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号称“不可探测”的美国F-117隐身飞机栽了! 是什么原因使它在科索沃被一个小国击落?至今仍说法不一。据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价值数千亿美元,因为美国空军及海军都在致力发展隐形技术。空军方面打算追加生产64架F-117S隐形战机(每架造价9000万美元)、21架B-2轰炸机(每架造价2.5亿美元)。此外,美军还投资700亿美元研究新一代F-22战斗机,以取代现在投入实战的F-16及F-15。隐形技术能否在实战中大显神威,将直接关系到美军现代武器发展思路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兰盾”(LANTIRN)吊舱全名是红外夜间低空导航和捕获跟踪瞄准吊舱系统,它是由马丁·玛丽埃塔宇航公司(现已合到洛马公司)在80年代研制的,集红外、激光、雷达等多种技术于一身的综合系统,主要装备在美空军F-15E、F-16战斗机上。它能使飞机的低空飞行及夜战能力大大提高,并能使飞机在能见度差的条件下确定目标数多达6个。1996年台湾从美国购买了28套“兰盾”系统,装备在台湾空军F-16战斗机上,用于夜间低空导航和目标捕获跟踪及瞄准攻击。 该系统由两个吊舱组成。一个是由宽视场前视红外和地形跟踪雷达组成的低空  相似文献   

3.
据美国防部一位高级情报官员在1986年3月24日披露,过去几年来苏联定向能武器已发展到具有可使美国卫星失效的“有限实用能力”水平。苏联还正致力于“隐形”(Stealth)技术的研究,借以干扰美巡航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弹头的雷达部分,使之失效。  相似文献   

4.
F-117由于采用了低可探测性隐身技术、在战场上已证实能够深入敌方战区并准确释放武器命中目标,为了提高隐身战斗机的效力,空军F-117联合试验部队的试验专家们正在研究进一步提高其作战能力,4月2日,开发试验专家组成小组与来自新墨西哥霍洛曼空军基地的人员共同完成了第二阶段验证项日。  相似文献   

5.
从麦道公司接过“鬼怪”品牌 在航空界,美国前洛克希德公司有一个世界著名的产品开发机构,名字叫做“鼬鼠”工厂走出一大批响当当的飞机,如F-104、SR-71、U-2、F-117等。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7日,由美国等9个国家联合研发的新一代战斗机——F-35隐形联合战斗机在得克萨斯州沃思堡首次公开亮相。这种飞机被正式命名为“闪电”2,以纪念美国二战时使用过的P-38“闪电”战斗机和英国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制造的“闪电”双引擎超声速战斗机。  相似文献   

7.
早在1958年5月12日美国与加拿大签署了北美防空 (NORAD) 计划,目的是对入侵北美的飞机、导弹和太空武器进行监测、预警和拦截。手段包括卫星监测、地面雷达搜索、地面拦截器以及 E-3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AWACS) ,也可动用CF-18、F-15和F-16战机进行拦截。“国防支援计划”(DSP)是NORAD中一项卫星预警支援计划,也是美国一项早期导弹预警的卫星计划,它为美国和同盟国在全球驻军提供导弹入侵预警服务。 DSP自1979年正式投入服务以来,至2003年已有24年的历史,但DSP仍是美国迄今为止惟一的导弹预警卫星系统。自“天基红外系统”(SBI…  相似文献   

8.
反辐射导弹是电子战硬杀伤武器之一,以电磁辐射源为主要攻击对象。自从“百舌鸟”反辐射导弹(ARM)服役以采。雷达便由防御屏障变成被攻击的目标。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电子干扰机在对雷达的电子对抗中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干扰机也将成为反辐射导弹打击的对象。反辐射导弹的出现使电子战从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反侦察、反干扰扩展到电子摧毁和电子反摧毁的领域,使电子战技术从软杀伤发展到硬杀伤领域。  相似文献   

9.
费城实验源于“彩虹”计划,是一次军舰隐形实验。其最初的目的是让舰艇借助强烈的电磁场来干扰和躲避敌方鱼雷的攻击,后来延伸为在周围空气中产生强磁场,使敌人的雷达探测不到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海军的现役战机里.F-14“雄猫”(Tomcat)无疑是最著名的一种.这款外形精悍的战机因为8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捍卫战士》(Top Guri)而声名大噪.成为冷战时代最受军武爱好者熟悉的美国海军战机.拥有优美构型和可变后掠翼的F-14不仅是外形漂亮.它的性能在世界同期战机中更是出类拔萃.搭配精密的AN/AWG-9火控雷达和射程超远的AIM-154“不死鸟”远程空对空导弹.空战性能极为强悍.因此问世后被推常为世界最强的舰载战斗机。自1973年开始服役后,F-14历经了美苏冷战高峰期和苏联的解体.一直是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空中“守护神”.负责舰队防空的空中巡逻和拦截以及掌握空中优势、护航、近距离支援等作战任务。  相似文献   

