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舰导弹是从水面,水下,空中和岸上发射,用以攻击水面舰船的飞航式导弹。它包括舰舰,潜舰,空舰,岸舰导弹。反舰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火控系统,发射装备及地面设备组成。由于反舰导弹具有机动灵活,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爆破威力大等特点,已成为现代对海作战的重要武器。中国从5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反舰导弹,经历了仿制舰舰导弹,改型设计和自行设计岸舰及空舰导弹,研制第二代反舰导弹几个阶段,在技术上从亚声速发展到超声速,从液体发动机发展到固体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从单项制导发展到综合制导,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第二代反舰导弹,在主要的战术技术性能上已接近或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反舰导弹是从水面、水下、空中和岸上发射,用以攻击水面舰船的飞航式导弹。它包括舰舰、潜舰、空舰、岸舰导弹。我们今天这里介绍的是由英国航空航天公司动力集团研制的中远程反舰导弹——“海鹰”P·3T。它是英国第二代全天候、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  相似文献   

3.
空对舰导弹是指由飞机从宅巾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也可用于攻击地面目标,是海军航空兵的主要攻击武器之一。通常由弹体、弹冀、战斗部、制导系统,动力装置等构成;战斗部有普通装药或核装药。制导系统,常用寻的制导或复合制导,多数为复合制导,其中以惯性加末段主动雷达制导较普遍。动力装置,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或冲压喷气发动机。有的空舰导弹可与舰舰导弹,岸舰导弹通用。20世纪8O年代服役的空舰导弹,飞行速度多为亚声速,射程数十至数百千米。飞行多采用低弹道,初始段多为下滑飞行,中段转入超低空平飞,末段高度可降至10米以下掠海面飞行接近目标,可取得隐蔽突然袭击的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地(舰)空导弹(统称地空导弹)是从地面或军舰上发射,攻击空中飞行目标的武器系统。它主要由导弹、测量与制导、导弹发射装置和地面(舰面)支援设备组成。地空导弹与高炮等传统的防空武器相比,具有作战空域大,杀伤威力强、单发杀伤概率高等优点,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发展地空导弹,经历了从仿制到自行设计:从改进第一代武器到研制第二代武器的发展过程,现已形成超低空、低空、中低空、中高空导弹系列。  相似文献   

5.
海军导弹的种类很多,按照攻击目标的类型来分,有反舰导弹、反潜导弹、防空导弹和对地攻击型导弹;按导弹战斗部的性质可分为常规导弹和核导弹;按装载平台的不同,可分为机载导弹、舰载导弹和(潜)艇载导弹。而反舰导弹又可再细分为舰对舰导弹、空对舰导弹、潜对舰导弹、岸对舰导弹,等等。这里我们仅以几种常见的常规导弹为例来透视海军导弹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发展自己的战术导弹系列,经过仿制到自行设计,逐渐形成了地(舰)空导弹、空空导弹和反舰导弹系列。 地(舰)空导弹(统称地空导弹)是从地面  相似文献   

7.
挪威康士堡公司致力于反舰飞航导弹(ASCM)的研究不遗余力,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推出“企鹅”反舰导弹,这算是西方世界第一代的反舰飞航导弹。“企鹅”反舰导弹除挪威自己使用外,也出口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希腊、挪威、瑞典、西班牙、土耳其与美国海军都在使用,而“企鹅”反舰导弹也以性能证明,不论在寒带或是赤道环境都可以胜任。  相似文献   

8.
国产C801/802多用途反舰导弹是一种高亚音速、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多用途反舰导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命中精度高,发射后不管、作战威力大.飞行高度低.突防能力强.抗干扰性能好.操作使用方便、维护简单等特点。它能多联装载在各种类型的快艇、护卫舰、驱逐舰及潜艇上,也能装载在飞机及地面车辆上。从舰上,空中.地面打击敌驱逐舰一类的大中型水面舰船和小型水面舰艇。一般导弹艇可配备4枚C801导弹.护卫舰、驱逐舰可配6枚或8枚。C801导弹武器系统由C801导弹、火控系统、技术阵地设备组成。  相似文献   

9.
奥托马特导弹是西方世界的最有效的反舰导弹之一,它的弹头重,射程远。它是由两个国家生产和销售的主要舰用导弹系统的唯一例子。目前该导弹正大量进入服役,已装备的国家包括埃及、意大利、肯尼亚、利比亚、尼日利亚、伊拉克、秘鲁、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法国的马特拉公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独立研究以后,1969年与意大利的奥托-梅拉腊公司达成协议,同意拨款联合研制一种反舰导弹,这种导弹叫做“奥托马特”。两年后  相似文献   

10.
<正>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海军正计划为H160直升机装备欧洲导弹集团研制的海毒液轻型反舰导弹,旨在满足法国海军和空军的联合作战需求。那么,与其他反舰导弹相比,直升机载反舰导弹有何特别之处?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直升机被认为是理想的海上离舰攻击平台,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装备能够快速攻击舰船目标的反舰  相似文献   

