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一网(OneWeb)公司提出的"一网"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2月发射首批6颗卫星、3月获得12.5亿美元融资后,一网公司将充分利用"先发优势",计划在2019年进行20次发射,部署第一阶段的150颗卫星,拉开其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的建设序幕。一基本情况1一网公司一网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2012年的世界唯优(WorldVu)卫星有限公司。该公司2014年提出一个耗资30亿美元打造648颗小卫星  相似文献   

2.
<正>加拿大卫星运营商电信卫星(Telesat)公司打算让承建其低轨宽带卫星星座的公司建设一座能月产20~25颗卫星的专用工厂。2019年5月9日,电信卫星低轨公司副总裁赫德森在2019年卫星大会上称,提出这一生产率要求是为了支持月发一次的发射节奏,以期能在2022年底用约200颗卫星启动服务。他说,这座工厂很可能将设在美国或加拿大,预计将会归卫星承造方所有。电信卫星低轨公司的星座拟设300颗卫星,但最终也  相似文献   

3.
<正>卫星宽带初创企业一网公司任务系统工程主管麦克莱7月10日在一次会议上表示,一网低轨卫星上将没有哪个系统的可靠性能比得上星上用来防止形成空间碎片的离轨模块。他说,离轨用的分系统被定为整颗卫星上可靠性最高的功能部件,甚至高于创收用的有效载荷,由此可以看出公司对采取负责任行动的决心。一网由900颗小卫星组网的第一代星座引发了人们对其一旦不重视离轨操作会造成灾难性空间碎片局面的担心。为消除这  相似文献   

4.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一网公司官员10月25日在美国参议院商业、科学与运输委员会作证时表示,两者旨在向全球每个角落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宽带小卫星巨型星座都将在数月内发射首批卫星。他们介绍了各自星座部署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以及为缓减其今后几年拟部署的数千颗卫星可能带来的空间碎片风险采取了哪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一网公司已在由日本软件银行集团领投的一轮投资者融资中新筹得12亿美元资金,从而完成了这家初创企业建设其卫星互联网星座所需的非债务性融资工作。软银在本轮融资中投了10亿美元,并成为一网的战略合作伙伴,其董事费舍尔将进入一网董事会。加上2015年6月筹到的5亿美元,一网目前筹得的资金总额为17亿美元。该公司全面建成由900颗卫星组网的星座预计共需25~35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开始营救兄弟E2卫星加拿大通信卫星公司正准备投资300万加元来营救兄弟E2卫星。这颗卫星系1月20日一场太阳磁爆引起卫星电路放电而失去控制的。加拿大通信卫星公司打算编制一个计算机程序来控制卫星上的22个推力器使卫星恢复正常指向。通信卫星公司总裁...  相似文献   

7.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7,(1):145-146
<正>印度一次性发射104颗卫星据腾讯网2017年2月15日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在2月15日使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创纪录地发射了104颗卫星,其中101颗为外星。此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总质量约1380kg,主载荷是印度的1颗CartoSat-2D卫星(质量714kg)和2颗30kg微卫星;美国普兰尼特(Planet)公司有88颗,剩余13颗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以色列、荷  相似文献   

8.
1998年7月1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经过在轨测试和试运行,去年底正式交付使用。鑫诺一号卫星是由中国鑫诺卫星公司经营的第一颗卫星。这颗卫星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由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  相似文献   

9.
1998年7月1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鑫诺一号通信卫星,经过在轨测试和试运行,去年底正式交付使用。鑫诺一号卫星是由中国鑫诺卫星公司经营的第一颗卫星。这颗卫星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由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负责承制,可为国内和亚太地区的卫星通信和电...  相似文献   

10.
《航天》2012,(5):11-11
近日,俄卫星运营商俄罗斯卫星通信公司(RSCC)和欧洲阿斯特里姆公司宣布,作为涉及9颗卫星的扩展计划的一部分,俄卫通信公司已从阿斯特里姆卫星公司订购了两颗卫星,其中一颗将用于替换2011年年中因发射失败而报废的“快讯”AM4。阿斯特里姆已同意在26个月内交付这颗卫星。俄卫通信公司称,因同报废的“快讯”AM4完全相同,该公司希望阿斯特里姆能加快进度,争取在2013年发射。  相似文献   

