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徐菁 《国际太空》2005,(8):22-24
自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太空探索新构想以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探测计划,其中包括“无人月球探测计划”(RLEP)。RLEP的第1个项目已经确定,就是研制“月球勘测轨道器”(LRO)。LRO计划于2008年10月15日发射,它将是NASA重返月球迈出的第一步.将为未来人类探索更远的宇宙空间铺平道路。图1为LR0设想图。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太空     
在太空这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中,宇航员的生活方式自然与在地球上时迥然不同,在太空的衣食住行既有不少惊险,又有许多奇趣。 太空中如何穿衣 ? 宇航员在密封的座舱中穿的服装与在地面上穿的没什么区别。只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中,衣服失去了重量,将衣服展开,它可以在空间中保持原状,只要将手臂伸进袖筒就穿上了。 宇宙空间几乎是一个真空的环境,若宇航员要走出座舱,进入宇宙空间,就必须穿上特制的宇航服才能生存和工作。宇航服实际上是宇航员个人的独立生命保障系统,每件造价高达上百万美元,重约一百多千克,真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3.
苏联与法国和平开发宇宙空间,已有22年的历史。这一历史开始于1966年6月,当时签订了相应的政府间协定。协定指出,两国在宇宙空间的合作,符合两国人民间传统友谊的精神。协定规定了一系列考察方向,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准备并实施苏法共同载人宇宙空间飞行。 1988年11月26日莫斯科时间18点50分,从拜科努尔宇宙发射场发射了联盟TM-7飞船。飞船指令长A.沃尔科夫、随机工程师C.科利科列夫、法国宇航员克雷蒂安组成  相似文献   

4.
陈立学 《太空探索》2003,(12):32-33
航天战是指敌对双方在外层空间和宇宙空间进行军事对抗,并为陆战、海战、空战提供军事支援,其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宇宙探索局(JAXA)计划在12月份发射一枚专门面向纳型卫星的运载火箭。这种火箭由原本用来开展宇宙空间观测的SS-520探空火箭改装而成,有望把发射费用降低到较大型H-2A和"艾普西龙"火箭的十分之一,即几百万美元。该火箭由石川岛播磨重工公司宇航部门制造,高10米,直径约50厘米,将在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  相似文献   

6.
据日本《日经产业新闻》7月31日报道,日本清水建设公司研制成一种实验装置。这种装置通过从地面上远距离操作可以驱动建设机器人,使之在宇宙空间施工。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预定1997年度发射的技术实验卫星7型搭载这种装置,准备在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的指导下在宇宙实验。这一实验有助于将来有效地建设空间站和月面基地,它将确立产业机器人在宇宙空间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日本间组公司估计在空间站时代到来之际,必定会出现增加运送人员和物资的搭载量,使宇宙空间往来变得频繁起来。为此,间组公司议定了利用压缩空气从地下2000米发射火箭这一发射基地的构思,这样,火箭的小型化和搭载量便成为重要课题。这一构思主要点是在地下挖一个2000米深,直径为10米的竖坑,从它的底部发射火箭。过去为了保密起见有从地下发射导弹的先例,但要  相似文献   

8.
臼田宇宙空间观测站1.所在地在日本乘小海线的列车,在龙冈城车站附近的山包,可以隐约看到山地中部的白色天线。如果乘汽车,在臼田市前方的高台也能看到天线,这就是臼田宇宙空间观测站的大型天线。臼田宇宙空间观测站是1986年哈雷彗星接近地球时,为了和哈雷彗星...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人们都盼望有朝一日能上太空去旅行。这一天终于即将到来了,美国富豪丹尼斯·蒂托目前正在俄罗斯航天城进行太空飞行的训练,他很可能在 2001年进入太空,前往太空站旅游。如果此行成功,他将成为太空旅游的第一人。  漫长的太空梦想  现年 60岁的蒂托出生在一个蓝领阶层的意大利移民家庭里,他是几个孩子中的老大。尽管家境贫寒,但这并不妨碍他跟其他孩子一样做有一天能遨游太空的梦想,特别是在 1957年目睹了前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之后。因此,在上大学时他选择了航天工程专业。 1964年他进入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  相似文献   

10.
阿里安空间公司上周宣布,他们已经赢得了于1996年发射国际通信卫星-Ⅷ(Intelsat-Ⅷ)系列中的两颗和一颗美国通信卫星GE-1的合同。这两种新一代卫星会起重要作用。上述两颗国际通信卫星归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财团所有,是Intelsat-Ⅷ系列中最先发射的两颗。新泽西州东温莎的通用电气宇宙空间公司(GE Astro Space)正在制造这两颗卫星。阿里安空间公  相似文献   

