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习语像镜子一样真实反映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研究英汉习语,对更好地使用这两种语言、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宗教信仰这三方面对英汉习语进行比较与分析,从而归纳总结中西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用方面存在的差异是翻译中常碰到的问题.本文从语言习惯、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几个方面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用差异,并揭示其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关系,强调思维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专业要求,纪录片的字幕翻译需要遵循简洁性和易读性等原则。而不同语言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会对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构成巨大的约束。论文以RoylockeCallula所译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脚步》的英文字幕为例,评析译者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对文化负载词和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处理态度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理性根源。本文分别从英汉句法结构和语法范畴的不同特点,探讨了西方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与中国感性经验的思维方式对各自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实—认知—语言”是人类隐喻思维的发展模式。从体验认知视角,分析汉英语言中十二生肖词汇的隐喻文化意象。研究发现,汉英语言中生肖词汇隐喻意象的同异与人们的体验认知息息相关。当汉英民族的关注点相同,其体验认知就相同,与之产生的隐喻引申就基本相同;而当汉英民族的聚焦点不同,其体验认知就相异,与之有关的隐喻意象也就相异。正是有了异同的存在,民族间的交往才变得可能,人类世界也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的差异、不同。中国学生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常常感到有障碍,异和语言技巧两大方面的障碍。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语言表达方式的本文认为中国学生主要有东西方文化差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在词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借助隐喻的功能学习英语词汇符合认知规律,可有效突破传统英语词汇学习的瓶颈,帮助学习者特别是成人学习者培养地道英语的思维习惯,提高理解和表达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它能传达人类的思想,所以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由于不同的地域起源和风俗习惯,中西方所产生的文化不同,这些文化在各自的语言中就有所体现,例如宗教信仰的不同、历史发展的变迁、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人们头脑中的思维方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所以在翻译中就不得不考虑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既要考虑到相似性,又要考虑到差异性,本文主要从中英文化相似和差异入手,来阐述中英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始终发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无所不存,也无所不在.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是天然形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还受文化的制约.因此,作为两种高度发达的语言,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极具本民族特色的习语,反映出极其丰厚凝重的文化底蕴.本文着重从英汉两种习语的对比中来阐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反之,又分析了文化差异对沿袭来的习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本文以涉及人体五官和常见动物名称等两方面的词汇为例,说明隐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不仅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离不开隐喻,熟悉隐喻更是对于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模式和研究内容,着重分析了英汉对比语言学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动向.从语法化、像似性、定量研究和语法隐喻四个方面说明了英汉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要随着理论语言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只有借助语言学的最新发展,并以此为理论背景,才能继续向纵深发展,从而为普通语言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内隐学习是人类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重大发现,内隐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特别是培养学生语感方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要引导学生广听、泛听,大量阅读和背诵,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并重视多方位语言实践综合发展语感。内隐学习的研究思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作为一种隐性文化力量,数学对人类的思维、学习、教育、行为、艺术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学文化以其深邃的思维模式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提升了人类的综合素养,并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科学的哲学观与方法论基础,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起源,构成方式,施事特征和语用等四个方面对英汉被动结构的特征作了概述,分析比较了英汉被动结构的异同以及这种差异对英语学习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习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探讨了英汉习语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习语的难点以及如何预防母语文化对英语习语学习的负干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南航空》2004,(5):58-61
泥巴、石头.青铜、生铁,这些物质的名字,叫起来.就别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些朴素的物质.从远古人类的创造中.直是我们人类理想和美的承载体,人类在它们身上发现并且创造了种歌咏的话语方式——雕塑。世界上恐十白再也没有比雕塑更让人怀旧的东西了,艺术家把多少难以言表的爱、追求、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塑造、雕刻成许多伟大永恒的艺术品。它们没有如意的运动.它们静止的姿态却张扬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中的词汇反映出文化的内涵。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颜色词(如红色、黄色、黑色、白色和青色)在两种语言中所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所追求的目标。和谐社会的提出既是社会发展观深刻变革的必然结果,又是思维方式引导转变的必然选择。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用实践思维方式来解读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异化和归化翻译法对英汉谚语进行互译,从中发现存在于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挖掘英汉之间的隐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外语教学实际,从英汉语的可比性及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入手,说明了英汉语的共同性和殊异性。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模式对照,论述了外语学习中英汉语对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