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结合烟台某学院风洞实验软件的研制和开发这一实例,详细阐述了开放式软件框,虚拟仪器仪表,组件结构和软件编程思想,信号动态时间历程的显示等多种新技术在洞实验测控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中的应用的情况。并论述了这些新技术为风洞实验软的研制和开发带来的诸多优越性。烟台风洞实验软件系统,操作系统平台是WINDOWS98,软件开发平台选用的是Access和Labview相结合。本文在此简要介绍了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的特点和运行机制。以及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软件开发平台在测控、数据处理和报表输出等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风洞试验模型操纵面角度的改变,开发了内埋式自动变角机构及控制系统,对控制角度进行了地面校准,并采用三角翼模型进行了风洞常规测力实验、重复性实验和操纵面效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动变角机构改变操纵面角度的试验精准度均较高,完全满足国军标的要求,说明本操纵面自动变角系统的研制是成功的,在风洞试验中可以代替人工更换角度片方式,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美国波音/西科斯基公司目前正在设计研制的轻型武装直升机为例,说明先进的气动布局设计必须以风洞实验为基础,对一些新概念,新布局的使用还要通过飞行试验验证,才能减少技术风险,缩短研制周期和降低成本。最后对我国直升机研制必须进行的风洞实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飞机非线性飞行载荷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立东  李天  薛晓春 《航空学报》2002,23(4):317-320
 以贯彻《军用飞机强度和刚度规范》为目标,提出了一整套使用风洞实验非线性气动力数据进行飞机飞行载荷计算的方法,成功地研制了带有载荷数据库的计算分析软件。该软件已成功地运用于 F××飞机的飞行载荷计算。  相似文献   

5.
WINDOWS环境下的风洞测量,控制,处理与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PC-586微机取代PDP系列机实现NEFF720模拟和数字量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风洞控制系统,PSI780B电子扫描测压系统的全部功能。自行开发了32位代码软件,使用标准WINDOWS风格的人机交互界面,中文显示,操作简便。引入虚拟仪器概念,适时图形显示实验进程及实验数据,可扩展成多媒体的风洞实验数据采集、马赫数控制、迎角控制、数据处理及风洞管理、培训一体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面向先进战斗机研制的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岑飞  聂博文  刘志涛  郭林亮  孙海生  李清 《航空学报》2020,41(6):523444-523444
高机动性先进战斗机气动布局与飞控系统设计面临愈加严峻的流动/运动/控制耦合问题,大迎角飞行以及推力矢量等高新技术应用也使其在研制过程中面临更高的技术风险,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是实现飞行器气动/飞行/控制一体化研究、降低研制技术风险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低速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原理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对试验技术主要特点及其在支撑先进战斗机研制中的作用、应用范围、应用阶段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为试验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发展和应用低速风洞模型飞行试验技术,有利于充分挖掘战斗机的气动性能与控制性能,降低试飞风险,是新一代战斗机研制、新技术工程化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7.
欧阳万 《航空学报》1990,11(8):375-378
 <正> 1.引言 随着自动加载与自补偿型静校系统在我国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对静校设备的研制已引起国内各风洞实验室的重视。特别是大型风洞投入使用和进一步开发建设,将促使对天平静校系统的研究。静校系统的改进是提高风洞实验水平的必要条件。但静校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技术指标在已有的文献中很难找到。探讨此问题显然对新系统的设计和已有系统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用于某重点型号风洞实验的两台特种天平的研制以及在研制过程中各种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结合某型号风洞实验研制的一台高精度外式六分量天平及在该天平研制中应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FL-9风洞是"十五"国家批准建设的大型航空科研基础设施,模型架车是其核心设备。以该风洞模型架车开发研制为背景,运用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构建了虚拟设计制造平台,此平台具备网络系统支持下的设备三维数字化设计、计算机辅助分析、工艺设计、可视化及三维交互等功能;并建立了设计制造信息化体系,实现了设计制造全过程信息分类代码的规范和统一。基于此平台开发的模型架车经2年的研制已全面建成并试车成功。  相似文献   

