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颂伟 《民航科技》2005,(1):59-59,62
着陆航道激光辅助引导系统(下称激光系统)于1985年开始立项论证,1986年民航总局立项开发研究。1995年由民航总局和上海市科委共同组织并通过了技术鉴定。该项开发研究属国内首创,在国际民航界未见此类应用报导。1997年经审查生产厂家合格后颁发了《生产合格证》。1998年5月激光系统科技成果获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尽管目前飞机安装了各种先进的无线电助航设施和仪表着陆系统,但为了更好地引导飞机安全进近、着陆、滑行,机场还必须安装目视助航灯光系统。目视助航灯光系统一般分为进近、着陆和滑行三类,下面结合笔者工作积累,就进近和着陆灯光对运行的影响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目视飞行中驾驶飞机最困难的工作是在向跑道进近时要做出的判断和随后的着陆机动。由于飞机速度越来越高,在没有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帮助的情况下飞机要保持准确的进近坡度变得更加困难;靠塔台指挥员指挥飞行员和仪表显示调整进近航道的方法已不能很好适应飞行安全要求;特别是当机载设备或地面通信导航设备遭受损坏时,飞行员将会因失去指挥引导和地面参照物而难以正确、安全地进行进近和着陆,就有可能造成飞行安全事故。由此,作为一种目视助航主要设备的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针对数据链在着陆阶段存在盲区和塔台无法获得着陆飞机实时姿态、接地参数等问题,提出利用多功能光电跟踪技术建立飞机着陆实时监测与评估系统,设计出飞机着陆监测与评估系统的技术方案。由于光电跟踪平台的视场有界,无法保证着陆飞机准确进入光电设备视场,采用精密进场雷达(PAR)牵引光电转台对准即将着陆飞机的方式,辅助光电设备捕获目标飞机,再经过图像检测算法处理,检测出目标飞机,进而转入跟踪锁定,计算出最终下降阶段目标飞机的姿态和偏航信息。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PAR初始化光电设备的方法、步骤。该系统在飞机下降阶段辅助塔台指挥,实现整个着陆过程的监视与评估,满足未来作战飞机精密进近引导的着陆保障和训练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目视进近下滑坡度指示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研究开发了新型精密进近航道指示系统(MPAPI)。MPAPI系统仪用三台灯具,黄、绿、红三种颜色就能为进近中的飞行员提供太高、较高、稍高、正对、稍低、较低、太低七种目视进近坡度指示信号。该系统比现行的进近坡度指示系统更有利于飞行员快速判别和调整飞机的进近姿态,可以显著提高飞机着陆准确率。保证飞行训练质量和飞机安全。  相似文献   

6.
GPS、MLS进近着陆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着陆的定位精度,完善性,灵活性,可利用性比较了卫星导航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微波着陆系统(MLS)在着陆性能上的差异,指出使用C/A码GPS目前还不满足精密进近着陆的要求,也不能完全取代MLS。GPS用于航路导航的技术日臻成熟,提高GPS用户设备精度,引导飞机精度密进近着陆,已成为GPS应用的热点和高技术。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GPS最终才有可能取代现有的陆基导航设备,完成通信,导航和监视系统(CNS)从陆基向星基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自主安全着陆是当前无人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介绍和比较了几种引导无人机着陆的方式,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指出精密进场雷达在引导无人机自主着陆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然后介绍了精密进场引导雷达引导无人机自主着陆的过程,最后对无人机自主着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复杂环境下无人机视觉着陆引导需求,通过试验分析了视觉定位方法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误差状态滤波的视觉/惯性组合引导方法来解决视觉着陆引导中高延时和定位误检问题。采用时间同步方法完成视觉量测信息延时补偿,基于滤波新息自适应方差统计特性实现视觉定位结果误检判别,最后通过试飞试验完成着陆过程中视觉定位和惯性组合数据采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视觉/惯性组合引导方法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提高视觉引导的实时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9.
一、HGS系统综述与工作原理HUD(Head-up Display),平视显示器,一种可以把飞行数据投射到驾驶员正前方的透明显示组件上的显示器,它可以使驾驶员保持平视获取飞行信息。平视显示着陆系统(HUDLS)是具备进近着陆引导能力的平视显示系统,它可在整个飞机进近、着陆或复飞阶段提供平视显示引导,其组成包括自  相似文献   

