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1月15日,美国航天科学家说,伽利略号探测器拍到了精采的木卫一火山照片,并将最后一次寻找活火山。 木卫一是木星17颗卫星中个儿较大的一个。它的平均直径为3630千米,稍大于月球。其轨道呈圆形,距离木星42万千米,自转周期与绕木星转动的周期相同。该星基本上是岩体结构,周围有稀薄的大气层。人类已向木星发射过5个航天器,有3个探测到木卫一上有火山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2.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11,(2):64-65
这张照片的主角是我们太阳系最奇特的卫星——木卫一的真彩色照片。原图由1995年~2003年之间环绕木星的"伽利略"号探测器拍摄,经过复杂技术的处理,才还原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木卫一。木卫一的主色调来自硫酸和硅酸盐岩浆。它的表面有许多活火山,在木星和其他木星卫星的强大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亮度仅次于金星的木星,被一层厚度超过1000千米的浓密大气所包裹。大气层中的1个大旋涡形成了木星的大红斑,从发现至今已300多年未见消减。 17世纪大科学家伽利略通过天文观测,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后人通常将其称为伽利略卫星。为了研究上的方便,现在人们经常将其称作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这4颗卫星在众多的木星卫星中,不仅体积最大,而且距离木星较近。  相似文献   

4.
木卫二是木星的第六颗已知卫星,论大小它是老四,其表面物质为水冰。木卫二与木卫一一样,都是岩质星球,而且它们的主要化学组分亦大体一致,都是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只是木卫二只有一层薄薄的冰的外壳(资料表明,其表面冰层的厚度不超过150千米)。从"伽利略"号传回的资料表明,木  相似文献   

5.
<正>3.3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EJSM)□□木卫二木星系统任务是美国和欧洲航天局(ESA)联合探测外行星的计划之一,该计划的探测对象涉及木星和4颗卫星木卫二(Europa)、木卫三(Ganymede)、木卫一(Io)和木卫四(Callisto)。该计划包括2个探测器:一个是"木星木卫二轨道器"(JEO);另一个是"木星木卫三轨道器"(JGO)。前者主要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而后者主要由欧洲航天局负责。  相似文献   

6.
张唯诚 《飞碟探索》2014,(10):30-32
土卫六又名泰坦。是土星最大的卫星,太阳系中的第二大卫星,个头仅次于木卫三。它的直径是5150千米。比水星还大。接近冥王星的2倍。1655年,荷兰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最先发现了这颗卫星。1698年,惠更斯推测其他星球上应该也存在水,并认为那些水“想必是流动的。又清澈又美丽。我们地球上的水假若到了木星和土星就会被立即冻住。因为它们离太阳太远了。  相似文献   

7.
阿容 《飞碟探索》2003,(3):14-14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科学家从“旅行者”号太空飞船传回的资料发现,木星有两个光环。后来,他们又发现了木星的第三个光环。由于这个光环比较透明,被科学家称为薄纱光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根据“伽利略”太空飞船搜集的资料发现,木星的光环,是由于流星撞击木星四个小卫星所产生的尘埃产生的。因为木星的卫星体积不大,没有足够的引力,所以不能阻止流星的尘埃飞离卫星表面。木星的直径约为14.3万千米,而尘埃形成的光环分布在离木星核心9万千米~25万千米的上空。红色的光环约16千米宽,是由流星撞击离木星最近的两个卫星所产生的尘埃…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未来木星系探测任务需求,初步设计了任务轨迹。以目前的发射能力,要实现木星的环绕探测必将利用行星借力,需设计借力轨迹。首先将脉冲变轨的轨迹设计问题转化为参数优化问题,在满足2029—2032年间发射并且飞行时间不超过7年的约束条件下,使用PSO算法对发射时刻、借力时刻、深空机动时刻、到达时刻等参数进行优化,使得探测器需提供的总速度增量最小。探测器进入木星系后,利用木卫3借力捕获至环木大椭圆轨道,又利用木卫4构造共振借力,最终捕获至木卫4的环绕轨道。在此基础上,还考虑了天王星飞越的拓展任务,天王星探测器在到达木星时与木星系探测器分离,利用木星借力可无消耗飞往天王星,并在2043年完成天王星的飞越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寻找地外生命广受世人关注。迄今为止,天文学家们已经确定,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的8颗大行星上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但是,这8颗大行星周围都有各自的卫星绕其运转,这些卫星上会不会有生命存在呢?最近,伽利略木星探测器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在木卫二这颗冰冻的星球上。 木卫二是木星的4颗大卫星中最明亮的一颗,它的半径约1570千米,轨道长半径为670000千米。根据早期旅行者2号获得的照片得知,  相似文献   