11.
正洛马公司已经完成远程反舰导弹(LRASM)的第三轮第三次试射,以验证空射型的LRASM可由移动中的水面舰艇发射。近期开展的测试在海军穆古角海军靶场完成,除利用战斗机和轰炸机试射了LRASM外,还将这种导弹安装到了Mk 41垂直发射系统中。这么做是为了验证LRASM仅通过变更软件即可与现役舰艇集成,且在水面舰上部署LRASM不会消耗过多的成本。这次测试在海军的自防御测试舰上完成,洛马公司改进了一个MK 41  相似文献   

12.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1,(2):50-53
要闻美国下一代防区外反舰武器系统进入验证阶段鉴于现役反舰武器射程和威力已很难适应海战的发展,美国防部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和美国海军正联合研制下一代防区外反舰武器系统即远程反舰导弹(LRASM)以满足现实需求,该计划将对新型远程反舰导弹的两种不同型别进行研究开发和测试验证。LRASM项目已于2009年启动,目前其第一阶段已结束。在此  相似文献   

13.
固、液导弹齐上阵 前苏联先后发展了六代潜地导弹共8种型号,有6种是液体导弹,2种是固体导弹。在发展潜地导弹的同时,也相应建造了五种级别弹道导弹潜艇及其改进型。 第一代导弹“SS—N—4”从50年代末期开始装备,采用可贮液体推进剂,射程近,精度低,只能从潜艇水面发射。第二代导弹“SS—N—5”发射方式改用潜艇水下发射。第  相似文献   

14.
军事航天     
正要闻日本计划研发射程达300千米的岸舰导弹日本政府为强化钓鱼岛防卫能力,决定研发新型岸舰导弹。将于2017年的防卫预算中安排研发费用,并计划于2023年配备自卫队用于实战。日本计划研发的岸舰导弹射程达300千米,预定部署在宫古岛等钓鱼岛周边岛屿。该导弹为车载型导弹,利用GPS等导航装置寻找攻击目标。该型导弹由日本独自研  相似文献   

15.
格里芬导弹由雷锡恩公司研制,采用GPS/INS+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用于打击地面目标,可根据目标情况选择空爆、触发及延期三种作用模式之一。该导弹主要是在早期弓箭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又借鉴了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尾部(包括火箭发动机)和该公司原前期研发的127毫米舰炮弹药——增程制导弹药(ERGM)的前部。  相似文献   

16.
在第十一届北京航展上,二航洪部航空工业集团展出了自行研制的“天龙”系列轻型反舰导弹,为我国近程导弹增添了新的成员,“天龙”系列导弹均为高亚声速导弹,攻击特征曲线显示在发射后导弹将爬升到一种定高度后降低进入掠海飞行,在飞行末端进行俯冲攻击。“天龙”系列导弹采用模块化设计,其战斗部、导引头皆可以相应互换。这次展出的为“天龙”-10A和“天龙”-6B的实体模型,其代号为JJ/TL-10A和JJ/TL-6B(JJ代表舰舰,TL为“天龙”拼音缩写,A为电视导引头型号,B为雷达导引头型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反舰导弹在仿制、改造、自行研制取得成功之后,已经具备了发展新型反舰导弹的能力和条件。由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反舰导弹维护比较复杂,使用不便,海军要求以维护简单,使用方便的固体、小型多用途反舰导弹来更新部队装备,提高战斗力。为此,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了多用途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海军将在下一代空射和海基巡航导弹上采用大量通用部件,但这两种导弹可能采用不同的弹体外形和推进系统。美海军正在开展两个项目,用于发展下一代巡航导弹,替换现役相应武器,但这两个项目目前正处于初期阶段。下一代对陆攻击武器(NGLAW)计划发展未来可由水面舰和潜艇发射的导弹;而进攻性反舰战(第二阶段)项目将发展未来的空射反舰武器。这些武器最早将在20年代末服役。  相似文献   

19.
正据美国海军官方透露,未来10年内,任何一艘可以发射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美海军水面舰或潜艇都有可能装备射程1800千米的反舰型战斧导弹。在2017财年的预算申请中,包括了43.4亿美元的申请,在未来5年内升级245枚雷锡恩公司的战术战斧导弹,使其具备对海上目标的打击能力。但是,非所有战斧导弹都将进行升级,搭载平台也将由水面舰开始,随后是潜艇。据美国海军预算透露的计划,反舰型战斧将在2021年装备水面部队,用于实弹测试,随后部署到每艘能够发射战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正>美考虑为濒海战斗舰装备长弓-海尔法导弹美国海军负责用模块化作战组件装备濒海战斗舰的项目主管正在评估美国陆军的一种导弹,权衡该导弹是否有望应用于水面战任务包的未来增量发展中。濒海战斗舰定于2016财年接收舰对舰导弹模块,从而帮助在浅水水域对付集群小艇和快速攻击艇威胁。水面战任务包增量1将使用格里芬导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