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某型号后缘襟翼单一作动器脱开故障,翼面非正常变形导致的两侧机翼非对称滚转力矩及横滚配平问题。采用内外襟翼之间布置的交联机构,减小故障翼面过度倾斜和提供翼面能量吸收及辅助约束,进而确保系统故障后飞机仍然具有继续安全飞行和着陆能力。应用链式分析技术,实现了对襟翼单一作动器脱开故障冲击过程仿真以及交联机构制动行程和吸能需求预测,通过交联机构设备级研发试验完成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1故障反映近期有过这样一起B737300飞机的自动油门故障报告:3月3日机组反映飞机空中自动油门(A/T)自动脱开,重接无效。短停测试自动油门系统正常,更换方式控制面板(MCP),飞机起飞后又反映自动油门自动脱开。3月5日正常,7、8日航前均反映A/T  相似文献   

3.
1.起飞进近过程中AP脱开 B-2594飞机在我公司投入运行半年后机组总是反映该机在起飞和进近过程中AP-自动驾驶仪不能接通或脱开,进入巡航平飞后正常,后经机务跟机观察AP工作又都正常,地面测试AP工作也正常,又过两个月后,机组反映同样故障出现。初步断定此故障为间隙隐藏性故障,决定多次跟机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飞机自动驾驶系统原理,记录和分析了一起左右通道自驾脱开的排故过程,对容易出现在老龄飞机上的线路故障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型扭转弹簧性能对航天装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测试装置也应达到高精度性能测量指标的要求,分析了微型扭转弹簧装夹加载中的一些难点,从而设计了一种用于精密测试微型弹簧扭矩的装夹加载机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水下机器人在设计制造完成后开展相应测试、试验的现状,对水下机器人测试、试验方法的主要内容,国内水下机器人主要测试机构现状,国外水下机器人主要测试机构现状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水下机器人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机总成测试、螺旋桨推进器测试、机械手性能测试等几块。通过介绍国内外水下机器人测试的主要机构,表明我国目前已有部分机构具备相应的测试能力,也有机构成立了专门的水下机器人测试中心。与国外水下机器人测试机构相比,除个别以外,国内的水下机器人测试系统一般较为大型,部分和船舶共用一套系统,而国外的测试系统更具有针对性,专业性也更高。整体来说,目前国内水下机器人测试系统基本都能满足相应的测试要求,并不断地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相似文献   

7.
针对非接触动静结合型机械密封运行中的脱开现象和泄漏量控制要求,研究基于改变闭合力的机械密封主动可控方法.在原有基础上完善了动静结合型机械密封主动可控的原理,包括控制策略、控制元件及控制流程;结合高速涡轮泵轴端机械密封,给出了主动控制的设计过程,并理论和试验研究了其可控性和受可控元件影响的性能规律.完善了现有的机械密封脱开理论,并结合试验结果对可控型机械密封的脱开转速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闭合力调控的密封可控性策略及控制敏感性参数范围[1,3.19],可满足对涡轮泵轴端机械密封泄漏量的动态主动控制;完善的脱开转速理论能合理地解释机械密封起飞阶段的端面非接触状态向接触状态转变过程.研究结果对于特殊工况下特种机械密封的设计、运行监测及动态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介绍了新研制的航空发动机智能测试系统。较详细地介绍了性能调试方法。并报导了新研制的位移机构及其配套探针,在应用考核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由于系统实现了控制,测量,处理一体化,控制通道多,采集容量大,跟踪准确,处理及时,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测试。因此对提高测试精度,高速,对加快试验进程,节省人力,物力,能源起着重要作用,为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转台电磁锁辅助脱锁电路,该电路利用反冲原理,可以使转台电磁锁快速可靠的脱开.通过对电路的原理分析、参数选择、关键参数的仿真及实例验证,最终设计出一种电路简单,快速可靠的电磁锁辅助脱锁电路,为某些转台电磁锁不能完全脱开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起航线实例.结合波音公司技术支援部门的意见,分析了在近进着陆阶段自驾脱开后驾驶盘偏转的原因,供飞行人员和维护人员参考,以避免此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惯性平台系统陀螺加矩电路工作原理和基于NI公司LabView平台开发测试系统方法.充分利用LabView软件平台在自动化测试领域的优势,结合具有可编程FPGA板卡和7位半万用表板卡,针对陀螺加矩电路设计了自动化陀螺加矩电路数字并行总线控制、粗加矩电路功能测试和精加矩恒流输出稳定性测试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了陀螺加矩电路板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开关电源很好地应用于音响功放,设计了一种开关电源输出功率检测电路,给出了电路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经测试证明该电路具有检测准确、动态性能良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固态功率控制器是利用功率型固体器件的导通与截止来控制功率电路的通断。本文提出了额定断开电压为直流28V,额定导通电流为2A 安的固态功率控制器的一种具体电路的设计。对电路的原理及元件选择作了说明和分析,采用消颤抖电路可消除由于机械开关触头的颤抖而引起的误动作,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介绍系统图和方框图、电路图、接线图和接线表3部分绘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附录中有些重要的参考文献和关键词。本文可以作为机电、电子专业教材的一部分,也可供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标准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DPA—Switch芯片的外部引脚、内部电路及功能模块;讲解了同步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根据DPA—Switch的特性给出了同步整流开关电源的设计方法和具体的设计电路,并对外围电路的设计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及设计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基于FPGA的PC104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载产品小型化研发中,简化硬件电路设计从而缩小PCB板尺寸是一个设计重点。本文针对采用PC104构建计算机系统的机载产品,提出了采用FPGA代替专用芯片进行总线接口电路设计的方法;重点介绍了通过软件设计由FPGA来实现PC104总线数据传输控制;通过试验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As a circuit is tested, the current drawn from a power supply can vary as different functions are invoked by the test. The current draw can be plotted against time, showing a characteristic trace for the test performed. Sensors in the ATS power supply 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current flow during test execution. Defective components can be classified using a Neural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of variation from the “trace” of a good card. This can be performed as a background function, with the network gaining in accuracy over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ural Network Routine for diagnosing circuit faults using monitored power supply current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防烟供氧面罩漏气系数试验系统的设计与试验原理。该系统采用单元分体式结构,将气路、油路、机械各部分集成于一体,在软件作用下,通过电气电路,控制油雾的产生,保证油雾发生的流量,控制油雾室浓度的高低,控制取样流量的大小,并通过油雾浊度仪读取检测数据,完成试验过程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从产品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出发,通过试验,阐述了接地设计中“地环路”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iscusses using Neural Networks for diagnosing circuit faults. As a circuit is tested, the output signals from a Unit Under Test can vary as different functions are invoked by the test. When plotted against time, these signals create a characteristic trace for the test performed. Sensors in the ATS can be used to monitor the output signals during test execution. Using such an approach, defective components can be classified using a Neural Network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 of variation from that exhibited by a known good card. This provides a means to develop testing strategies for circuits based upon observed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domain expertise. Such capabi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ith systems whose performance, especially under faulty conditions, is not well documented or where suitable domain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does not exist. Thus, neural network solutions may, in some application areas, exhibit bette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