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成立于1968年8月16日,是我国航天器总体领域最多、专业技术最齐备的空间飞行器研制总体单位,承担着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三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代表的近百颗星船研制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宇航总体技术》是我国首个航天领域总体技术类期刊,由我国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部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主办。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作为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总体单位,承担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北斗导航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项目,抓总研制了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13种运载火箭,能够把空间飞行器送入地球任意轨道,能够把我国航天员安全送入太空,能够完成深空探测飞行器发射任务,推动了中国卫星及其应用和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随着科学卫星和应用卫星的发展,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增加,对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更高了,对卫星的使用寿命也要求保持得更长了。根据动力学的观点,卫星不论是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各分系统,仅仅限于刚体处理就不够了;控制系统与动力学两者分开处理、互不影响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也不行了;在带液体的空间飞行器中,把  相似文献   

4.
临近空间飞行器是目前新概念飞行器发展的一个热点,本文研究了临近空间浮空器设计过程中对其在总体参数进行几何尺度控制的相关问题。在一定的基本假设和约束条件下,给出了一套参数估算常规飞艇形式临近空间浮空器的总体几何尺度的计算流程。利用这一流程进行计算,得到了几项单项技术指标对于该种类型浮空器总体尺度的影响规律,讨论了控制缩减总体尺度可以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最后分析了载重量对于浮空器尺度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从现代战争作战方式为立体空间、整体作战开始论述了发展"近空间"飞行器的必要性;然后对适合于"近空间"飞行器的天线作了综述,指出了采用共形天线将带来的好处,并给出了能够应用于共形天线的单元型式,重点探讨了微带线作为共形天线单元的优点,再针对导航信息对抗提出了一种与飞艇共形的天线方案构想;最后给出了共形天线将是未来...  相似文献   

6.
周军  周敏  林鹏 《宇航学报》2012,33(7):870-875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严重气动非线性特性给控制系统设计提出的高要求,基于推广的随控布局思想,从控制系统设计角度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提出气动非线性程度低的优化设计指标。引入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非线性特性度量——非线性度的定义,通过气动工程估算建立非线性度与飞行器总体外形参数关系的表征模型,将非线性度表示为总体外形参数的函数;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以总体外形参数为决策变量和以非线性度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最终确定随控优化思想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优化策略。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总体随控优化方法对于改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非线性特性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08,17(2):119-119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08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召开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加强空间飞行器总体技术研究,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空间辐射对飞行器可造成辐射损伤甚至失效,对航天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存在着威胁。随着航天活动的深入,对空间辐射探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辐射敏感场效应晶体管(RADFET)探测技术设计研制了总剂量探测器,介绍了探测器的设计原理和测试数据分析,以及研究发展方向和空间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1,(1):162-I0002
2011年1月4日,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总体部)开展了“提升总体能力,推动跨越发展——院士专家话总体”活动,邀请了有关院士专家共同研讨和座谈提升总体能力、推动总体部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途径。孙家栋、闵桂荣、王希季、屠善澄、戚发轫、徐福祥、叶培建、吴宏鑫、范本尧等院士专家应邀参加。林益明部长等全体部领导、马世俊等“两总”、彭成荣等专家以及研究室、机关相关领导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11,(1):163-I0003
2011年1月8日,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办、《航天器工程》期刊协办的“2011中国空间机械工程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航天城圆满召开。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工程院范本尧院士,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林益明部长、刘燕宁书记、马世俊工程总师等空间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空间电源的发展过程,以及空间电源系统在空间飞行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大功率、低重量、小体积、抗辐照是对空间电源的基本要求。概述了空间核电源的优点、缺点、使用的范围、发展的必然趋势、回避缺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马伟  宣益民  韩玉阁 《宇航学报》2010,31(5):1272-1277
对临近空间飞行器所处空间独特的热环境及其热控过程的特殊性进行 分析讨论。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热设计过程的关键环节、有效载荷的散热方式和散热效果, 进行实例分析及计算比较,结合飞行器内部有效载荷和能源系统的功耗情况与热控要求,提 出一套飞行器的热设计流程,建立相应的临近空间飞行器热设计模型。本文旨在建立临近空 间飞行器的热设计方法,提升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热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航天器工程》2009,18(2):131-132
为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在空间热物理方面的技术进步,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9月召开“第九届空间热物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总体部热控工程技术研究室协办。欢迎本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从事空间热物理研究的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踊跃投稿。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美国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临近空间高超飞行器的战略意义和目标特性.根据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目标对防御系统预警能力时间性、高速机动目标精确探测、拦截弹机动过载和高精度制导控制等要求,阐述了预警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拦截武器系统可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空间飞行器在轨运行过程中除受空间摄动外,还因飞行器任务需要产生随机扰动力和扰动力矩。针对空间飞行器受随机扰动产生的耦合运动控制问题,提出了利用自抗扰方法进行轨道保持和姿态稳定的控制方法。通过引入二阶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对系统总扰动和状态进行观测。结合PD控制方法结合总扰动前馈补偿,克服空间主要摄动及飞行器本身产生的随机扰动,实现轨道保持和姿态稳定。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克服总扰动的影响,实现姿轨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16.
简要概述了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总体部)在复杂航天器动力学研究方面的发展状况,重点总结了近几年来的研究开发成果和型号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11月3日至7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1997学术交流年会。这次学术交流活动由五院五○一设计部和上海航天局五○九所共同主办,共有13个单位的94位专家和代表出席。这次会议确定的交流主题有四个方面:1.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2.航天器动力学;3.飞行器结构和机构设计;4.飞行器热控制设计。由于主办单位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紧密围绕  相似文献   

18.
临近空间飞行器在电子侦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军事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临近空间及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概念和特点,总结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着重探讨了临近空间飞行器在电子侦察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航天器工程》是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办的综合性技术期刊,也是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刊,是国内全面、综合反映空间技术发展、工程研究、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和试验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期刊之一,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航天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等。  相似文献   

20.
RBCC推进系统总体设计要求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翔  何国强  刘佩进  李江  刘洋 《宇航学报》2008,29(5):1583-1588
为了适应以RBCC为动力的飞行器的总体发展需求,对RBCC推进系统总体设计要求评估 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RBCC飞行器总体设计和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结构矩阵,并分析了 其应用范围以及对RBCC推进系统总体设计的指导作用。建立了发动机推力性能设计要求、推 进剂质量需求和推进剂冷却性能需求的理论分析方法,实现了RBCC推进系统总体设计要求评 估模型,并对空中载机发射的RBCC巡航飞行器进行了推进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