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加装了航向电传飞控系统的验证机,分别采用工程模拟器试验和空中试飞方式对验证机进行飞行品质分析和论证,并对典型的RCDH操纵响应类型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定。  相似文献   

2.
简讯     
《国际航空》2011,(2):6-6,8,10,12
X-47B验证机完成首次试飞 2月4日.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第一架X-47B验证机(AV-1)在爱德华空军基地成功地完成了首次飞行。  相似文献   

3.
1990年下半年,为了验证和鉴定为YF-23A原型机飞行试验而开发的几项新技术,诺思罗普/麦.道公司的两架YF-23A先进战术战斗机(ATF)原型机投放试飞,YF-23A飞行试验队为该试验计划研制了一种性能卓越的,费用低廉的实时地面数据站。为了满意ATF原型机飞行试验工作的需要,该地面站主要基于分布式数据处理的概念。尽管YF-23A地面数据站的核心是DSI公司的QUAD-7计算机系统,但安装在各种  相似文献   

4.
飞行仿真技术被广泛用于飞行器的方案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评估、维护和训练。飞行模拟器是典型的人在回路实时仿真系统,工程模拟器是用于工程研究的飞行模拟器。本文叙述了直升机飞行仿真技术的发展概况,介绍了直升机工程模拟器研制、应用情况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民机自动飞行模式设计规范与适航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机自动飞行系统对降低飞行员工作负荷、提高飞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自动飞行系统飞行模式设计的相关适航规范要求,研究了模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软件开发工具,以及适航符合性验证方法.开发了一种飞行模式设计与仿真平台,基于MATLAB/Stateflow设计飞行模式及其切换机制,采用MATLAB/GUI接收驾驶员操作输入,并调用飞行动力学模型进行实时仿真.形成一个集模式设计、仿真和验证一体化的闭环平台,可用于民机飞行模式的设计和适航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党小为  唐鹏  孙洪强  郑琛 《航空学报》2020,41(4):323534-323534
针对非线性增量动态逆(INDI)控制方法运用到飞行试验时需要进行状态量导数(角加速度)的实时估计并且存在延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工程应用上的实际解决方案。对试飞无人机(UAV)平台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利用非线性增量动态逆控制方法和控制器分层设计方法设计了无人机姿态控制系统。采用卡尔曼滤波器设计了角加速度估计器为控制律提供角加速度实时反馈。通过基于模型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将控制律实现,并进行实际试飞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工程上可实现,具备良好的鲁棒性和指令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7.
空对空导弹攻击在综合火力/飞行控制中的设计、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空-空导弹攻击在综合火力/飞行控制(IFFC)系统中的设计与仿真问题,给出了IFFC系统的结构、组成及仿真信息流图。探讨了中程导弹拦射攻击的火力控制算法,并且详细地讨论了火力/飞行耦合器的设计方法及组成。最后,采用五自由度非线性飞机方程及三轴ACT控制增稳系统,进行了整个火力/飞行系统的数字仿真。在仿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典型作战条件下的火力/飞行耦合控制器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导弹攻击的自动化,同时也说明本文设计的火力/飞行耦合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飞行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试飞过程逐渐向数字化过渡。在开展飞行试验前,通过数值模拟对飞机的主要飞行品质参数进行仿真计算,可以为试飞过程提供参考,提高飞行试验的效率。根据某型飞机的风洞试验数据,建立该型飞机的气动力数学模型,基于Flightgear飞行模拟软件搭建功能完备的实时飞行模拟平台,完成飞行品质的数字化试飞。选取典型试飞数据对所建立的气动力模型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飞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复合升力体飞行器的飞行特性,以及不同升力面之间的气动干扰特性,在小型模型飞机的基础上研制了复合升力体飞行器验证机,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飞研究.试飞结果表明,飞行器旋翼模式和固定翼模式之间的过渡飞行完全可控,过程平稳,旋翼与固定翼升力面之间无不利干扰.  相似文献   