10.
机场灯光系统是夜间和复杂气象进场着陆的目视助航设备,是无线电进场着陆系统的重要辅助设备。它从单纯地为飞机夜间进场着陆提供目视指示和引导信号,发展到与无线电进场着陆系统结合使用,保障飞机在昼夜间低能见度条件下进场着陆。机场灯光系统的特性由4个主要的因素组成,这4个因素可称为4个“C”,即构形、颜色、光强和有效范围。  相似文献   

11.
TheAutomaticLandingSystemoftheAircraftinthe21stCentury1997年8月的一天夜里,在日本关岛国际机场,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一架波音747飞机由于着陆系统不准确,在进入着陆时失事。这又一次证实,在飞机进近和着陆时,着陆系统准确引导对于飞行安全的重要。1997年底,事故调查的最终结果尚未获得,但是,根据初步结论,其原因就是ILS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引导不够准确。进人着陆的程序不是按照重型运输机的程序进行。按照ILS系统准确进近下滑和按照不准确(non-precision)程序进近时阶梯式下降下滑,也就是说,按照机上高度表指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采用输出校正方式D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引导无人机下滑着陆的方案。给出了该方案的数学模型,对组合导航系统进行了数字仿真,并在数字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态跑车试验,验证了所设计的输出校正方式DGPS/INS组合导航系统能够满足引导无人机自动下滑着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飞机着陆时的容错导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汉国  张洪钺 《航空学报》1993,14(1):104-108
研究了飞机在微波着陆环境中的传感器容错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检测辅助导航设备和机载传感器的故障,并在这些传感器可能发生故障时提供可靠的飞机状态估计值。自动导航和控制系统利用这些状态估计控制和引导飞机按预定路线降落。  相似文献   

14.
飞机着陆操纵指令模型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莹潇  赵伟 《飞机设计》2010,30(5):39-41,61
针对某型飞机进场着陆完全靠目视飞行的现状,分析了该飞机加装着陆指令驾驶系统的可行性,分别设计了下滑线、基准线和下滑速度操纵指令模型。对人机闭环系统进行了飞机全量运动方程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着陆操纵指令模型可用于实现飞机着陆指令驾驶任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某型机载近程导航系统接收机的航向和下滑线信号因装备时间长引起电流漂移,从而导致引导飞机正常着陆的信号误差变大的具体原因,分析了着陆信号变换器的失效机理,给出了关键节点的理论推导过程和参考标准值,通过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提高飞机在着陆过程中的飞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定位系统(GPS)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叙述了采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高度表(DGPS/RA)组合技术引导飞机进近着陆的研究试验,并对国际上GPS引导飞机进近着陆应用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红外辅助着陆及DGPS/RA精密进近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红外辅助着陆及DGPS/RA精密进近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可提高飞机对野外机场的适应能力和着陆阶段的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用航空》2007,(12):57-57
11月27日,空客A320系列飞机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批准采用微波着陆系统(MLS)进行三类b盲降.从而使机场可以允许飞机在能见度很低的条件下,进行精确着陆,决策高度低于15米。这是商用飞机首次获得此类批准。微波着陆系统是一种新型精确进近和着陆系统。采用微波着陆系统可以增加机场起降密度,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  相似文献   

19.
由于仪表着陆系统 ILS 在技术上和使用上的局限性,逐渐地不再适应迅速发展的航空事业。旨在克服 ILS 局限性,应运而生的微波着陆系统 MLS,以它明显的优越性显示了取代 ILS 的必然趋势。国际民航组织(ICAO)已正式采纳了MLS 技术,并作出了 LIS 的使用保护期到1997年为止的规定。作为 ICAO 成员国,我国民航理应尽早地作出反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制订出在我国切实可行的由 ILS 向MLS 的过程计划,以完成建立新的着陆引导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不考虑飞机位置误差以及考虑位置误差两种情况下,分析了飞机机型组合、共用进近航道长度等因素对仅供着陆使用跑道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容量计算方法。同时,对混合运行跑道,在两架着陆飞机之间放行起飞的飞机间隔要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放行起飞飞机间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