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一种新型级间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松  郭凤美 《宇航学报》2002,23(4):47-51
本文对一种含固体燃气发生器的级间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分离的总体方案,建立了级间段气体压强瞬变的数学模型和导弹两级的运动模型,并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级间段充气过程进行了模拟。简要介绍了固体燃气发生器的设计,并给出燃气发生器装药的选取原则。最后通过对某型号导弹的计算,证明这种级间分离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斜喷管燃气射流气动干扰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傅德彬  姜毅  张杰 《宇航学报》2004,25(2):131-134
导弹飞行时,由发动机喷出的高温高速燃气射流对周围的空气流场产生强烈的扰动作用,从而影响导弹的空气动力特性,但由于燃气射流的存在,采用实验方法对燃气射流气动干扰进行估计有很大难度。本文采用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导弹弹体中部斜喷管燃气射流和空气耦合流场,对斜置喷管燃气射流空气动力干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斜置喷管燃气射流的存在,使导弹气动力的阻力增大,升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研究了一种先进的燃气发生器,该燃气发生器既能在起动初期可靠点火,又能提供相当均匀的出口燃气温度。研究了各种尺寸和形状以及不同布局的混合增强装置,认为这些装置能使燃气发生器的出口燃气温度分布均匀但也使燃气发生器的内部压降发生变化。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安放适当尺寸和布局的紊流环和隔板,从而获得相当均匀的出口燃气温度分布,且在燃气发生器出口极限设订温度在2273K之内获得最高燃气温度。但是结构研究表明,在满足给定的极限设计温度的情况下,燃气通过燃气发生器的压降很大,约为7.929MPa。为解决这一问题,若把极限设计温度增加到2336K,那么燃气发生器的压降会降为2.413MPa。因此,建议设计者仔细推敲一下涡轮入口处燃气温度的最大允许值。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气动式的燃气流量调节阀,并建立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燃气发生器和气动式燃气流量调节阀的数学模型及仿真模型,对燃气流量调节阀仿真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动态误差和稳态误差都在5%以内。通过仿真获得了燃气发生器和燃气调节阀的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燃气调节系统开环响应速度较慢,并具有很强的非线性。  相似文献   

5.
燃气发生器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气发生器是适用于航空航天、舰船、石油及汽车工业等领域的燃气生成装置,具有应用范围广、种类多等特点,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的大量文献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了燃气发生器的应用研究领域。根据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类,系统阐述了各类燃气发生器的工作特点及研究进展,对各类燃气发生器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研制高效、稳定、可靠的燃气发生器是各行各业发展的重点,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燃气发生器的选型及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硝酸铵推进剂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用于导弹燃气发生器的推进剂的燃温低、燃气清洁、燃速调节范围大,对硝酸铵(AN)推进剂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降低燃温的方法,提出对多种催化剂进行筛选、降低AN的平均粒度、增加其含量,来提高AN推进剂的燃速。讨论了减少燃气中的碳粒子和金属氧化物。最后给出自行研制的全AN推进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新型号与某型号半弹试车(前者为准半弹试车)的有关燃气舵装置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半弹试车是最后一次地面燃气舵试验,它为飞行试验打下基础。从某型号试飞成功的经验来看,只要地面试验获得成功,一般来讲飞行试验也能成功。所以半弹试车中燃气舵试验的好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某导弹易碎盖的开启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以往工程应用中认为导弹燃气易碎盖前盖由燃气直接冲破或导弹头部撞击破裂的情况,利用计算流体力学和试验方法对某导弹燃气易碎盖开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某导弹采用易碎前后盖技术,后易碎盖靠发动机喷管燃气冲开,前易碎盖靠发射时产生的扰动波打开;通过合理配置发射筒前后易碎盖开盖条件,能可靠保证发射筒盖的正常开启。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用于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吹风试验系统的燃气发生器的研制,通过对该燃气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参数等的分析、计算,确定了该燃气发生器的结构,进行了喷嘴流量、雾化试验和发生器的热调试,满足了试验系统的最大流量要求,为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泵的研制提供了保障,表明该燃气发生器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纵苏 《上海航天》1990,(5):38-41,27
介绍液氧/丙烷为工质的燃气发生器试验研究的方案和结果.着重讨论该燃气发生器在压低混合比条件下点火、起动、积炭及性能等问题.试验证明,液氧/丙烷燃气发生器在较宽的混合比范围内能稳定地工作,积炭轻微.通过试验掌握了液氧/丙烷推进剂点火、起动技术,并获得了性能数据.为新型发动机的论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外GAP推进剂研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缩水甘油叠氮聚醚(GAP)及其推进剂的热、力学及弹道性能,GAP推进剂有较高的燃速和能量,但其燃速压强指数和温度敏感系数偏高。GAP推进剂的力学性能较差,改性GAP和支化GAP更具吸引力。GAP推进剂可用于燃气发生剂、微烟推进剂、高能推进剂及改性双基推进剂。  相似文献   

