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去年5月首飞未能实现入轨之后,美国和新西兰小运载厂家火箭实验室公司的"电子"低成本小型运载火箭1月21日在位于新西兰北岛玛希亚半岛欧尼努伊站的1号发射设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试射,并为两家用户部署了3颗立方星。这是从新西兰进行的首次成功的航天发射。此前一天的发射尝试因有船只误入禁区和天气转差等原因而取消。  相似文献   

2.
运载火箭末级发动机点火后,在制导系统的导引下,火箭最终抵达入轨位置、取得入轨速度,卫星进入运行轨道。火箭末级飞行动力学模型为非线性微分方程形式,难以利用解析方法得到火箭姿态变化特性,进而控制火箭飞行过程中的状态变量。将火箭入轨约束条件转化为最优控制的性能指标函数,利用庞德里亚金极小值原理与牛顿梯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动力学方程求解问题,得到末级飞行标准轨道;火箭动力学建模过程中,由于参数难以精确计量等的影响,存在建模误差,导致火箭实际飞行轨道会偏离标准轨道。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引入状态反馈,可以使实际飞行轨道接近于标准轨道,提高卫星荷载入轨要求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算法可较好地减小火箭载荷入轨误差。  相似文献   

3.
孙广勃 《中国航天》1994,(11):31-32
美单级入轨试验火箭发生爆炸事故6月27日,美国麦道公司制造的单级入轨试验火箭德尔它特快飞船试验机(DC-X)在进行第5次试飞时,在发动机点火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但火箭在起飞并匕行一段时间后成功地在白沙导弹试验靶场的沙地上进行了应急着陆。火箭蒙皮上有1....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世界上能用自制火箭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只有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四家。其首次发射和首次成功的情况如下: 美国第一次发射卫星基本入轨,通信试验失败 1963年2月14日,美国用德尔它火箭发射了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辛康Ⅰ号。卫星进入了同步转移轨道,但远地点发动机点火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9,(3):45-45
NASA用于观测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轨道碳观测台”(OCO)卫星2月24日在发射时因火箭故障而未能实现入轨,掉到了南极附近的海中。发射是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的,使用的是轨道科学公司的“金牛座”XL火箭。火箭在起飞3分钟后出现严重问题,用于在上升阶段保护卫星的蚌壳式整流罩未能按预定程序分离。  相似文献   

6.
<正>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2019年11月11日在卡纳维拉尔空军站采用"猎鹰"9-1.2型火箭发射了"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第二组共60颗卫星,任务代号"星链" 1。火箭于美国东部时间09:56点火起飞。卫星部署于火箭起飞后约61min开始进行。除"星链"卫星外,此次发射还有另两大亮点,即整流罩首次复用和同一枚第一级火箭第4次使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水平起降、两级入轨航天飞机的火箭-冲压-火箭方案。着重讨论了实现这个方案的推进系统,对冲压发动机采取了提前点火和高空补氧两项关键技术,使本方案具有可行性。在优化了推进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本方案航天飞机总体布局和基本尺寸,并给出飞行轨迹。通过质量计算所得的有效载荷比具有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正>3月30日21点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31日凌晨,经过近6个小时的飞行,火箭上面级与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直接送入工作轨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全年宇航发射任务首战告捷。这是我国首次采用上面级直接入轨技术发射中高轨卫星,意味着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摆渡车"  相似文献   

9.
阳光 《中国航天》2007,(5):20-23
美国私营公司空间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1运载火箭3月20日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的奥麦利克岛上进行了第二次发射,但再次以失败告终。火箭在上升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火箭和卫星落回地面。一年前的3月24日,该火箭曾进行了首次发射,但火箭起飞后不久便发生故障,致使发射失败。调查发现,首次失败的原因是第一级推进系统内的一个铝制螺母被腐蚀,造成燃料泄漏,导致第一级发动机在起飞后大约30秒提前关机。  相似文献   

10.
<正>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1.2型运载火箭3月30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卢森堡欧洲卫星公司(SES)的SES-10通信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猎鹰"9火箭去年4月8日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货运飞船时首次在海上成功回收的那枚第一级火箭。这是"猎鹰"9火箭首次采用用过的第一级进行发射,使该火箭成为继美国航天飞机之后史上第二种部分可重复  相似文献   

11.
<正>太空探索公司首席执行官4月7日发推特表示,他对明年底之前让第二级火箭也能重复使用、从而实现100%的火箭复用"相当有信心"。这表明该公司在实现第一级复用后重新开始重视一度被搁置的第二级复用设想。太空探索公司曾在2011年披露了对"猎鹰"9火箭的两级均加以回收和重复使用的一项方案,但其近几年取得的明显技术进展都仅限于第一级。这是因为第一级着陆回收和重复使用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小,且在全箭成本中  相似文献   

