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前言雷电是积雨云(亦称雷暴云)中、云间或云地间产生的放电现象。雷电的每个闪电的强度可以高达10亿伏,一个中等尺度的雷暴的功率约有1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雷电灾害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严重灾害之一,闪电落地后容易破坏地面目标,使供配电等电子系统中断,  相似文献   

2.
浅谈积雨云和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雨云和雷暴都是影响飞行安全的危险天气。积雨云属于强对流云,它伴随大风、龙卷、雷暴、冰雹、阵雨等天气现象,雷暴是积雨云发展旺盛的产物。在积雨云中有强电场,当电压达到一定的范围,就形成放电,即闪电。由于电场的作用,积雨云中产生强磁场。飞机误入积雨云中时,容易遭雷击,或在强磁场的作用下,指针摇摆不定或一直指向磁场方向,  相似文献   

3.
雷暴天气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它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所产生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局地风暴,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标志。在雷暴区,除雷电现象外,还有强烈的湍流积冰、阵雨和大风,有时还会出现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这些都会严重威胁飞行安全。1988年8月31日,一架三叉戟B2218飞机在香港启德机场,遇到雷雨天气,着陆不正常,冲入海中。1990年3月,  相似文献   

4.
雷电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科学,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和雷电斗争的记录。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终于明白通常所谓的雷击是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当然,云层  相似文献   

5.
闪电产生于强对流云或对流云系,是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示踪器"。闪电成像仪在静止轨道上利用瞬态闪电和缓变的云层、陆地与海洋等背景噪声之间存在时间、空间和光谱特性上的差异,采用光谱滤波、空间滤波、多帧-帧背景去除等三种方法组合来实现瞬态闪电的增强与探测。由于中国缺少云顶闪电辐射、闪电分布、闪电瞬态特性等参数,静止轨道闪电光学探测仪器的设计重点之一是光学探测谱段的选择与评价。针对中国存在的闪电光学性能研究不足和空基天基的光学探测手段较少的情况,在地面采用光谱仪对人工模拟闪电、自然界闪电进行光学特性探测,对获取到的地基闪电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演,从而得出天基闪电探测的参数选择。文章重点论述了闪电的空间光学探测仪器的探测谱段选取、仿真计算、试验验证等内容,为静止轨道闪电光学探测载荷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浅析飞行危险天气影响航路飞行区域的划设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飞行危险天气是影响航空安全,导致航班延误的首要原因。随着全球航空运输业务量的不断增加,研究在危险天气影响下如何安全、高效地飞行已迫在眉睫。飞行危险天气主要包括:雷暴、低空风切变、飞机颠簸、飞机积冰、大风和视程障碍,其中涉及航路飞行的危险天气主要为雷暴,及伴随其产生的其他天气现象。雷暴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局地风暴,它是积雨云强烈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雷电是大气中带有大量电荷的雷云放电的结果,落地雷强大的雷电流可达数十至数百千安培。由于卫星测控站的天线通常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在雷雨季节容易招引雷电。文章在对卫星地面测控站的多起雷击事故进行调研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测控设备遭受雷击的原因,讨论了卫星地面测控站的防雷击理论和接地技术,提出测控站防雷击措施,主要包括等电位接地、等电位连接、机房电磁屏蔽、合理布线等。  相似文献   

