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在海洋环境下服役时,热端部件承受高温、高压、高转速机械载荷和高盐雾、高湿度等腐蚀环境耦合作用,常发生热腐蚀-疲劳失效,影响结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热腐蚀-疲劳失效问题,总结和分析了涡轮盘、涡轮叶片高温合金及涂层热腐蚀机理,涡轮盘、涡轮叶片高温合金热腐蚀-疲劳失效机理以及热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和寿命评估方法,并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热腐蚀-疲劳试验研究和寿命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燃气-海洋环境耦合作用下热端部件结构完整性评定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监控排气温度 提高发动机热端部件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是由许多零部件和附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发动机的寿命取决于冷端和热端部件的寿命。一般而言 ,高温结构的寿命只有常温结构寿命的一半。整个发动机零部件中 ,高温零部件故障约占80 %左右。热端部件的拆换费用 ,约占发动机维修费用的 80 %左右。现在许多的民用发动机不给出固定的翻修寿命 ,而是根据发动机具体的健康状态决定是翻修还是继续使用。由于使用、维护情况不同 ,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变化较大 ,如CFM56 - 3发动机 ,绝大部分发动机寿命在50 0 0~ 150 0 0小时之间。因此 ,监控排气温度 ,对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意义较…  相似文献   

3.
航空活塞发动机由于结构复杂,工作条件恶劣,在使用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而磨损故障是航空活塞发动机最常见的故障形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通用航空中还普遍使用的小型活塞发动机的磨损故障,建立一个具有特定问题域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4.
基于磨粒分析方法的发动机磨损故障智能诊断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磨粒是研究磨损状态时最直接、最重要的信息元,通过对滑油中的磨粒进行监测与分析来判断机械设备的磨损情况,可以预防并监测机械设备的磨损故障。本文运用显微形态学方法建立了一套磨粒显微特征描述体系,以提取磨粒信息并进行磨损故障的模式识别;并结合摩擦学理论和人工智能方法,实现对发动机磨损故障的智能诊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窦唯  孙露 《强度与环境》2010,37(5):46-51
针对某液体火箭发动机热试车时发生的故障,详细的分析了振动数据、压力数据及转速数据,研究了该发动机产生故障的原因,并在试验后的发动机分解后得到有效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磨损颗粒是研究机器磨损状态时最直接、最重要的信息元 ,通过对滑油中的磨粒进行监测与分析以判断机械设备的磨损状况 ,可以监测并预防机械设备的磨损故障。本文介绍的磨粒监测与分析系统 ( DMAS)具有制谱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及时准确预报及诊断机器的各种磨损类故障等特点 ,可以有效地保障机器安全可靠地运行。本文详细地阐述了这套系统的基本原理、软硬件组成 ,以及在航空发动机磨损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是通过对发动机系统、部件的气路参数进行分析,以识别气路部件性能退化或故障的主动过程,是提高飞行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发动机维修成本的重要途径,当前已成为飞行推进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讨论了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包括基于线性/非线性模型的诊断方法、基于数据驱动的诊断方法、基于信息融合的诊断方法等,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指出了气路故障诊断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应用神经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仿真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定期维护制度成本高 ,劳动强度大 ,且对发动机故障的诊断和探测能力十分有限。现代飞机上的发动机监控系统 ( EMS)具有向维护人员提供有关发动机故障信息的潜在能力。本文将径向基函数 ( RBF)神经网络应用到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中。该方法能够依靠测量参数探测发动机多个气路故障 ,并对各大部件的性能退化进行定量的诊断。仿真结果表明 ,诊断的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用来捕捉发动机的特性。该方法具有通用性 ,在其他类似的复杂机械中也可以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热力发动机凸轮轴凸峰及液压平面挺杆体磨损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力发动机凸轮轴和挺杆体是发动机的重要工作部件之一 ,它们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因此 ,认真分析其基本受力情况 ,研究、探索有针对性的维护措施 ,对于我院数量众多的热力发动机维护保障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分析凸轮轴和挺杆体磨损的原因入手 ,详细剖析了相对滑动、润滑条件和接触应力对其工作环境的影响机理 ,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性维护措施 ,可以大大提高凸轮和挺杆体的工作可靠性 ,延长其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磨损故障的集成神经网络融合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发动机试车过程中的磨损故障诊断问题.