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就是实现"强起来"的关键一招。当前,已经形成美国、俄罗斯、欧洲为第一梯队,中国、日本、印度等为第二梯队,其它航天国家为第三梯队的发展格局。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到2020年左右,将全面完成国家已有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短板,初步建成先进  相似文献   

2.
正九州四海的中心,闪耀着千年古都的荣耀之光;华夏文明的源头,凝聚着中原大地的崛起力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无古人的寥廓视野和高远站位,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个阶段",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个起来",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相融合的"四个伟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等。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奉献精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共中央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始终贯穿着伟大的爱国奋斗精神。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需要我们更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让奋斗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而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以及面对新征程、新使命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事迹,更需要在当代知识分子的日常学习生活深入贯彻。作为耕耘在"建功立业新时代"先锋的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近日就钱学森的爱国奋斗精神与央视记者畅谈感悟。  相似文献   

5.
创刊词     
正六十年精耕细作,中国航天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六十年的科研实践,形成与发展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理念、体系与方法,不仅保障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技术和宝贵的经验。航天工程是现代最复杂的大系统工程之一,总体技术是航天领域"集大成"技术,内容涵盖测量、结构、材料、动力、仿真等多学科的内容。我国航  相似文献   

6.
<正>时下,热门的共享单车方兴未艾,共享充电宝又火了起来,其它诸如"共享汽车"、"共享空间"、"共享床位"、"共享雨伞"、"共享图书"、"共享场景"正在形成规模。人们吃惊地发现,"共享经济"在住宿和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正迅速向食品、时尚、消费电子以及更加广泛的服务业扩展,仿佛一夜之间,"共享经济"的各种形态包围了你我。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的《2017中国共享出行行业大数据观察》以实时打  相似文献   

7.
正10月8日,由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组织编写的《祖国不会忘记——献给共和国的脊梁们》大型画册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了首发仪式。该画册是"群星灿烂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献礼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的重要作品。画册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了已故的、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和航天领域的院士的风采;记录和宣传了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能否办好理论教育,能否教导大学生肩负起历史使命,对开创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对社会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影响。这要求高校理论教育工作者要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要坚定不移的以十九大精神引领教师担当新时代新使命,不仅要当好传播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要抱有科学的立场,以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真正做到对习总书记经验教训和智慧结晶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相似文献   

9.
陈善广 《航天员》2008,(2):76-79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鬟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2007年,钱老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这是当时"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的推荐辞,里面提到的"寿至期颐"是指钱老刚过不久的96岁生日。回顾钱老不平凡的一生,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不能不为之震撼、为之钦佩、为之动容。对这样一位年近百岁、国人景仰的中国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的名字无疑将铭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相似文献   

10.
<正>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在梦圆九天的壮丽航程中,不仅研制成功了多种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还成功地发射了载人飞船、月球探测器,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  相似文献   

11.
<正>三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即经历了机器化、批量化和自动化后,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数据集成、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即时化,这也是工业4.0概念的核心。"工业4.0"最初由德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  相似文献   

12.
2021年1月,地球上新年将至,人们即将结束一年忙碌的工作,迎来片刻休憩.而远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上,一只勇敢的小兔子却仍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着,它认真地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边走边探,兢兢业业地在月球背面进行着伟大的探险.它就是我们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小兔子身后陪伴它的是负责进行原位探测的"嫦四姐姐"....  相似文献   

13.
正新年伊始,中国航天连战连捷,迎来了新年"开门红",昭示2018将是中国航天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中国航天计划实施的发射任务将达到创纪录的40次之多。天上热火朝天,地上也不甘落后。梳理2018年中国的众多大工程,北斗系统、高分工程、天地一体化网络工程等备受关注。航空公司喊您"开机",中国航空业迎来空中上网时代!中国民航史上首个便携式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18日,民航总局在上海召开新一轮空管体制改革大会,并进行了华东地区空管局揭牌仪式。在总局体改精神指导下,8月28日至9月3日,华东地区十大空管中心(站)分别举行了揭牌仪式。至此,华东空管系统的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华东空管事业又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在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期把完全自制的高质量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是共和国成长历程中光辉的一页,也是国家记忆中亮丽的篇章之一。时至今日,虽然"东方红"一号的电能早已耗尽,但仍在太空绕着地球默默地运转,见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攻坚克难,在迈向复兴的道路上前进,笑迎着它的后继者,一代代的各类飞行器飞上太空,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6.
心有所想     
吴海明 《航天员》2008,(4):35-35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加了"2008年第四届中国航天员体验营延安营"活动。短短的四天时间,令人感受颇深,终生难忘。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就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两弹一星"的震惊世界到"神舟"系列飞船的气冲霄汉,再到"嫦娥"一号的轻舒广袖,揽月问天,一次次雄辩地向世界证明:中国人,了不起!中华民族,是一个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优秀民族!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航天一贯坚持自力更生,立足自主创新。航天人奋发图强、勇于攀登,与祖国发展同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为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显著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了无数航天人的壮丽史诗。航天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效果显著,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雨水 《航天》2011,(9):64-64,F000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科学家,他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科技振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辉煌业绩和伟大精神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首个航天日作重要指示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创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牢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  相似文献   

20.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0,31(2):F0002-F0002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火箭的举托下飞向太空,进入预定轨道。太空响起了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至此,中华民族迎来了进军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