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像人的眼睛一样,警惕地搜寻和监视着来袭的飞机和导弹等空中目标,然后引导高射炮或导弹将其击毁。为了凿瞎敌方的这类“眼睛”,在导弹家族中,诞生了一种专门攻击雷达的反雷达导弹。由于反雷达导弹是利用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来发现和跟踪,然后将它击毁,所以又叫反辐射导弹。 在反雷达导弹诞生以前,进行空袭的飞机一旦被敌方雷达盯住,一般是难逃活命的;进行袭击的导弹被监视雷达盯住,也有可能被拦截。人们一直在用电子干扰来扰乱  相似文献   

2.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1,(11):58-61
要闻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成功拦截两个目标10月5日,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在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跟踪了两个目标,并利用两个拦截导弹成功进行了拦截。其间,第一枚THAAD导弹拦截了一枚空中发射的近程弹道导弹目标。片刻之后,第二枚THAAD导弹拦截了一枚海上发射的近程弹道导弹目标。自2005年以来,该计划已完成12个飞行试验,实施了99次拦截。  相似文献   

3.
<正>"萨德"反导系统,也叫THAAD,即末端高空防御导弹,是美国陆军研发的一款拦截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的末端防御系统。"萨德"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①雷达,②火控系统,③发射车,④拦截器。工作原理分为四大步骤:雷达探测到导弹来袭;指挥和火控系统确认并锁定目标;发射车发射拦截弹;拦截导弹在空中摧毁来袭导弹。"萨德"系统主要有两套核心组件:拦截弹和雷达系统。相比拦截弹,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个用来探测和跟踪  相似文献   

4.
3月6日,印度成功进行了一次反导试验。试验中,一枚改装的丹努什导弹作为模拟来袭弹道导弹从距奥里萨邦海岸约100千米处的一艘军舰上发射,在该靶弹飞行至120千米的弹道最高点后进入下降段飞行时,一枚大地防空导弹从奥里萨邦沿海的惠勒岛发射,在75千米~80千米高空成功拦截了靶弹。大地防空导弹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研制,是在印度大地弹道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相似文献   

5.
10月5日,末段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在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跟踪了两个目标,并利用两个拦截导弹成功进行了拦截。其间,第一枚THAAD导弹拦截了一枚空中发射的近程弹道导弹目标。片刻之后,第二枚THAAD导弹拦截了一枚海上发射的近程弹道导弹目标。自2005年以来,该计划已完成12个飞行试验,实施了99次拦截。  相似文献   

6.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2,(12):48-51
要闻美进行有史以来最大导弹防御试验近期,美国导弹防御局(MDA)成功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复杂的导弹防御飞行试验,试验中模拟了多次弹道导弹拦截巡航导弹目标的交战。本次试验由MDA主导,陆军、海军、空军均参与其中。综合防空与弹道导弹防御体系使用多重传感器和导弹防御系统,在同一时间拦截多重目标。所有的目标都成功发射,初步迹象  相似文献   

7.
试验     
欧洲面空中程地基防空系统成功进行飞行试验 2011年11月14日,法国空军面空中程地基防空系统(SAMP/T)在法国西南海法国武器装备总署(DGA)导弹试验靶场成功拦截了一枚10千米外的弹道导弹目标。  相似文献   

8.
试验     
正印度成功进行AAD导弹拦截试验印度5月15日发射丹努什导弹,随后AAD拦截弹根据跟踪雷达信息,在大气层内摧毁该来袭导弹。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DRDO)官员称,验证处在飞行模式中的AAD拦截弹各种参数的试验取得成功。AAD低空超声速拦截弹的改进型是从综合试验靶场(ITR)发射,丹努什导弹从孟加拉湾内停泊的船舶发射。印度意图建立两层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可以在大气层内外跟踪并摧毁敌方导弹。  相似文献   

9.
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Man Portable Air Defense System,ANPADS)它由单兵携带式防空导弹及发射器组成,导弹攻击空中目标时,单兵将其扛在肩上进行瞄准并发射.这种武器最早出现在60年代,当时美军的直升机纵横越南各地,北越军队便以服役不久的SA-7对抗美军直升机.  相似文献   

10.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1,(10):54-57
要闻美国标准-3Block1B首次拦截试验失败美国导弹防御局9月1日发布声明,标准-3Block1B首次拦截试验以失败告终。标准-3Block1B拦截弹从伊利湖号巡洋舰上发射,目标是拦截从美国海军考艾岛太平洋导弹靶场发射的一枚短程弹道导弹。从2002年到目前,美国导弹防御局已在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飞行试验项目中进行了27次海上拦截导弹发射试验,其中22次拦截成功。  相似文献   

