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通过重新表述折射率,对比分析了左、右手媒质不同组合情况下,电磁波在媒质界面上的折射特性。通过引入色散关系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对无限大左手介质板以及线源置于左手媒质覆层内两种模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分析相符合。分析表明,负折射现象出现在界面两侧媒质类型(LHM/RHM或RHM/LHM)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同种类型媒质的情况,左手媒质并不能引起反常的折射现象。LHM引起的反常现象通过与RHM的对比才能得以有效考察。  相似文献   

2.
基于左手材料的后向波天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商用CST软件设计了具有后向波辐射特性的左手材料.对基于Ω结构左手材料构成的介质波导的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其具有后向辐射特性,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异向介质(metamaterials)覆层的高增益圆极化微带天线。采用商业软件AnsoftHFSS对该天线的电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人工异向介质覆层将普通的圆极化微带天线增益从7.8dB增加到了11.4dB,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圆极化特性,并且该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空间电子辐照对介质材料所产生的带电效应对在轨航天器的服役性能带来了巨大威胁,为深入理解和探究空间电子辐照带电效应的特性和规律,重点介绍了在电子辐照环境下,介质材料的表面电位特性、材料的总带电电荷量以及电子辐照介质内部的实时电荷分布以及动态演变特性,并进一步阐述了带电状态对二次电子发射的反馈动态影响研究。此外,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电子辐照带电的理论数值模拟方法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双基地穿墙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建立了发射站工作在正侧视条带模式,接收站固定构形的双基地SAR信号穿透墙体的数学模型,研究解决了双基地SAR穿墙成像中电磁波的折射和传播路径等问题.分析了与空气介质条件下相比的回波延时,孔径变化和分辨率特征,推导了双基地SAR穿墙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成像算法,对墙体的折射和延时作用进行补偿.给出了墙后目标的非聚焦和聚焦成像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真实气体效应对高超声速轨道器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一个7组元6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NND差分格式求解化学反应Navier-Stokes方程,数值研究高超声速轨道器的绕流特性。重点讨论了轨道器气动特性在真实气体效应作用下对不同来流状态和不同舵偏角的敏感性。研究表明:真实气体效应主要发生在物面附近很薄的激波层内,缩短了激波的脱体距离,使激波层变薄,流动变量的梯度变大;空气的离解和电离导致轨道器的阻力系数比完全气体计算值低,压心位置前移。小攻角下,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的真实气体计算值高于完全气体计算值,大攻角情形则相反。此外,小攻角时真实气体效应产生小低头力矩,而大攻角时产生小抬头力矩。单就舵面而言,真实气体效应使其阻力系数增大,使其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在小攻角且非负舵偏角时变小,在大攻角且负舵偏角时变大。特别地,真实气体效应仅在零攻角且零舵偏角时对舵面的压心位置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合成孔径雷达方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孝康 《上海航天》2002,19(3):1-5,14
导出适用于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基本方程,用于决定回波信号功率、检测前后的信噪比、平均发射功率和噪声等效后向散射系数。考虑了地物目标特性、信号相干积累和多视处理效应,并对各种参数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电缆结构作为最常见的卫星上的介质-金属结构,只受到卫星蒙皮的保护,其内部充电效应须引起重视。针对卫星上常见的电缆网结构进行了分析,使用内部充电三维仿真软件计算分析了GEO卫星上几种不同型号电缆对应不同蒙皮厚度下的充电效应,并对弯曲电缆、蒙皮孔洞处的电缆、电缆固定件等结构的简化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GEO恶劣电子环境下,单一卫星电缆会因为内部充电效应带上一定的负电位,在绝缘皮较厚或电缆处于蒙皮孔洞处等情况下,充电负电位会升高;电缆固定件介质块的充电电位与介质材料的尺寸有关,会带来较高的放电风险。  相似文献   

9.
李明 《航天电子对抗》2013,(1):39-41,44
根据最新研究情况,论述了新型天线技术的发展现状。液体天线用离子液体或液态金属等构成天线,构造灵活,使用场合广泛;铁电材料通过可调的高介电常数特性获得辐射特性可变的天线;而薄膜天线依托柔性材料技术的进步,易于制作轻质复杂的天线,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集成化的桅杆天线是提高舰船整个平台性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有的技术已用在新建造的舰船上;异向介质和超材料透镜天线,具有体积小、增益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情报侦察领域。  相似文献   

10.
卫星外露电缆束介质结构深层充电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到空间高能带电粒子的作用,航天器蒙皮外侧电缆束的绝缘介质会产生深层充电效应。基于介质的电流连续性方程,并利用Geant4粒子输运模拟和辐射诱导电导率公式分析了介质深层充电的物理过程。在地球同步轨道(GEO)恶劣电子环境下,对外露电缆束介质结构深层充电进行三维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深层充电导致介质结构带20 V以内负电位,电位和电场强度峰值分别出现在电缆束外圈电缆介质层的外侧与内侧;对于导线介质层厚度为0.19 mm的情况,各介质层间是否紧密邻接和电缆束包含电缆根数多少对充电峰值结果影响不大;捆缚电缆的条状介质块是发生放电的危险区域,介质块厚度为0.8 mm时,充电电位在-103 V量级,电场强度可达到4×106 V·m-1,且电场强度与电位随介质块厚度增加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一种宽频带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宽频带圆极化微带天线。其结构为双层介质与空气层结合,辐射贴片为单个圆形金属片,通过电容耦合馈电的两个圆形金属片与威尔金森功分器相接,功分器的两个端口输出的功率幅度相同,相位相差90°。天线的3dB极化带宽为56%,VSWR<2的驻波比带宽为64%,增益在52%的带宽范围内变化在1dB以内。天线的远场方向图极化特性在35%的带宽范围内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单脉冲单元平均恒虚警(CA-CFAR)滑窗检测方法,对不同波段高分辨率雷达(VHF和l波段)的实测数据进行了目标检测仿真,并分析了雷达绝对带宽与相对带宽对信号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段选择对信号检测影响较小,绝对带宽对信号检测影响较大。检测概率为90%时,带宽25MHz和200MHz的所需输入信噪比相差5dB。在能量一定的情况下,高分辨率雷达的检测性能优于低分辨率雷达。  相似文献   

