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航宇局宣布,已选定了一个美国研究工作组,参加日本“太阳 A”探测卫星的研制,[以前称为高能太阳物理学计划(H-ESPP)],他们将通过这颗探测卫星观测X 射线和 r 射线,了解太阳上的高能现象。美国研究工作组将帮助提供一套观测仪器装在日本的“太阳 A”探测卫星上。日本预计1991年用“缪3S-Ⅱ火箭,从鹿儿岛 相似文献
2.
日本通产省为了实现它所提出的新能源开发计划——日光计划,决定从1991年开始研究太阳热发电卫星,并计划将这种卫星的发电装置先搭载在日本的“空间实验与观测自由飞行器(SFU)”上,在SFU作第二次飞行时进行太阳热发电装置的基础实验,经验证后再发射太阳热发电卫星。 相似文献
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将在本年内选定地球资源卫星-1(ERS-1)的主承包商。宇宙开发事业团将向三家日本卫星制造商简要提出这颗卫星的规格。承包合同的三家公司是:三菱电气公司、日本电气公司和东芝公司,其中日本电气公司具有研制海事观测卫星-1(MOS-1)的经验,而另两家公司则是在减小卫星重量、姿态控制系统和太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航天与航空科学研究所(ISAS)现正研制两颗新型复杂的太阳观测卫星:太阳A卫星和Geotail卫星。美国和英国的有关单位参与了这项研制计划。一、太阳A卫星太阳A卫星价值3300万美元,计划在1991年8月或9月用日产公司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超高速因特网卫星”于2007年6月26日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筑波宇宙中心亮相,预定于2008年年初发射。 相似文献
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开始研制日本的数据中继卫星(DRTS)。他们首先着手研制卫星上的主要组件:天线和转发器。现已承包给东芝和日本电气两家公司,前者负责天线,后者研制转发器。日本将研制两颗“数据中继卫星”,分别送入静止轨道,间隔为120度。卫星的研制费、发射费以及地面站兴建费总计约1,000亿日 相似文献
7.
8.
9.
正2月17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名为"瞳"的"天文"H天文卫星,并搭载发射了3颗微小卫星。"天文"H又称"新X射线望远镜"(Ne XT),为日本下一代X射线天文卫星,配备4台观测仪器和2台望远镜,设有孔径10米的大型展开式天线,重约2700千克,设计寿命3年,采用高575千米、倾角31度轨道,用于开展软X射线、硬X射线和伽马射线观测,通过研究黑洞、超新星遗迹和 相似文献
10.
11.
12.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预定在1987年夏使用 H-1试验火箭(3级式)发射技术试验卫星 V(ETS-V),1983年已开始正式着手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3.
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在硅基片上进行砷化镓晶体生长制成薄膜太阳电池。它的光电转换效率和面积都超过了已实用化的以砷化镓作基片的太阳电池,并解决了用不同材料复合后出现的晶体缺陷(位错)和裂纹两大难题。研究出了引入两种变形层和有选择性地进行晶体生长的新技术。这种薄膜太阳电池兼有硅的价格低廉、质轻、强度高和砷化镓寿命长的优点。这一高效长寿命大面积化太阳电池新产品试制成果,准备推广应用到卫星电源上。 相似文献
14.
美国防部开始进行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智能眼(Brilliant Eyes)”卫星的概念研究。这是一种在轨道上配置40~60颗载有红外敏感器的卫星,为地面或者空间配备的拦击系统提供标靶情报。该计划的经费估计需60亿美元,今年6月中初选4家企业。1992年夏天由国防部选定2家企业,进入试制的竞争阶段,预计最早要在1996年秋天才能订购卫星。战略防御计划(SDI),当初考虑采用约12颗大型“空间监视跟踪系统(SSTS)”。但是,考虑到受敌方卫星拦击武器破坏的“生存性”,最终选定了多颗分散的“智能眼”构思的高级小型卫星。“智能眼”经早期预警卫星预告,将敏感器朝向被指示的地区探测目标,识别出敌方导弹释放的诱饵和核弹头后预报给拦击系统。作为拦击系统,现在主要考虑的是地面 相似文献
15.
16.
1 GCOM概况
GCOM研制背景及卫星简介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第3次会议,所有缔约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缔约国全面、认真地讨论了臭氧层遭破坏、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等状况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提请所有入会国在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基础上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对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规定,到2010年,发达国家二氧化氮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必须比1990年减少5.2%等量化数据,确定条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电气公司黑田隆二去年底发表的“日本主要空间开发计划”一文介绍,日本正在积极研制一颗可提供空间微重力环境,用于尖端技术产业开发、不载人、可回收的空间实验装置,即返回式卫星。这颗卫星将于1993年用宇宙科学研究所的M-3SⅡ火箭发射到高度为250公里的圆轨道上,工作约一周时间后按预定计划回收(回收舱重800公斤),在日本本土上实现软着路。西德参加了这颗星的部分研究工作。可回收有效载荷舱由热防护罩、观测仪器安装平台、各种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8.
19.
20.
日本正研制的“有翼轨道飞机”用目前的N和H1火箭发射不了,另外还需要解决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等飞行技术。然而,这些方面的技术专家也正是日本缺少的,这促使宇宙开发事业团与航宇研究所通力合作。他们合作的内容包括三部分:①空气动力学特性;②制导控制/自动着陆;⑧热结构分析。在第三部分中,也拟研究再入时的热防护法。两个单位已共同成立的“霍普(HOPE)技术研究委员会”将提出各题目具体内容计划。计划要适应研究和发展情况,不妥之处每年都可进行修正。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