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检查点在调试半行程序中常用的实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断点式一致性的检查点设置方案,并分析了它在PVM环境中的实现策略,旨在提供一种快速,方便的调试PVM并行程序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某型航管二次雷达(SSR, 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模拟器的设计思想和基本结构,详细论述了TMS320F206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着重探讨了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芯片在系统数据交换和接口数据管理与控制中的功用,并指出了系统软硬件调试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经过对SSR信号处理机的调试,证明设计达到了预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并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飞机环境控制系统(ECS)的研制,分析了系统设计的结构层次,借助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技术、仿真技术,提出了基于系统管理-结构设计-系统仿真为一体的面向对象的系统并行设计框架.设计体系贯穿于飞机环境控制系统设计的全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遥测中间装置模拟量变换器在调试初期参数输出异常时故障初步分析、工作原理、排除步骤以及常用方法等。将被测对象的电量参数经适当的变换与匹配,使之满足遥测传输设备的要求,起到信号调节和接口作用,它的精确度、可靠性及安全性等指标直接影响系统的总体性能,其工作正常与否,可直接影响测试数据的判别结果。此故障排除方法,可供模拟量变换器单机调试人员、工艺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双频发射机是卫星上遥测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它有两个频率输出(设为F_(c1)和F_(c2)<1000MHz),它们在调试和功率放大级分开为两个彼此独立的通道。F_(c1)和F_(c2)的频率是固定的。双频发射机的输出信号采用了相位调制(φM)方式,从设计和使用者角度来讲,都是希望调制信号具有良好的调制线性和隔离度,并且输出载波频率要稳定。在该机的测试  相似文献   

6.
基于云模型的自适应并行模拟退火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遗传算法收敛速度慢,容易"早熟"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即基于云模型的自适应并行模拟退火遗传算法(PCASAGA,Adaptive Parallel Simulated Annealing Genetic Algorithms Based On Cloud Models).PCASAGA使用云模型实现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节;结合模拟退火避免遗传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使用多种群优化机制实现算法的并行操作;使用英特尔推出的线程构造模块(TBB,Threading Building Blocks)并行技术,实现算法在多核计算机上的并行执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其他原有的或改进的遗传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好的寻优结果,并且充分利用了当前计算机的多核资源.   相似文献   

7.
柔性航天器姿态快速机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带柔性附件航天器的姿态快速机动控制问题。根据带柔性附件的航天器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并建立其特征模型。基于所建立的特征模型设计一种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设计简单,控制器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便于调试,可同时实现航天器的姿态快速机动控制和弹性附件的振动快速抑制。理论分析和数学仿真表明,该方法对控制器参数及被控对象的不确定性有很强的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能取得比工程中常用的比例-微分(PD)控制更快的机动速度和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DS/FH(Direct Sequence/Frequency Hopping)混合扩频测控信号的快速捕获,经典的时域并行方法或频域并行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载波捕获精度,在PMF-FFT(Partial Match Filter-Fast Fourier Transform)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反馈式结构的时频域并行捕获算法,通过PMF-FFT算法粗估载波频偏,利用一种Quinn频率插值算法提高频偏估计精度,并使用估计结果调整本地载波,再次进行捕获.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PMF-FFT算法相比,提高了载波捕获精度,在大频偏低信噪比条件下增加了频率分析带宽、减少了平均捕获时间.  相似文献   

9.
针对DS/FH(Direct Sequence/Frequency Hopping)混合扩频测控信号的快速捕获,经典的时域并行方法或频域并行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载波捕获精度,在PMF-FFT(Partial Match Filter-Fast Fourier Transform)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反馈式结构的时频域并行捕获算法,通过PMF-FFT算法粗估载波频偏,利用一种Quinn频率插值算法提高频偏估计精度,并使用估计结果调整本地载波,再次进行捕获.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PMF-FFT算法相比,提高了载波捕获精度,在大频偏低信噪比条件下增加了频率分析带宽、减少了平均捕获时间.  相似文献   