11.
卫星对地球覆盖情况的判据及算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闫野  任萱  陈磊 《宇航学报》1999,20(2):55-60
在多颗卫星轨道的设计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卫星对地球的覆盖情况。本文针对多颗卫星在某一时刻是否对地球进行了全球覆盖进行了探讨,并同了一种简单的判定方法及其对应的算法,同时对这一方法进一步推广为判定是否多颗卫星同时对地球进行了N次覆盖。本文给出的方法对于卫星网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发射短讯     
<正>首批全电推进通信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据中新网2015年3月2日报道,3月1日,世界上第一批全电推进通信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颗卫星是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Eutelsat-115B和亚洲广播卫星公司的ABS-3A,质量分别为2.2t和1.9t。卫星采用轻量级的全电推进技术,能使卫星质量减少数百千克,可用于加装额外有效载荷或降低发射成本。两颗卫星由Space X公司的猎鹰-9火箭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0月30日,据亚洲航天技术网报道,JAXA公布火星卫星探测(MMX)任务将要携带的科学仪器。MMX任务将聚焦于火星的卫星。探测器本身将对两颗卫星进行近距离遥感探测和原位探测,并将利用法国航天局(CNES)和德国航天局(DLR)开发的巡视器从其中一颗卫星上采集样品带回地球。MMX的细节还没有公布,但除了在火星巡视器上与欧洲合作外,NASA也已经选定了一种仪器搭载在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11,20(4):116-116
2011年5月7日,美国宇宙神一5火箭发射了天基红外系统一地球静止轨道一1(SBIRS-GEO-1)卫星,以增强美军对导弹的预警和跟踪能力。这颗卫星是美国SBIRS计划4颗卫星中的首颗卫星,由洛马公司研制,  相似文献   

15.
格林尼治时间 2 0 0 2年 12月 2 5日 ,俄罗斯航天局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质子号 K运载火箭发射了 3颗 GL ONASS补网卫星 ,这些卫星将成为 GL ONASS卫星导航系统的一部分。俄罗斯自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开发 GLONASS系统 ,原计划系统由 2 4颗卫星组成 ,但现有的卫星数量已减少。此次发射的 3颗卫星进入第三轨道面后 ,使系统目前可用的卫星数量增加到 11颗 ,而系统正常运转需要15~ 18颗卫星。现在星座上的工作卫星数量只有 7颗 ,其中使用时间最长的 3颗卫星是在 1998年底发射 ,1999年初投入使用的。由于俄罗斯的卫…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太平洋地区各类卫星上共有350个转发器在为该地区提供服务,但该地区实际需要的转发器的数量为400~450个。供需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吸引了众多的卫星经营者在该地区竞相从事卫星经营活动。 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星公司(Asiasat)已有一颗卫星在轨运行。该公司计划于1995年发射第二颗卫星,在90年代中期还要发射另外5~8颗新卫星。到那时,该公司将可以比现在多提供200~350个转发器。  相似文献   

17.
美国已决定选择休斯飞机公司的HS601卫星作为其后继型特高频(UFO)通信卫星。在此之前,澳大利亚也选择了HS601作为其下一代通信卫星。 1988年7月29日,海军就购买一颗UFO卫星与休斯公司空间及通信系统分部签订了一项价值1.2亿美元的合同。另外还有9颗卫星和部分发射服务尚待确定。如果海军决定订购10颗卫星并由休斯公司提供一半的发射业务,则整个协议的价值约为10亿美元。第一颗卫星的1.2亿美元包括研制费。  相似文献   

18.
周威 《中国航天》2009,(2):12-14
根据公开的资料信息,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年卫星用户共采购了22颗商业通信卫星。欧美卫星制造商所获得的商业卫星订单数.相差不大。美国的四家卫星制造商共获得了11.5颗卫星的订单,其中劳拉空间系统公司7颗,波音公司1颗,洛马公司1颗,轨道科学公司2.5颗。欧洲两家卫星公司共获得了9.5颗卫星的订单,其中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7.5颗。  相似文献   

19.
吉林一号视频卫星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吉林一号卫星星座概述2014年12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公司")成立,是我国首家集遥感卫星研制、运营管理到遥感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卫星公司。基于我国现阶段卫星服务和应用模式与广阔市场需求之间供需匹配不充分的现状,立足于多年的光学载荷研制经验和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卫星装备制造的基础条件,长光卫星公司提出了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计划,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20年前完成60颗卫星组网,实现全球任意地点30min重访;第二阶段2030年前  相似文献   

20.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3):105-105
2008年4月28日,在印度斯里赫里戈达航天发射场,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载10颗卫星发射升空。10颗卫星包括印度的CARTOSAT-2A遥感卫星和“印度迷你卫星”(IMS-1),另外8颗纳卫星分别由加拿大和德国等高校、研究院建造,按照与印度Antrix公司签署的商业协议执行发射。每颗纳卫星的重量约为3~16kg,共50kg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