本文运用了四种最常用的润滑油分析技术——铁谱分析、光谱分析、颗粒计数分析及理化指标分析,同时结合发动机试车台监测数据,提出运用集成神经网络对发动机试车状态进行融合诊断的方法。首先依据各种分析方法的标准磨损界限值,将原始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统一转换成故障征兆的布尔值;其次,建立各子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依据专家经验建立各子系统的输入征兆与故障论域的映射关系,从而得到各子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对各网络进行成功训练后,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各子网络的诊断并得到中间诊断结果;然后,通过建立合适的权重矩阵.利用模糊综合决策理论,时集成神经网络的诊断结果进行综合,从而得到最终的融合诊断结果;最后,运用一个算例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发动机滑油磨粒形态测量与分析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油中磨粒的数量,成分和形态反映着机器零部件的磨损形式和磨损程度。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与铁谱分析技术的结合为机器磨损状态监测走出了一条新路。本文在发动机滑油磨粒显微形态测量的基础上,研究了特征磨粒的分类方法、讨论了磨粒尺寸的分布模型和参数估计手段,并结合实验提出两种发动机磨损状态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磨屑尺寸的分布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磨屑分析是研究零件摩擦表面破坏机理、监测机械磨损状态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研制了一种将微机图象处理技术应用于铁谱技术的磨屑显微分析系统。根据对WZ-6航空发动机长试过程的监测研究,提出了机械磨损磨屑尺寸的Weibull分布规律、研究证实,Weibull函数的参数、磨粒分布的均值和方差等特征能够清楚地指示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磨损类型和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统计检验和J散度指标为依据,探讨了航空发动机运行时的磨损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CFM56-7B发动机的启动过程,说明了其热启动和启动悬挂时的故障现象。根据影响发动机启动的一些主要因素,对造成CFM56-7B发动机热启动和启动悬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排除此类故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未来先进航空航天型号的发展需求,我国逐步展开了大型跨声速风洞建设工作;由于过去从未开展过大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建设,建设经验较为有限。连续式风洞压力损失估算及各部段气动参数计算是风洞结构、测控系统和动力系统设计的输入条件;压力损失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了风洞动力系统设计的难度。本文结合经典的压力损失计算方法,针对损失的关键部位,结合CFD数值模拟及缩比部段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给出了特殊部段尤其是试验段的损失系数,并通过多次迭代计算的方式,给出了各部段气动性能。最后,将风洞压力损失估算值与某0.6 m量级连续式跨声速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估算偏差在7.5%以内。  相似文献   

15.
电弧熔丝增材制造复合填充路径规划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路径规划可以提高电弧熔丝增材制造成形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强度。针对电弧熔丝增材制造的特点,将多种增材制造路径规划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复合路径规划算法,实现了单空洞截面的填充,并进一步讨论了其他类型截面的路径规划方法。在填充截面过程中,内外表面采用轮廓偏置路径填充,保证了零件的表面质量;零件内部采用改进的扫描线算法进行填充,减少了空行程,提高了成形效率。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填充复杂截面轮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某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及诊断算法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故障检测及诊断软件存在瞬态段(起动段、关机段)故障检测功能缺失、故障诊断无法给出故障量大小的问题,在原软件故障诊断算法——余弦相似度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故障因子定量给出故障量大小,实现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定性定量分析。同时,采用基于统计学基础的包络线算法,通过Python语言对发动机瞬态段故障检测算法进行设计开发,使原软件实现发动机瞬态段故障检测功能。通过仿真试车数据对软件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故障诊断功能可实现故障量大小计算,基于包络线算法开发的故障检测功能提高了发动机故障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7.
多爆震室串联热射流起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消除现有脉冲爆震发动机对外部脉冲起爆装置的依赖并提高脉冲爆震燃烧室工作频率,提出了一种多个爆震室封闭串联的多管燃烧室方案,通过管间的射流传递实现爆震室内的快速短距离起爆.实验结果表明,多个爆震室间可以实现逐级射流起爆,并且可以实现快速起爆,起爆所需要的时间约为1.0~1.2ms,起爆距离约为500mm,远远小于火花塞直接点火时的结果.弱火焰射流可以通过逐级增强的方式最终在下游某个爆震单元内形成爆震波.单个爆震室内射流进入和射出的时间间隔可以达到1.2~1.5ms,大约需要8个爆震单元才可能实现爆震波的封闭串联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