10.
讨论关于分立式晶体滤波器(最常用的差接桥式电路)设计与调试中的几个问题,诸如合理确定滤波晶体的频率误差(调整频差)、差接变量器的设计考虑、滤波晶体的Q值与滤波器插入损耗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负载电容C_1调整滤波器的带宽。  相似文献   

11.
卫星工作期间整星负载变化较大,多次高精度重现卫星电源负载场景,有助于卫星供配电系统的性能测试和故障排查;但使用真实卫星负载、蓄电池,存在安全性、难以快速重复建立状态的问题,会对蓄电池寿命和单机安全造成影响。设计了一套卫星电源负载场景重现系统,高保真度地记录与重现卫星外电、内电与负载场景,可快速重现供配电现场,辅助卫星测试与故障排查。  相似文献   

12.
网络计算环境下任务调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网上空闲处理机组成机群并行计算环境是快速增长的研究领域,任务调度是其中最关键性的问题之一.在基于消息传递机制的网络并行计算环境下,针对一类大粒度计算任务并行时协同同步工作问题,发展了一种新的静态调度模型,提出了调度算法,它映射一类特殊的并行程序任务到由网络上若干空闲处理机组成的机群中.研究表明该算法能减少此类并行程序的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一种嵌入式系统软件的非干涉测试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方法对被测试系统有一定的干涉效应,影响了测试结果的精确性和正确性.采用"非干涉测试方法"可以将这种影响消除,从而得到精确的测试结果,是一种准确反映被测试目标系统真实运行状态的测试方法.与传统的测试方法不同,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对目标系统完全是非干涉的.通过分析非干涉测试方法的基本特征,提出了该方法的应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有3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包括静态分析模块,动态分析模块和通过硬件采集目标系统状态信息的数据采集子系统.静态分析模块对被测试软件静态特征进行分析,指导硬件采集子系统如何采集以及动态分析模块如何解析采集的数据.在整个测试周期,"非干涉测试方法"不需要在目标软件中驻留任何仅用于测试的可执行代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并行程序结构产生任务计算量和通信量随机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扩展的随机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模型,同时考虑了计算环境异构性和并行程序结构带来的计算时间和通信时间偏移量;基于此扩展的随机DAG,给出了DAG中节点的EST(Earliest Start Time)和偏移量的计算方法,以标准方差和平均值的和的数学期望来表示;最后,给出了基于扩展随机DAG的并行程序建模方法,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扩展的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并行程序结构,可以提高并行程序的执行效率,并且更好地实现并行计算负载平衡.   相似文献   

15.
本系统采用人机对话的形式,以计算机为控制源,通过GPIB接口总线,对标准信号源和数字示波器进行全自动控制,来达到检测示波器故障的目的。我们首先对测试参数的选取做了阐述,制定了每种参数测试应遵循的原则,选取了测试平台,编制了测试用的软件,着重解决了软件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数字示波器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Ada层次化并发软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象Petri网,提出了层次化并发软件模型,这种模型在结构上参考了统一建模语言UML的描述机制,并用一种扩展Petri网ECPN分层描述对象的内部状态,以及对象间的相互作用,易于仿真与程序生成.模型的实际应用将有利于保证并发软件,特别是Ada95并发软件的质量,提高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象的仿真建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图形用户界面和仿真程序自动生成技术研制开发出一个基于对象的辅助仿真建模系统SimModel,介绍了SimModel的系统结构和模型描述框架,讨论了仿真程序生成器的运行机制,提出了有向网络图递归深广优先搜索算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双冗余LVDT式位移传感器及其变换电路。传感器运用差动变压器式工作原理,采用串联冗余结构形式,实现了结构串联、功能并联的双路冗余线位移测量。测量参数采用数字拟合的方法,解决了串联双冗余LVDT位移传感器的固有特性决定的线性度较低、无法满足系统任务指标要求的问题,提高了测量信号的线性度、系统的控制精度,缩短了调试周期,提高了效率,满足了新一代控制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