11.
军备较量     
俄罗斯将在柏林ILA-2006国际航空航天展上展出其最新研制的米格-29M战斗机。米格-29M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性能在米格-29家族中是最为完善的。该机装备有数字化的电传控制系统、矢量推力发动机和可探测“隐形”目标的新型雷达,火控系统中还整合了经过改进的光学定位系统,可在关闭机载雷达的情况下对空中目标实施远距离探测。  相似文献   

12.
1967年5月12日,越南河东地区上空,美军的一群F-105“雷公”正扑向“越共”目标。突然云雾中冲出了两架米格-17,美机连忙抛掉笨重的炸弹,调头迎战。战机飞舞翻滚,天空中霎时充满了武器的硝烟和轰鸣。混战之中,一架F-105咬住了一架米格-17,只见F-105的机炮射出一道鞭子般的红光,伴随着嘶嘶的低鸣扑向米格机。在远处,红光发散为一颗颗炽热的流星,撞进了来格-17的机身,米格立即带着浓烟倒头栽向地面。F-105成功的打退了米格,返回了己方基地。这门夺命的机炮,就是本文要描写的M61“火神”(Vulcan)加特林炮。  相似文献   

13.
小号 《国际太空》2007,(12):7-7
据国外媒体2007年11月9日报道,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轨道器使用雷达技术成功地探测、分析了火星上最年轻和最神秘的沉积层,揭开了多年以来困扰科学家们的疑团。  相似文献   

14.
日前媒体报载,症状国可能会在2005年同意售台有雷达克星之称的高速反辐射导弹(High Speed Anti-Radiation Missile,HARM),这种导弹配备在经过修改的台湾F-16之后,将使台湾空军具备执行防空压制(Suppression of Enemy Air Defenses, SEAD)能力。这项报道受到高度聪明。在最近几场区域战争里,HARM导弹与F16CJ“野鼬”机表现出色,是美军空中攻击的急先锋,本文将就两者发展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3月31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司令侯赛因·萨拉米说,伊朗军方当日成功试射了1枚能够躲避雷达探测、精确打击多个目标的“胜利-3”隐形导弹。他宣称:“导弹的设计和生产都由伊朗国防部的科学家完成。它是根据我们的国防需求建造,所以它拥有独一无二的能力,在世界先进武器中无  相似文献   

16.
当地时间3月27日21时左右,美军F-117A隐形战斗机编队从意大利威尼斯以北的阿维亚那诺空军基地起飞,向东越过亚得里亚海上空,在22时许到达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以北40千米的沙巴茨与鲁马之间地区上空,准备对贝尔格莱德附近的南斯拉夫人民军的防空导弹阵地实施空中打击。  相似文献   

17.
传统雷达方案是基于电磁波信号传输理论,通过探测空间中物体反射的电磁波回波信号,来实现目标定位及其他参数的测量。相比于传统雷达方案,量子技术框架下的量子雷达方案旨在提高雷达探测精度和反应速度,同时在抗干扰能力和反隐身功能等方面也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该雷达发展动态研究阐述了量子技术的原理、发展及量子测量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研究动态,着重叙述国内现有最新基于先进量子测量技术的三种量子雷达技术方案,通过案例分析其原理,为未来量子雷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F-5A/B“自由战士”战斗机在全球成功的行销策略.使得诺斯罗普厂在五角大楼的授意下.继续研发上述机种的衍生型.以便继续占有原使用国的市场。依据美国空军器材的部件和批号的概念.诺斯罗普厂决定开发的“自由战士”后继机型.不仅须有较高的后勤维护通用性.更要在发动机推力与武器能力上取得“跨世纪的性能跃升.同时,也将新机设定成足以应对前苏联MiG-21“鱼窝”(Fishbed)的高性能战术战斗机。基于以上前提”虎”Ⅱ式战斗机应运而生.并在1969年3月F-5E的原型机进行了首航试飞。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代末以来.核导弹一直是“最尖端的武器”、对它没有有效的防御手段。六十年代,美国曾试图研制陆基的反弹道导弹系统,计划用带有小型核武器的反导弹寻找并摧毁飞来的弹头。但美国从未部署过反弹道导弹。因为这种系统可以寻找并摧毁飞来的单弹头,但对成百上千个弹头的大规模袭击或配备假目标和其它雷达混淆战术弹头而言,它将失去实际意义。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已成为可能,目前起码在理论上已实现。这种系统是利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对付日益增长的低空威胁,英国陆军迫切需要一种防空导弹,以填补防空武器的空白,促使英国开始研制一种简易.造价便宜的防空导弹。最初武器代号为ET-316.后来改名为“轻剑”。军方对“轻剑”的设计要求是:反应迅速.易于操作,机动性强.便于空运.杀伤空域尽可能大.命中率尽可能高等。经过分析.认为实战中约有95%的飞机.是在白天能见度良好的条件下.实施低空攻击的.仅有5%的飞机是在夜间借助各种机载仪表进行攻击。而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光学系统比雷达跟踪精度高,也不易受到干扰,且造价便宜,易于操作维护。因此,英国决定首先发展光学跟踪的“轻剑”-Ⅰ型导弹系统.然后再解击全天候使用的雷达跟踪型“轻剑”-Ⅱ型导弹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