12.
PAK气体发生剂的燃气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一种PAK气体发生剂,通过实验测定了其燃烧性能,并对其配方进行优化设计。经60L标准压力舱实验,结果证明该气体发生剂适合于汽车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  相似文献   

13.
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优化改进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磊  王申  刘涛  连仁志 《火箭推进》2014,40(6):8-12
不断提高推进剂在轨管理效率,是应用卫星对推进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推进剂剩余量在轨高精度测量和并联贮箱均衡排放主动控制,是提高推进剂在轨管理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我国SAST-5000卫星平台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开展了气体注入压力激励方法的关键技术攻关,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型气体注入压力激励法的推进剂剩余量在轨测量精度达到-0.68%-0.66%,并联贮箱均衡排放控制措施将被动调节的不均衡度控制在优于1.13%,主动纠偏措施还可进一步提高并联贮箱排放推进剂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固体燃气发生器动力模拟水下发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水下试验,对导弹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的固体燃气发生器动力发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射管充水工况下燃气动力发射方式可行。与干式发射相比,该发射动力装置需要的装药量大,但发射管内的温度较低,热防护问题容易解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发射深度、弹后空间、挡流板和装药量对发射内弹道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弹后空间越小,导弹出管速度越大;加装挡流板,可使导弹出管速度明显提高。通过试验对发射方案进行了优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硝胺推进剂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外现阶段硝胺推进剂点火模型研究的现状.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把点火模型分为两类:从理论角度出发着重于点火机理的研究及从工程角度出发着重于实际工程的应用,并分别对其代表性的模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纳米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智勇  胡钟兵 《火箭推进》2004,30(5):36-39,53
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现状,对今后纳米技术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应用前景和效果作了初步探讨。重点叙述了我国自行研制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上采用的纳米技术及一些工艺方法,同时将它们的试验情况作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今后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采用纳米技术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受大气阻力的影响,空间站长期在轨的轨道维持需要消耗大量的推进剂,因此有必要进行推进剂补给。而补给结束后的管路内残留推进剂在轨吹除,是保障空间站任务安全的必要条件。文章对国外航天器液体真空排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跟踪,重点就液体温度、压力、饱和蒸气压、液体中气体含量以及喷口尺寸外形等因素对液体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国外跟踪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展空间站推进剂在轨吹除的研究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固体燃气发生器中应用的旋风式精过滤器内流场模拟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其网格生成、湍流模拟、两相流模拟、边界条件及数值计算方法等。对于全面展开三维两相旋转湍流的内流场模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结合固体推进剂燃气过滤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产生静电的机理,分析了发动机在系统中的电磁环境,同静电起电有关的位置环境,提出了发动机发生静电激发点火的模式。以复合材料壳体并装有丁羟推进剂药柱的固体发动机为例,对其静电发火可能性及防范措施作了分析。按照有关的静电感度标准和试验方法,对发云南壳体,药柱,片状或粉状推进剂和火工品,进行了静电特性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采用“片型装药发动机中止燃烧法”,对87型复合推进剂的侵蚀燃烧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侵蚀比与燃气流速和压力的半经验关系式,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试验所得的数据是合理的,表明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燃烧温度较高且又易变形的复合推进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