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舌尖上的中国》在电视台播出后,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这部大型美食纪录片,用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美食故事,以及各地丰盛美味的佳肴,将观众带进了一个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世界,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今天,我们要走进宇宙,看看"舌尖上的太空"。  相似文献   

2.
周武  顾烨  姜帆 《太空探索》2010,(4):8-13
2月28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佳节.在这共庆团圆的日子里,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多名青少年,通过由中国科协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专门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希望一号公益科普卫星,完成了首次"两岸四地"青少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联活动.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04,(10):12-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广大科研人员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勇攀载人航天技术新高峰,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6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为执行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送行时说:"你们执行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展现了中国人‘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这是光荣而又神圣的,全国人民都为你们感到骄傲。"6月2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习近平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亲切通话时,再次提到"航天梦",并进一步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  相似文献   

5.
正4月24日,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任务标识正式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著,体现了对自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4月24日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5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个航天器,即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它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启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征程。  相似文献   

7.
王旺 《飞碟探索》2012,(4):54-55
时间是一个在我们生命中很容易被忽视的东西,从孔子的"逝者如斯夫"到"时光如箭"、"岁月如梭"、"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叹,都包含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和无奈。人们往往感叹时间的无情,幻想时间能够停止甚至倒流,此类的文学及影视作品也层出不穷,引发了对时空和宇宙的种种猜测。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时间以年、月、日、时、分、秒来度量,这些单位的中点是"日",也就是"天"。这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一天(即一天一夜)的缘起是地球自转一周,对于人的直接感知来说,即是从太阳自东边升起带来光明到太阳从西边落下开  相似文献   

8.
<正>"‘有备才能无患,能战方能止戈’。大国重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支撑和脊梁,强大的战略导弹部队是国家的王牌和底牌。"一位在现场观摩的北京市民说,"战略导弹部队方队展示出更新的风貌、更强大的阵容,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心里更有底了、更自信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  相似文献   

9.
孔健  杨吉 《太空探索》2013,(6):26-29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与相继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施了无人、载人交会对接试验,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天宫一号作为我国空间实验室雏形,已在轨运行近两年,各搭载设备状  相似文献   

10.
1868年7月25日:新南威尔士帕拉马塔 一位测量员经历了一次幻象,看见人头从自己身边飘过,后来又看到一只"方舟"沿着相同路线移动,降落在悉尼的帕拉马塔公园,有一个声音问他是否想进入方舟.他给了肯定的回答,然后就"飘"了过去,这时出现了一个"精灵",看上去像一个"穿着普通工装的灰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东方红,太阳升……"当东方红乐曲唱响中华民族对茫茫宇宙的探寻和向往时,中国航天便开始迈进了新的纪元。40年弹指一挥间,这首乐曲已续写出更辉煌更动人的乐章,本刊撷取了三家与"东方红"品牌有着深远渊源关系的企业,探寻他们沿着"东方红"所铺展的更多、更美的传奇。——题记  相似文献   

12.
日月 《太空探索》2006,(4):48-49
就在伽利略逝世的那一天--1642年12月25日,在英国林肯郡的一个小村庄内,诞生了一个并不起眼的男婴,他就是阿西莫夫称为"迄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萨克·牛顿.他那<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也被人誉为"自古以来一部最伟大的著作".在他的墓志铭上有这样一首诗:  相似文献   

13.
正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2019年画上了一个沉甸甸的句号。2019年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是任务繁重的一年;对国外航天来说,则波澜不惊,算不上一个"大年"。而新的一年,则无论中外,都将进入"超级模式"。我们迎来的,是一个航天的"超级2020"。从已经公开披露的信息看,中国航天计划在2020年实施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建成由30颗卫星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值得中华民族自豪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自己培养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着中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成功升入太空,并于第二天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山也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地区的经济命脉。这次滇南之行,张挺博士的运气不错。他不但采到了竹生羊奶子、天胡荽和金腰等一批珍稀植物的标本和种子,还在"行程之中、运气之外"采到报春和兰科的疑似新种标本。种子,是植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是植物繁衍之源,也是一国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6.
快乐的一天     
正游学的第二天,是个大晴天,空气中充满了兴奋与期待的气息。因为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名为"未来世界"的主题乐园,这是亚洲第一座以航天为主题的游乐园。经过了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主题乐园。一出车门就看到了一个壮观的景象——"失重的水滴":只见三颗水滴在空中飘浮,显然是失重现象。旁边还有两个火箭残骸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它们可不是一般的模型,而是货真价实的发射过后遗留下来的残骸。走进主题乐园,听导游讲了注意事项后,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12,(9):21-23
1992年,"国际空间年"。这一年,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化作国家发展战略,党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9月21日上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中国发展载人航天问题。江泽民、李鹏、乔石、姚依林、李瑞环五位常委参加会议。列席会议的人员有杨尚昆、薄一波、万里、刘华清、杨白冰、丁关根、温家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今年87岁。从一个不懂航天、不懂气动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气动力学者,我参与见证了中国航天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第一"。"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星当时是很先进的,比苏、美、法、日发射的卫星重量都大。它的发射震惊了全世界。那么,当年我们是如何把这颗重达173公斤的卫星送入轨道的呢?  相似文献   

19.
综合 《太空探索》2009,(12):4-7
钱学森走了,化作人类文明天空里一颗明亮的星座,那熠熠生辉的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正>通过在众筹网站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经费筹集,英国月球任务有限公司一项大胆的私营空间探测项目已取得了所需初期经费。截至2014年12月17日筹集活动结束,称为"月球任务一号"的该项目已筹得672447英镑,超过了60万英镑的既定目标。"月球任务一号"的目标是在2024年前把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