10.
赵华 《试飞研究》1996,(3):7-15,35
X-29A研究和技术验证机已完成了一项成果显著的飞行试验计划,主要研究目的是稳妥地开发、评价和验证许多气动、结构和飞行控制技术,所有这一切均高度地综合在该飞机的设计之中。本文概述了有关技术、飞行试验方法,主要结果和根据结构飞行载荷分析所得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刘艳  高正红  商重阳 《飞行力学》2006,24(4):22-25,29
通过分析飞控系统各环节对飞机动态特性的影响及第三代战斗机控制律的特点,为战斗机综合设计仿真系统建立了飞控系统模型。该模型是能够反映飞控系统功能的简化模型。通过对飞控系统各项功能与特点的检验,对飞控系统简化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简化飞控系统模型能够满足战斗机综合设计仿真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起飞推力限制参数验证试飞(lapse-rate take off,简称LRTO)是飞机高高原动力试飞的核心科目之一。该科目在高高原试飞时,需要在高高原机场的最低安全高度(minimum safety altitude,简称MSA)以下飞行。针对高高原起飞推力限制参数验证试飞的飞行航迹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扇区最低安全高度的定义和CCAR91部对低高度飞行的适用条款。阐述了航迹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保护区的定义和要求、航迹精度的构成。详细描述了低于扇区最低安全高度飞行航迹的设计方法,包括试飞区域地形数据的获取、航迹绘制的经验总结、航迹的性能校核、模拟机校核和真机飞行时的逐步逼近。以稻城亚丁机场为例介绍了设计完成的飞行航迹在稻城机场应用的情况,包括航迹在实际应用中的超障余度和应用时的气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高增益,全权限数字电传操纵系统飞行试验的需要,利用已研制成功的多台地面飞行模拟器和BW-1纵向,IFSTA三自由度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模型自由飞研究以及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机载数据采集记录和地面实时监控系统等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了电传飞机的飞行品质和飞控稳定性等问题的研究,包括试飞输入设计,电传飞机飞行品质,电传飞控系统稳定裕度等。最后,提出了对下一代飞机飞行力学和飞行控制方面需要研究的试飞  相似文献   

14.
水陆两栖飞机地面和水面起降特性需要满足适航规章的要求,有必要在飞机方案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建立准确的计算分析方法来开展评估,以保证飞机方案的适航符合性、降低设计更改风险。基于滑行艇水面滑行水动力分析方法、地面起落架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及 Matlab / Simulink 仿真环境,分别建立某船身式水陆两栖飞机水面、地面起降的飞行仿真模型,数学模型中包含飞机本体飞行力学模型、水动力模型或起落架模型,通过对算例飞机水面和地面起飞过程开展飞行仿真,得到飞机各运动状态变量、起落架参数、水动力等的时间历程,并与飞行试验、水池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船身式水陆两栖飞机地面、水面飞行仿真方法达到了型号设计的精度要求,仿真结果与试验试飞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特点,通过在某型飞机上虚拟加装升力风扇系统,建立了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垂直起降阶段垂向、纵向、横向和航向的控制方式并完成了控制律的设计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垂直起降动力学模型能够描述垂直起降飞机的动力学特点,提出的控制方式和设计的控制律能够有效地控制飞机实现垂直升降、侧飞、偏航、前飞和后飞等运动,可用于垂直起降飞机的飞行品质、起降程序的设计和验证等相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三次样条最佳地形跟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顺达  丁全心 《航空学报》1989,10(5):259-266
 本文用线性规划法取代二次规划法以实现三次样条最佳航迹的计算,简化了约束条件,且能在原有飞行自动控制系统基础上设计航迹自动跟踪系统,从而大大地减少计算工作量,使得原来无法实现的Funk及Kelly等人的三次样条最佳地形跟随方案十分接近于实时实现条件。混合仿真结果表明。6370m长的最佳航迹可于14.6 s内算完,而飞机飞过这段航迹要用20 s,且这种算法可以保证飞过高度变化范围达1000 m的地形,地形跟随系统的实际高度与参考值的误差不超过10 m,最大法向过载在0~3 g之闻,满足了当前地形跟随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刘海港  刘亮  王鹏  周维 《航空学报》2021,42(8):525801-525801
多电飞机是一种用电能部分取代原来的液压能和气压能的飞机,其二次能源系统以电能为主。为实现多电飞机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将飞机的发电、配电和用电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系统内,实行发电、配电和用电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集中控制。为快速有效地分析多电飞机能源系统优化特性,本文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论,针对多电飞机能源优化仿真分析平台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电气设备的多物理域模型建模方法,以实现机载系统的大规模集成仿真。并以飞控系统为对象,建立了多电飞机飞控系统和传统飞机飞控系统的能量利用、能量传送、能量变换设备等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两种飞控系统的能源应用特性,为多电飞机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