11.
风洞试验中,模型姿态的测量是影响数据精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测量上的一个微小变化,常常对实际应用价值造成巨大影响。当代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领域是应用光学技术。概述了国外主要的风洞模型位移光学测量系统,包括测量依据、应用风洞、模型要求、数据后处理以及精度情况。这些测量系统应用于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中,用于模型位移、姿态角和弯曲变形的测量。从应用现状、应用环节、操作步骤、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结论。比较这些模型位移光学测量技术可知它们各有优缺点,应用条件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压力测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桨叶表面预先压槽,再粘贴片式压力传感器并粘胶带再开测量孔"的方法测量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压力,在8 m x6 m风洞完成了地面悬停和风洞前飞试验,研究了桨叶表面压力测量技术和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获得了桨叶表面特征剖面的压力分布,建立了实用的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压力测量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动态风洞试验比常规静态试验有更多的噪声和干扰,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综合考虑动态风洞试验数据的特点,比较不同类型数字滤波器的性能,选择运用椭圆数字滤波器,对动态风洞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给出了设计椭圆数字滤波器时所需要的近似求解雅可比椭圆函数的方法,并简单介绍了椭圆数字滤波器的设计过程,给出了必要的设计公式。根据某项目动态风洞试验的试验数据设计了一款低通椭圆数字滤波器,有效地减少了信号中的噪声和干扰,并已成功地用于项目中。  相似文献   

14.
在飞机设计阶段,获得准确的气动特性数据对设计者是十分重要的,采用缩比模型的风洞试验是主要途径之一。但是风洞条件限制了试验的Re数,从而影响了对跨音速巡航阻力的评估,因此需要对风洞试验结果的阻力进行Re数效应修正。分析了风洞试验结果阻力的误差构成,提出了Re数效应修正的风洞试验数据基础;进一步就跨音速巡航阻力的构成进行分析,论述了对最小阻力和升致阻力分项修正的方法,并对修正结果进行了验证,得到了一种可靠的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跨超声速风洞中常采用在稳定段上游安装阻性消声器或谐振腔式消声器来降低暂冲式风洞主回路的主调压阀门、引射器或连续式风洞的压缩机等驱动风洞的动力源所产生的气流噪声强度,达到抑制这些噪声下传影响风洞试验段流场动态品质的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特别是降噪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多层烧结金属丝网作为一种新型的消声装置代替原有消声器成为可能。针对这种新技术是否能达到降低风洞气流噪声强度的目的,开展了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引导性试验证明,采用多层烧结金属丝网的消声效果优于常规的消声器,且出口气流品质得到较大改善,湍流度大幅度降低,可将这一技术运用到某超声速风洞中。通过性能测试,达到了预期目的,拓展了风洞的降噪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多体分离风洞自由飞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作者多年从事多体分离风洞自由飞试验的经验,对多体分离风洞自由飞试验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相似准则、试验装置等技术要点作了介绍,并根据技术特点及应用领域的不同对其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类型多体分离风洞自由飞试验的特点作了详细描述,并给出了不同类型实例的试验图像及分离体飞行轨迹曲线。  相似文献   

17.
TS P转捩探测技术在民机风洞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RJ-4模型为研究对象,在FL-3风洞中进行TSP转捩探测技术试验研究,并应用红外热成像转捩探测技术进行探测,获得对比验证结果,试验中还采用了基于柱状粗糙元的固定转捩试验方法.试验使用了自研TSP涂料,对模型进行了预加热,预加热模型的目的是增大模型表面层流区与湍流区之间的温度差异.模型表面粘贴了红外试验用标记点,也作为TSP技术图像对准控制点.试验状态为马赫数0.75和0.85,α由-4°变化到4°.试验结果清晰地显示了模型表面的层流区与湍流区及其随迎角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电液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风洞各种执行机构的控制中。随着风洞试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机构小型化的要求,电液伺服系统的工作压力、控制精度不断提高。这种情况下,液体的弹性是不能忽略的。本文提出对液体体积弹性模量进行测试的两种工程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对于风洞常用电液伺服系统,液体体积弹性模量在900~1000MPa。针对某风洞执行机构调试中发生的问题,利用油液弹性模量的测量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与现象吻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结近年来与国内外风洞试验验证专业领域中的合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民机风洞试验验证技术中的新发展。它们有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有的是在对外合作中刚刚获得的一些新经验,有的则是刚开始摸索并将要在后续的风洞试验验证中继续深入实施的措施等,一并提出,以期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风洞实验的过程控制,概述了过程方法的内涵、风洞实验过程的三个阶段、风洞实验过程控制的要点以及实施规范化管理和落实岗位责任制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