10.
黄刚  闻新 《太空探索》2013,(5):60-61
太阳系中磁场最大的行星是哪一个?众所周知磁场是看不见的,在太阳系中,仅仅有6个行星有磁场,它们分别是水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这6个行星中,木星的磁场是最大和最强的,其赤道附近的磁场密度为4高斯,比地球磁场大10倍。木星的磁气圈也大得惊人,它的范围甚至超过了木星的环系,半径约为640万千米,可以装数千个太阳。类似地球磁气圈上的效应,太阳风也将木星的磁气圈吹出一个长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航宇局3月12日宣布,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探测结果,在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木卫三的冰盖下有一片咸水海洋。这一发现不仅增大了木卫三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而且再次为科学家们拓宽了视野,使探寻太阳系宜居星球的努力更进一步。木星直径14万多千米,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距太阳77800万千米,是地日距离的5倍  相似文献   

12.
木星也有旋转环 2008年5月3日,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发现,太阳系中不仅土星存在围绕自身旋转的由尘埃粒子组成的环,木星也存在相应旋转的环,其直径约64万千米.他们在研究报告中介绍了木卫十四(距木星第5远的卫星)的轨道外围出现的暗淡轻薄环状结构,以及背离可接受环状结构形成的观测数据.阐明了这种环状结构是由于阴影和太阳光在灰尘粒子上的交互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正太阳表面有众多针状喷射结构,瞬间便可形成数百万之多,喷射速度达72千米/秒,喷射距离长达7200千米。近日,科学家终于弄清了这些喷射物的来源。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详细重现了这一过程。结果发现,中性粒子在喷射物的形成过程中扮演  相似文献   

14.
天空画廊     
正1大红斑的特写2017年7月11日,“朱诺”号飞到了木星大红斑的正上方,在不到10 000千米的距离上拍下了这幅特写影像。这个太阳系最大的风暴系统,目前直径是16 350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3倍。  相似文献   

15.
生命信号曲     
令人鼓舞的类地行星难以想像的两个讨厌的地方。其一,在大熊星座,环绕恒星大熊47运行的一颗行星,离地球200万亿千米(34光年),其质量至少是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的2.5倍,像木星一样,它可能主要由毒气组成,有时卷起足以吞噬地球的大飓风;其二,处女星座环绕处女70的一颗行星(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是一颗褐色的矮星),同样离地球约有200万亿千米,质量超过木星的6倍,气候尤为恶劣。  它们是1995年12月由旧金山州立大学天文学家杰弗里·马西和保罗·巴特勒发现的。两个类似地球的行星似乎都不宜居住,但仍然是第一手具体有形的证据,说明地…  相似文献   

16.
三、地球外部和外部环境地球的外部地球略呈梨形,北极地区约高出18.9米,南极地区低24~30米,平均半径6378千米,质量6×1027克,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即轨道半径)14960万千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们说,一颗有着大而深的凹坑的小行星,可能是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行的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的发源地。科学家首次在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拍摄的灶神星的照片上,看出一个宽459千米、深13千米的巨大的环形山,这个环形山的宽度与灶神星531千米的直径几乎相...  相似文献   

18.
彭壮  闻新 《太空探索》2013,(6):60-61
海王星上的巨大黑点之谜利用空间探测器传回的信息,天文学家认为,海王星上的巨大黑点是一个巨大风暴,图示是"旅行者"2号1989年在距离海王星708千米处拍摄的照片,自那时起,这个巨大的黑点开始逐渐变小。这个巨大的黑点大约13000千米长,与地球尺寸相当,但比木星的大红斑要小很多,木星大红斑已经存在300年了,而海王星上的这个大黑点却慢慢地变小,到1994年已经基本消失了。  相似文献   

19.
李祥 《飞碟探索》2001,(6):37-38
说到天体撞击事件,人们不禁联想到1994年7月“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时惊天动地的一幕。这颗被木星引力拉开分裂的彗星,首块碎片以每小时20万千米的速度和2000亿吨TNT当量的威力猛撞木星大气层,掀起了高达3000千米的羽状光柱。彗星的21个亚核相继撞击着木星,使得这个大行星伤痕累累,其中的一个创面黑斑直径达数万千米,大大超过了地球。而6500万年前的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天外来客撞击地球后,竟使统治地球生命舞台长达1.6亿年的恐龙及地球上80%的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足见天体撞击是何等的…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5,(9):33
这张可见光照片是卡西尼探测器窄视场摄像机于2005年6月3日拍摄的,当时探测器距离木星大约210万千米,照片中每个像素的分辨率为13千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