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天瞭望     
<正>美厂家推出从站上部署的较大型卫星美国三家公司4月8日宣布将提供一种从国际空间站上部署的较大型卫星,希望以此扩展该站的卫星部署能力。称为"羽星"的这种卫星由萨里卫星技术美国公司研制,质量可达100千克,最多可装载45千克有效载荷,平均功率50瓦。它们将像眼下从站上部署的立方星一样随货运补给飞船运到站上,随后由纳型支架公司新研制的一种部署机构部署出去。星上将采用由航空喷气发动机洛克达因公司提供的电推进系统,部署后可提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的需要,出舱活动飞船气闸舱在满足载人飞船密封舱一般要求外,还需经历泄压和复压两个热力过程。伴随气闸舱的泄复压过程,舱内空气因泄压而发生热力膨胀降温现象,因复压而出现热力压缩升温现象;复压用气瓶在气闸舱复压过程中压力急剧降低也出现降温现象,其降温程度将影响气闸舱复压后舱内温度水平。运用热力学方法对气闸舱泄复压热力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地面和在轨飞行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工作将为后续载人航天器气闸舱的热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上升2号飞船载着宇航员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升空飞行。当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的气闸舱,飘入茫茫太空进行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世界欢声雀跃,盛赞这一航天奇迹。但谁都不知道,在这次开天辟地的太空行走中却发生了一幕惊心动魄的险情。 仓促的地面试验 前苏联科学家在设计第二代飞船时,增加了一座可以伸缩的气闸舱,供宇航员出舱活动。宇航员先从主舱进入气闸舱,关上主舱的舱门,然后将气闸舱的气压降至舱外太空的水平,再将气闸舱的舱门打开,便可飘向太空了。气闸舱是筒状,用特殊材料制成,可以像手风琴那样折叠起来,  相似文献   

4.
气体复用技术回收利用了气闸舱出舱活动泄压的大部分气体,对空间站的长期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调研了"国际空间站"气体复用技术,包括美国联合气闸舱及日本实验舱气闸室。重点介绍联合气闸舱气体复用系统组成、硬件设计及性能,并阐述了泄压方式的冗余设计。初探了我国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经论证,我国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拟采用转移抽送的技术原理,与"国际空间站"气闸舱气体复用技术方案有不同特点。探讨了气体复用技术的地面试验方法,对试验条件的影响性进行简要分析总结。文章的技术方案简便可行,可应用于我国空间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波兰航天创企卫星革命公司的前两颗卫星"斯维托维德"和"克拉科夫星"已于2019年7月3日从"国际空间站"上部署入轨。该公司称,这项部署工作标志着其"实时对地观测星座"(REC)项目的启动。该项目打算用约1024颗纳型卫星组网。公司总裁兹沃林  相似文献   

6.
发射消息     
正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401型火箭2月5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美国空军的GPS-2F12导航卫星。GPS-2F12是GPS-2F系列的第12颗、也是最后一颗卫星,将部署到星座中的F轨道面,取代2000年发射的GPS一2R6卫星。GPS-2R6将移至星座中的另一位置继续使用。1990年发射、星座中最老的GPS-2A10卫星在此次发射前宣布退役。GPS-2F型卫星由波音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一商用太空互联网防御实验概述随着商业中低轨卫星星座井喷式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巨型卫星星座将为大众带来更加廉价、方便、快捷、稳定的宽带服务。以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一网(Oneweb)公司、铱星(Iridium)公司、电信卫星(Telesat)公司为代表的典型商业航天企业陆续公布了各自的中低轨卫星星座计划,并快速推进星座部署进程。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微小卫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各国均在微小卫星领域进行了广泛和深层次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微米/纳米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和研究成果,使得微型卫星(100kg以下)和纳型卫星(10kg量级)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与大卫星以及100kg以上的小卫星相比,微纳卫星具有研制周期短、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和功耗低等特点,这对设计和制造的各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7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研制航天飞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运输系统,要求航天飞机不仅能部署卫星,而且在卫星出现异常后能够回收卫星或修理在轨卫星。它可利用机械臂将其捕获,放入有效载荷舱,带回地面修理;亦可派遣航天员去舱外更换零部件、排除故障、进行修复;还可对已耗尽推进剂的卫星补给燃料,延长其使用寿命。这些优点是其它航天器无法与之相比的。  相似文献   

10.
米广 《中国航天》1995,(10):17-17,19
洛马公司将用A2100逐步淘汰7000系列星体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宇宙空间分部最近在投标卫星项目时大都使用新型A2100星体舱。目前已订出的A2100型卫星有两颗,即通用电气美国通信公司的通用电气(GE)1和2,其中GE1将于明年由阿里安火箭发射。宇...  相似文献   

