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有效考核航天装备作战效能、保障效能、部队适用性、作战任务满足度等综合效能,提出航天装备作战试验流程,从作战试验指标体系、指标评估模型、试验总体方案等方面开展研究,为航天装备作战试验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于TOPSIS的装备维修性定性指标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型装备维修性综合评价需求,构建了装备维修性定性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量化得出维修性综合评价结果,并以某型装备的3个方案为例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例验证,验证结果与实际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本研究成果对于装备维修性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已经成为导弹装备保障的基本模式之一。针对导弹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战备和训练的需求,在研究了Agent技术和导弹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Multi-Agent的导弹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体系结构,并分析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过程;最后,研究了决策支持系统的通信实现、运行环境开发以及Agent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4.
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已经成为导弹装备保障的基本模式之一。针对导弹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战备和训练的需求,在研究了Agent技术和导弹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Multi-Agent的导弹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体系结构,并分析了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过程;最后,研究了决策支持系统的通信实现、运行环境开发以及Agent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天地面站测控设备健康管理的需求,给出健康管理系统总体架构,详细阐述信息监测点的设置、故障诊断、故障预测、健康评价及系统维护。健康管理系统的引入将增加测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为提高装备系统安全性、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减少维修投入,实现视情维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信息化作战保障条件下的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和提升,面向装备OODA闭环提出装备智能保障系统,建立基于DoDAF的智能保障系统结构模型,并基于网络分析法对装备智能保障系统和传统装备保障系统的效能进行了对比评估。在总结当前装备效能评估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OODA全流程闭环为目标,分析装备保障的现存问题和装备智能保障模式的特点,并构建武器装备智能保障系统模型。通过系统高层概念、能力、任务活动等要素建模,构建武器装备智能保障系统效能模型并基于网络分析法开展效能评估,通过装备训练保障、维修保障、信息支援和行动支持等维度对比了传统装备保障系统与智能保障系统的效能差异,提出智能保障技术的发展建议,为装备保障的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航天装备试验鉴定是航天装备研制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装备试验鉴定是指为了获取、核实和提供航天装备研制进展、作战效能、体系贡献度(率)、作战适用性或作战生存性等决策数据,针对被试系统或部件所采取的步骤或行动,并对获取数据进行分析以提供相关决策信息的过程。通过航天装备试验鉴定不仅可以完成既定的决策目标,还可对航天装备在作战使用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隐患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交付部队的在役型号装备信息收集不全面、过程要素不可溯、信息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根据部队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绩效评价指标及数字化保障需求,编制航天在役型号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总体框架,明确管理系统建设目标,构建适用于航天在役型号装备“全链贯通、全资可视、全程可控、全时在线、全程保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装备保障的高效化、数字化,实现装备信息有效管理和利用,全面提高在役型号装备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虚拟仿真的维修性定量指标验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达  王宝琦  吴溪 《航天控制》2013,31(1):86-89
针对现有装备维修性定量指标验证方法的不足,研究了基于虚拟仿真的装备维修性验证方案,提出了一种在虚拟环境中装备维修性定量指标验证的方法,并以装备的动力系统为例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对于实现在装备数字样机设计过程中同步开展装备维修性验证工作,从而提高装备维修性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航天产品单点故障模式规范化识别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现状进行调研,总结了航天产品单点故障模式识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单点故障模式识别的流程及规范化识别注意事项,为单点故障模式分类统计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航天产品发射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航天材料基因工程及其若干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材料基因工程的理念和将空间环境与效应纳入到航天材料研制全流程的思路将对航天材料的开发带来颠覆性的革命。文章在对国内外材料基因组计划和航天材料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航天材料基因工程的内涵进行阐述,进而对基于航天材料基因工程的航天材料研制流程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空间环境效应及材料基因工程,从计算工具、试验工具、数字化数据三个维度,提出空间多因素环境与航天材料的耦合作用机理、航天材料空间多因素环境效应等效评价方法、空间复杂使役环境下航天材料性能演化模型、航天材料空间环境效应数据库、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航天材料设计模型、航天材料研制的不确定性及优化方法等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论文就维修保障能力评估中木桶现象引起的评估不精确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精确评估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以适用于其他类似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工程为航天装备研制模式变革提供了全新机遇,也对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推进落地提出了巨大挑战。给出了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的定义与内涵,系统分析了我国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围绕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方案规划、能力建设、应用实践及持续改进这一复杂系统工程过程,提出装备数字化建设生态治理建议,保障装备数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外场试验保障是航天大型试验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航天装备的快速发展,型号任务呈现高强度研制、高密度发射的形势,航天大型外场试验已延伸至传统运载火箭发射基地以外的多区域试验基地,因此传统的保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区域、多型号、多样化、高频率试验任务的要求,以及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保障需求,亟需立足新定位、锚定新目标、瞄准新高度、奋发新作为,加快外场试验保障模式转型,不断提升保障管理能力与保障服务水平,建立面向任务需求的一体化保障管理与服务体系,为全面建成航天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武器装备的保障能力是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现代武器装备维修保障难度大、费用高以及战备完好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各国普遍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提出并发展了大量装备保障理论和技术,注重装备全寿命周期保障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引领指导和统筹管理,形成了作战用户需求牵引、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研制单位主体实施的“铁三角”关系模式。特别是研制单位在装备全寿命周期保障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武器装备研制保障服务体系,有力提升了保障能力和战备完好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航天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能够显著压缩研发时间与成本的商用货架产品(COTS)在航天装备中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因此如何对COTS开展试验鉴定以保证航天装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从横向范围、纵向深度及存在问题3个维度全面立体地对美军航天装备COTS试验鉴定工作进行阐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我国开展航天货架产品试验鉴定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天伺服系统研制流程中存在的协同设计水平不高、设计流程不统一、数据与模型管理分散等问题,以仿真生命周期管理(SLM)商业通用框架为基础定制开发了伺服系统多学科联合仿真与设计优化平台。通过对设计流程分析、流程定制、数据传递、模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将仿真融入设计流程中,实现了航天伺服系统的多学科协同建模与仿真、数据与模型的统一管理等功能,提升了航天伺服系统协同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8.
航天装备用户培训是作战人员高效使用高科技装备的重要环节。文章从用户培训体系顶层构架规划开始,由总体至局部,阐述培训架构、培训体系的规范化、课程体系规划、资源配置、考核评估等方面内容,形成闭环的航天装备用户培训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航天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天装备具有高性能、高价值、小批量、组成复杂、高速飞行、环境严酷、多次分离等显著特点,要实现高可靠具有很大难度。总结了航天可靠性工程的3个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中国航天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框架,并对体系框架中的各种可靠性工程技术及其在航天工程实践中的最早应用情况进行了简介。最后,面向未来一段时期航天装备体系建设的需求,初步提出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关键技术,供后续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根据载人航天领域中高层管理人员了解和借鉴国外航天机构在战略制定和安全管理方面经验的需求.本刊特将本期辟为专刊,针对上述需求进行专题综述,以了解美、俄、欧航天机构的相关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