11.
飞出地球,遨游环宇———这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如今,它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要实现宏伟的目标,太空发射方式是关键所在。目前,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陆地发射方式。不过,我们将会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它们之中有的已接近实用,但多数还停留在方案设计和实验室试验阶段。它们代表了太空发射的发展方向,为人类飞向宇宙增添了许多希望。海上发射海上发射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向地球“借得”30%的运载能力。这可是一个非同小可的数字。原因在于,如果在赤道上发射,据理论计算可使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的角度为“零”,这样就可“节省”卫星变轨时…  相似文献   

12.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6,(4):12-15
日本1月之间两度发射2月18日,H-2A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多用途运输星”(MTSAT)2。这是H-2A自2001年8月首射以来的第9次发射。该卫星造价140亿日元,包括太阳能帆板在内总长约30米,重约4.65吨,是日本迄今发射的最重的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和2005年2月发射的MTSAT-1R一起执行航空管制任务。在2010年MTSAT-1R正式退役后多用途运输星将正式接手气象观测任务。2月22日,M-5固体火箭在鹿儿岛发射场升空,成功地发射了“天文”F红外天文卫星、“立方体东京工大工程星”和一个太阳帆板展开试验装置“。天文”F发射后两周进…  相似文献   

13.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负责研制的一台天文望远镜。它以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P.哈勃命名,以纪念他在20世纪前半期对于星系天文学和宇宙结构组成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它是迄今人类送往太空的最大的望远镜,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年4月2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望远镜送入地球轨道,人类从此摆脱了大气的束缚。在离开故土的日子里,哈勃望远镜像一名忠实的侦察兵,把窥测到的太空奥秘报告给地球人,从而赢得了“太空千里眼”的美誉。一、哈勃“肌体”构造哈勃太空望远镜实质上是一颗大型天…  相似文献   

14.
美国加紧打造天基激光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毅麟 《国际太空》2001,(10):19-23
1 激光武器概述□□太空武器包括“太空攻击的武器”和“攻击太空的武器”两类 ,前者指在太空部署、使用和发射的武器 ,无论其攻击目标是太空的、大气层的还是地面的 ;后者指攻击在太空运行或途经太空的目标的武器 ,无论其是从陆上、海上还是从空中 (大气层内 )发射的。太空武器目前采用的杀伤手段有动能和定向能两种。动能杀伤是依靠高速运动物体的能量破坏目标 ,定向能杀伤是通过高能激光束、粒子束或微波波束直接照射破坏目标。在以定向能为杀伤手段的太空武器中 ,激光武器是首选对象 ,因为激光器不仅业已发展多年 ,技术上比较成熟 ,而…  相似文献   

15.
空间扫描     
文青 《国际太空》2007,(1):32-32
欧洲阿里安公司与韩国签署COMS-1卫星发射合同2006年12月初,阿里安公司与韩国航空航天研究院(KARI)签署了COMS-1卫星发射服务合同,这是阿里安航天公司2006年签署的第12份合同,也是该公司自1980年3月成立以来的第278份发射服务合同。COMS-1卫星将于2008年末至2009年6月期间,由阿  相似文献   

16.
《太空探索》2003,(8):46-46
“天空”是与“地面”对应的,其原有的含义是日月星辰罗列的广大空间。但是,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将“天”与“空”区分开来了,“空”是指地球大气层空间.“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广大宇宙空间。  相似文献   

17.
到21世纪末,在神秘的太空中将会出现一座座新型的工厂——太空工厂。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科学家们早已把宇宙空间看成是未来新技术革命的摇篮。科学家们打算把地球上的大批化工厂和炼钢厂搬迁到太空中去,这样,地球上污染环境的因素将越来越少,而花园、树木、草坪、人工湖的面积就会一天天地扩大,地球的面貌也一定会焕然一新,重新成为“人间乐园”。  相似文献   

18.
航天简讯     
文青 《国际太空》2006,(10):26-26
韩国发射首颗军用通信卫星无穷花-5;俄罗斯计划在2015年前发射太空移动实验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1月15日,初冬的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寒气袭人。尽管如此,这天却是一个适宜航天发射的好日子。一般而言,这样的天气是刮不起暴风雪的,然而就在这一天,这座发射场上却意外刮起了一阵“暴风雪”,而且一直席卷到太空。这场奇特的“暴风雪”就是苏联的第一种航天飞机暴风雪号。  相似文献   

20.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03,(12):8-9
海上发射将移师陆地 总部设在美国的海上发射公司将把发射场从太平洋迁至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俄罗斯/乌克兰联合研制的天顶3SL火箭的首次陆地商业发射将于2005年下半年进行。有关方面已就此事草签了协议。由俄罗斯/乌克兰组成的国际航天服务公司将负责组织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的发射工作,海射公司则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