11.
发射消息     
《中国航天》2006,(3):47-47
波音公司和移动卫星风险公司(MSV)1月11日宣布.两家签订了包括3颗L波段卫星和相关地面系统在内的一笔大型商业合同。这是波音1997年以来拿到的最大一笔商业卫星订单。1997年.波音曾从一家国际用户那里得到了两颗大型区域移动通信卫星的订单。根据合同,波音建造的这3颗“静地移动”(GEM)型卫星将使全球第一项同时采用空间和地面设施的商业移动卫星服务得以开展.该网络以MSV公司已获专利的?辅助地面组件”(ATC)技术为基础.融合了最先进的卫星和蜂窝技术.将向整个北美和南美提供可靠且覆盖广泛的高级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前两颗星MSV-1和MSV-2将覆盖加拿大、美国、波多黎各、维尔京群岛、墨西哥和加勒比盆地,第三颗MSV-SA将把服务引入南美。卫星定于2009年和2010年发射。每颗卫星将通过由5块板组成、采用高效三结砷化镓电池的太阳能电池翼来提供11千瓦的功率.  相似文献   

12.
纳型卫星编队飞行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器工程》2017,(5):65-73
对纳型卫星编队飞行进行了较全面综述,包括编队飞行、特点与现状以及空间飞行试验。根据空间市场预测,未来纳型卫星年发射量将占全球卫星总发射量1/3以上。文章据此论述了15个典型的纳型卫星编队飞行应用实例,总结了纳型卫星编队飞行的最新应用特点和发展方向,对我国发展纳型卫星编队飞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人-船-服试验对KM6气闸舱的要求,分析了舱内环境的几种积累效应,对气闸舱环境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成功地解决了舱内环境控制中CO2置换、低压缺氧以及降压速率等问题,同时配备了气体成分实时监测设备,可以对舱内环境进行严格监测。  相似文献   

14.
针对空间站在轨组装微纳卫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空间站站内人员在轨组装的微纳卫星模块化设计与集成方法,此方法提供了基于标准结构板与模块定位销的空间站内微纳卫星装配方案,与现有模块化集成设计技术相比,得益于良好的上行力学环境,卫星结构、功能模块无需高强度结构设计,组装的卫星更轻巧;具有在空间站失重环境、工具有限条件下宇航员快速便捷完成模块装配、连接、去除、增加、更换等各种操作的优点;采用开放式组装架构,扩展性强,可根据任务需求,实现不同功能微纳卫星的更快组装、部署。可为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及部署微纳卫星提供设计参考,有效降低空间站在轨组装难度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7,(5):113-120
为实现微小卫星"新、快、好、省"的核心价值,通过开拓一号卫星和脉冲星试验卫星研制实践,对基于商用现货产品(COTS)的微小卫星研制管理模式开展了深入研究,建立COTS的微小卫星通用产品体系,探索实践"设计-制造"的卫星研制流程,形成一套COTS选用、筛选和应用的产品保证方法,确保卫星型号研制进度、质量、成本和风险可控,为加速推进微小卫星产业化发展探索实践了有效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瑞江 《航天员》2008,(5):62-64
航天员要迈向太空,气闸舱是必经之路,说它是人类由飞船通向太空的桥梁也好,说它是过渡通道也罢,总之,与没有出舱任务的神五、神六相比,这是神七的独门武器,虽然由轨道舱改造而成,属于半路出道,却也是样样设备一应俱全。气闸舱完成的使命是伟大的,但是它却不能回到地球,必须光荣地"牺牲"在大气层中。神七的气闸舱已经成为了历史,让我们用文字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并请您记住:中国人走向太空的第一步,是从这里迈出的。  相似文献   

17.
邸乃庸 《航天》2009,(7):38-41
2001年航天员承担了更为繁重的太空建筑任务.为国际空间站增添了三个舱段(美国命运号实验舱、美国探索号气闸舱和俄罗斯码头号对接舱)和一只手臂(第一套遥控机械臂系统).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6,(6):122-130
阐述了微纳卫星光学载荷从单一摄像头到应用模式多样的综合系统的发展过程。调研了国外微纳卫星光学载荷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如轻小型化、紧凑化、观测任务多样化和视频成像,主要表现在低成本商业遥感应用,适于新技术演示验证、光学载荷图像产品的网络应用、商用现货(COTS)技术应用、模块化技术体系等方面。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以下启示:我国微纳卫星光学载荷发展应紧跟国际步伐,瞄准低成本商业遥感方向,建立标准化、模块化微纳卫星光学载荷技术体系;发展颠覆性技术(薄膜衍射成像和液晶可调光谱滤光片用于高光谱成像),积极探索微纳卫星光学载荷研制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正>卢森堡卫星运营商SES公司9月11日宣布同波音卫星系统国际公司签订了7颗第二代O3b卫星的建造合同。称为"O3b增强"(O3b mPower)的新星座初期将由7颗高通量中地轨道卫星组网,设3万个宽带互联网服务点波束,容量将是卫讯公司未来"卫讯"3星座的3倍以上。这些卫星拟在2021年  相似文献   

20.
微小卫星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天器工程》2016,(6):1-5
微小卫星具有功能密度高、技术发展快、研制周期短、开发成本低、部署应用灵活等特点。新技术的发展、商业资本的不断投入、发射模式的多样化等因素,使微小卫星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微小卫星的应用模式发展多样化,技术不断创新且受互联网思维影响,将在通信、遥感、导航、深空探测和科学技术试验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我国在发展微小卫星时应同时关注技术发展和政策机制,把握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考虑大规模运行可能带来的问题,并从政策机制上做好统筹规划,以推动微小卫星技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