13.
吕蓉  曹志刚 《宇航学报》2006,27(3):507-512
针对采用自适应前向差错控制(AFEC)的卫星异步传递模式(ATM)网络,研究了两种有效带宽估计方法。由于AFEC码率的动态特性使业务实际的传输速率具有不固定性,因此估计有效带宽时要考虑AFEC的影响。首先针对一般卫星时变信道和多码率AFEC情况下的卫星ATM,应用流体近似方法分析了有效带宽的计算,然而该方法要求的条件及计算复杂度均比较高,应用中有局限性。以此方法为基础,提出了采用修正因子的估计方法。数值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因子的有效带宽估计方法比较简单可靠,适用面较广。  相似文献   

14.
线性调频(LFM)波形是现代雷达系统广泛采用的一种非平稳扩谱信号波形,具有良好的低截获概率特性,为此,现代电子侦察系统常采用时频分析技术检测和分析这类时变信号.介绍了短时傅里叶变换和WVD等线性和非线性时频分析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对LFM信号的检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LFM信号在二维时频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运用Hough变换检测WVD时频平面上呈直线分布的LFM信号.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朱红  吴成柯  王养利 《宇航学报》2005,26(3):339-343
针对Internet视频通信中面临的网络带宽波动和随机丢包问题,结合精细可分级编码(FGS)、多描述编码(MDC)等容错编码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FGS视频流的多路径鲁棒传输方案。在该方案中,基本层码流在任意时刻都采用重传方式,对于增强层码流的各个比特平面,则根据分支路径带宽的变化自适应地选择重传或MDC方式。该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兼顾视频流的抗丢包能力和对带宽变化的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当分支路径的带宽较窄时,采用该方案可以明显提高视频重建质量。  相似文献   

16.
晨昏时段大气辐射对成像有效信噪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像有效信噪比的角度出发,利用MODTRAN辐射传输软件,分析计算了晨昏时段大气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成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选择近红外成像谱段,可有效抑制大气背景辐射,实现晨昏时段一定观测倾角下的目标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伟  童创明  张群 《宇航学报》2011,32(12):2607-2612
在单通道模式下,当雷达目标旋转半径比较大时,脉冲重复频率与微多普勒带宽之间可能会出现欠采样的情形,导致在时频面上发生微多普勒混叠,从而不能得到完整的微多普勒信息。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通道干涉处理的解大旋翼类雷达目标微多普勒模糊的方法。文中详细推导了该模式下此类目标引起的微多普勒频率和微多普勒带宽的参数化表达式,分析表明其微多普勒带宽受一个正弦因子的调制而显著减小,从而使其满足香农采样定理,避免了微多普勒模糊现象。最后,数值仿真表明了理论推导和所述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Why do plants reflect in the green and have a "red edge" in the red, and should extrasolar photosynthesis be the same? We provide (1) a brief review of how photosynthesis works, (2) an overview of the diversity of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 their light harvesting systems, and environmental ranges, (3) a synthesis of photosynthetic surface spectral signatures, and (4) evolutionary rationales for photosynthetic surface reflectance spectra with regard to utilization of photon energy and the planetary light environment. We found the "near-infrared (NIR) end" of the red edge to trend from blue-shifted to reddest for (in order) snow algae, temperate algae, lichens, mosses, aquatic plants, and finally terrestrial vascular plants. The red edge is weak or sloping in lichens. Purple bacteria exhibit possibly a sloping edge in the NIR.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on pigment-protein complexes, membrane composition, and measurements of bacteria before firm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bout the role of the NIR reflectance. Pigment absorbance features a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features of atmospheric spectral transmittance: P680 in Photosystem II with the peak surface incident photon flux density at approximately 685 nm, just before an oxygen band at 687.5 nm; the NIR end of the red edge with water absorbance bands and the oxygen A-band at 761 nm; and bacteriochlorophyll reaction center wavelengths with local maxima in atmospheric and water transmittance spectra. Given the surface incident photon flux density spectrum and resonance transfer in light harvesting, we propose some rules with regard to where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will peak in absorbance: (1) the wavelength of peak incident photon flux; (2) the longest available wavelength for core antenna or reaction center pigments; and (3) the shortest wavelengths within an atmospheric window for accessory pigments. That plants absorb less green light may not be an inefficient legacy of evolutionary history, but may actually satisfy the above criteria.  相似文献   

19.
左手材料是一种人工合成材料,由于自然界中材料不可避免的寄生右手的特性,所以,在微波电路中,左手材料可演变成复合型左右手材料(composite right/left hand transmission line,CRLHTL)。左手材料由于可以实现负的介电常数占和磁导率肛,因此,电磁波在传输中群速和相速是反向的,左手材料已经得到物理界和工程界的巨大关注。目前,微波电路中的左手材料在理论、数值计算和实验方面得到了清晰的证实,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