11.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2,(1):52-55
要闻中程扩展防空系统首次试验获得成功2011年11月17日,在新墨西哥白沙导弹靶场,中程扩展防空系统(MEADS)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试验。试验中使用了爱国者-3MSE型导弹,同时演示验证了MSE导弹在对付后方来袭的模拟目标时前所未有的过肩发射能力。导弹在成功对付模拟威胁后,在任务最后执行了预先设定的自毁序列。MEADS凭借其先进的雷达及360°全方位防御能力,使得防御覆盖面积达到了传统防空系统的8倍,降低了部署人员与设备的需求,也降低了空中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9月5日,美国海军对标准-6增程型防空导弹进行了第二次试射。此次试射的导弹使用新研制的有源寻的器,导弹成功拦截了一架BQM-74空中靶机。  相似文献   

13.
以色列近日用“箭”2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了一次拦截试验试验中,从飞越地中海上空的飞机上发射了一枚模拟伊朗“萨姆”3导弹的“黑麻雀”导弹.雷达定位了这枚导弹的弹道数据并将其传输给了指挥控制中心,指挥控制中心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对位于特拉维夫南部的军事基地的拦截导弹发射者做出了攻击指奇.拦截导弹成功的击毁了来袭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最后一颗"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兵 《太空探索》2007,(4):40-43
美国计划于今年4月用德尔它-4H重型火箭将第23颗也是最后1颗“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发射升空,加入到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阵营中。从1970年第一次发射以来的30多年里“,国防支援计划”已成为美国防空司令部的战术预警和攻击评估系统的空间部分,该卫星提供对导弹发射、空中发射和核爆炸的探测。  相似文献   

15.
雨丝 《太空探索》2014,(6):47-47
2014年5月4日,伊朗防空部队进行了Mersad导弹防御系统的首次作战试验,试验中,Mersad导弹防御系统发射“萨拉姆切赫”导弹,成功拦截了Karrar无人机。Mersad系统是中空导弹防御系统,与国外系统相比,具有更强的拦截能力、电子战能力以及更大的雷达探测距离。防空基地的研究人员与国防部航空航天工业组织合作,可将国产“猎人”2导弹装备在Mersad导弹防御系统上。  相似文献   

16.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3,(3):44-47
要闻以色列为铁穹防空系统部署新型拦截导弹铁穹防空系统是以色列多层防空系统的内层,在2012年11月以色列国防军实施的防卫之柱行动中,对袭击以色列的火箭弹拦截概率高达84%。2013年1月21日,以色列国防部导弹防御组织完成了一系列试验。试验是铁穹防空系统升级计划的一部分,升级的目的是增加铁穹防空系统拦截的目标种类。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前卫”-1(QW-1)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于1994年英国范堡罗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首次展出,引起各国防各部门及传媒的极大关注。“前卫”-1是红外被动式自动寻的、单兵肩射便携式防空导弹。它可全向攻击高速喷气飞机和武装直升机等各种空中威胁目标。其任务是对前方地域内的战斗分队进行空中掩护、对前方装甲、机械化部队进行跟进掩护。“前卫”-1导弹系统的基本型为单兵便携式,它可根据用户需要加装在陆地军用车辆、舰艇、直升机上作为防空武器;也可与小口径高炮组合在一起,形成弹炮合一的自动化防空系统。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空军空中作战小组成功试射了先进近程空空导弹(ASRAAM)。试验中,使用了F/A-18战斗机作为发射平台,飞机以低水平高度和常规飞行速度发射了导弹,直接命中了位于飞机后方5千米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首次用“斯拉姆”导弹攻击伊拉克境内的一座发电站。当时挂2枚“斯拉姆”导弹的一架美国A-6,和协同作战的一架A-7E攻击机,从部署在红海的“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起飞,预定攻击的发电站的图象信息已事先装定到导弹的预先发射数据计算机中。A-6飞机在离舰之前已使导弹接收到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时钟数据。A-6飞机飞到远离目标的起始点上空发射导弹之后,导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58年5月12日美国与加拿大签署了北美防空 (NORAD) 计划,目的是对入侵北美的飞机、导弹和太空武器进行监测、预警和拦截。手段包括卫星监测、地面雷达搜索、地面拦截器以及 E-3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AWACS) ,也可动用CF-18、F-15和F-16战机进行拦截。“国防支援计划”(DSP)是NORAD中一项卫星预警支援计划,也是美国一项早期导弹预警的卫星计划,它为美国和同盟国在全球驻军提供导弹入侵预警服务。 DSP自1979年正式投入服务以来,至2003年已有24年的历史,但DSP仍是美国迄今为止惟一的导弹预警卫星系统。自“天基红外系统”(SB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