12.
美国火箭公司实验性的工业研究大箭于上周进行了首次试射。点火17s后,发射停止,当时控制液氧流入主燃烧室的阀门未能完全打开。当发射控制器试图使垂直支架回到原位时,大火吞没了火箭,助推器落到了它的侧边。火箭几乎被完全烧毁,尽管液氧箱破  相似文献   

13.
李超 《中国航天》2016,(4):54-57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FT型运载火箭3月4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卢森堡欧洲卫星公司(SES)的SES一9通信卫星。这次发射还再次进行了火箭第一级海上平台着陆尝试,但依然未能取得成功。这是"猎鹰"9火箭自2015年6月底发射失败后的第三次发射,也是"猎鹰"9FT型火箭第二次发射和首次执行静地转移轨道发射任务。"猎鹰"9FT是"猎鹰"9~1.1型的全推力(FT)升级型号,外界也称之为"猎鹰"9-1.2型。该型号的主要改进包括提高发动机推力、加长二级贮箱和推进剂深冷增稠等。该型火箭于2015年12月21日成功首飞,执行了"猎鹰"9上次失败后的首次复飞任务,  相似文献   

14.
火箭入轨通常是沿标准轨道面的飞行控制,常规发射任务只需侧向小偏航角校正,但当今一些特殊的入轨任务要求火箭制导控制能侧向大偏航角飞行,以克服较大初始侧向偏差对末级火箭入轨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末级火箭的侧向大偏航非线性自适应组合制导控制方法,结合土星-5火箭IMG方法和航天飞机LTG方法各自的优点,进行了大偏航角的非线性耦合补偿修正,并对动力飞行过程的迭代算法进行了鲁棒稳定性改造。基于姿态喷嘴开关控制的六自由度数值仿真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和算法简单可靠、稳定性好、精度高,在火箭入轨控制和空间飞行器变轨控制中具有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时间2017年3月31日6时27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场利用"猎鹰"-9 V1.2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SES-10卫星,并在火箭发射9分钟后,再次实现一子级海上平台回收。本次任务采用了该公司2016年4月首个在海上平台成功回收的火箭一子级,实现人类首次地球轨道运载火箭部分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1,(12):41-41
台湾2001年10月24日凌晨2时19分在其南部屏东县九鹏基地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但没有成功。火箭第一级分离后,第二级未能如期点火,最终连同其携带的研究设备坠入海中。这是台湾首次发射探空火箭。这次失败对其航天计划是一次重大打击。这项计划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和中央大学合作实施,所用的火箭是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两级探空火箭,长约4~5米,直径30~40厘米,有4片尾翼,使用固体燃料,能将有效载荷送至距地面80~140公里的高度。本次发射原定于9月中旬进行,但因天气因素而两度推迟…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印极轨卫星运载器首射失败 9月20日印度首次用新研制的极轨卫星运载器从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发射卫星,但未获成功。这次发射的有效载荷是印度遥感卫星E。事故的原因是火箭在二、三级分离时俯仰姿态出现偏差,致使第三级关机时火箭的飞行高度比预定的低了75公里。在这种情况下,第四级未能使卫星达到入轨速度。极轨卫星运载器的发射已推迟了两年,这次失败对印度航天事业是一次沉重打击。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官员称,极轨卫星运载器的另两次试射至少  相似文献   

18.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6,(3):137-138
正Space X公司再次实现海上回收猎鹰-9火箭据腾讯太空2016年5月6日报道,当日,日本JCSAT-14通信卫星搭载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地球静止轨道,同时,Space X公司再次成功进行了海上回收火箭第一级试验。这是公司第3次完成火箭回收,第2次在海上实现火箭回收,也是全世界首次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任务中实现火箭回收。相比4月8日的火箭回收任务,此次回收的难度更大。4月8日的发射属于低地球轨道任务,轨道高度较低,一级火箭分离速度较慢,剩余推进剂充足,能够让一级火箭在海上平台着陆时有足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7月26日11时57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C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彰显了"金牌火箭"实力。这是"长征"二号C火箭自1982年9月9日首飞以来的第54次发射,在传统发射领域战功赫赫的老牌"长征"火箭在此次发射中又有了亮眼新表现——火箭的一子级落点实现了精确控制!7月26日13时40分,"长征"二号C火箭一子级残骸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被顺利找到,落点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我国执行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这距离去年完成的首次无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不过半年时间,而距神七航天员出舱已经时隔4年。再度载人,而且首次有女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这条消息,迅速触动了各界的敏感神经。于是,作为天地往返工具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为扣人心弦的首要环节。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入轨,前后也就10多分钟。但是,这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第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火箭研制团队要为此忙上无数个日日夜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