8.
雷暴是由发展旺盛的积雨云引起并伴有闪电雷鸣的天气现象.常伴有阵雨、大风、低能见度、下击暴流、风切变和降雹天气,是危及飞行安全、破坏地面设施最主要的天气现象。由于雷暴云中存在有强烈的湍流和阵性垂直气流等危险因素,对进、离港航班及管制指挥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对于从事空中交通管制的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雷暴的形成机制及本场雷暴天气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航天系统的全天候发射任务需求,加强航天系统对于雷电环境的适应性,对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雷电环境对于航天系统产生的破坏效应,追踪了世界航天史上典型的雷击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标准规范。针对运载火箭雷电效应数值仿真技术、雷电防护设计技术和试验验证技术,雷电气象监测预警技术,地面雷电防护技术和接地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追踪。在此基础上,从我国航天工程雷电防护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未来我国航天系统雷电防护技术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邸乃庸 《航天》2012,(9):52-53
卫星在几百千米的太空可以拍摄到清晰的地面图片,而国际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在休闲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用“大炮”拍摄地球家园的壮丽景色。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航天员的镜头从太空来尽情观赏我们多姿多彩的家园美景。魔幻的大气 强风狂扫墨西哥湾.被西北风扫荡成为曲线形的云是称为“云街”的长排云,这种云街的形成是当寒冷.干燥的空气被西北风吹动,遇到墨西哥湾上空的暖湿空气时.快速流动的空气冷却潮湿的空气。直到水汽浓缩到云里,顺着风流动  相似文献   

11.
大连机场雷暴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雷暴是产生在积雨云中的伴有闪电、雷鸣、阵雨、大风,有时还伴有冰雹、龙卷的中小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对航空飞行安全有严重威胁。据统计:近20年来,国内外飞行事故中,有近六分之一是因飞机进入雷暴导致的。大连机场的雷暴常导致飞机返航、备降和延误,如2006年7月31日的雷暴就造成19  相似文献   

12.
雷电效应对火箭发射可能产生破坏作用,在雷雨季节运载火箭发射时,所采取的一些防雷电措施,在本文中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金国先 《上海航天》2002,19(5):39-41,56
介绍了浪涌的成因及武器系统产生浪涌的主要原因。指出在导弹阵地采用防雷系统措施的同时 ,武器系统要利用接地网系统消减雷电产生的地电压反击 ,在电源系统中接入 3× 1+1防雷器 ,选用适当的保护空气开关防止雷电浪涌侵入 ,在通信网络中增加浪涌抑制二极管防止线路上的尖峰脉冲。最后确定了选择雷电浪涌防护器的依据和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11日,"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星上装载了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负责研制的中国首台地球静止轨道闪电成像仪,它填补了我国在空基闪电探测方面的空白。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公布的10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现在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高达3 000~4 000人,财产损失在50~100亿元人民币。由于地面闪电探测系统作用范围小、站点布置少、站点不连续等原因,地基闪电探测网在闪电探测、监测,强对流天气预警、预报和跟踪等方面作用较小,无法有效进行全国范围,尤其是海洋等地方的闪电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在雷电流A分量下的损伤特性,对CFRP开展了标准化人工雷电实验,并建立了CFRP雷击损伤的电-热耦合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峰值雷电流A分量下CFRP表观损伤、C扫内部损伤和仿真损伤结果。结果表明,不同峰值电流作用下CFRP的雷击损伤模式相同,雷电通道中的电荷和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热电属性共同决定了雷击损伤的分区特性;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热电属性影响内部电场和温度场分布,形成方向性极强的热损伤形态,且峰值电流会直接影响CFRP雷击热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有迹象表明,苏联从七十年代初期起就已放弃了利用低轨道卫星(“国际宇宙号”卫星除外)的全国性辐射研究计划。空间辐射研究工作几乎已全部由装在“宇宙号”系列中的侦察卫星、“闪电号”通信卫星和“流星号”气象卫星上的附属有效载荷承担(“宇宙906号”科学卫星是最近的一个例外)。目前,苏联航天科学的重点是利用“预报号”  相似文献   

17.
在空间遥感领域,闪电是具有代表性的瞬态点源随机多目标,闪电与雷暴等强对流气象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闪电的观测可获取雷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分布、变化、定位、预报。作为有代表性的瞬态点源目标,通过对特定区域的闪电进行连续观察,可以统计出该区域闪电发生的频次和闪电发生周期等特征信息,从而为闪电的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由于缺少云顶闪电辐射、闪电分布、闪电瞬态特性等参数,地面模拟缓变的云层、陆地与海洋等背景和云顶闪电存在较大的困难,静止轨道闪电探测类相机的探测率(Lightning Detection Efficiency,LDE)、虚警率(False Alarm Rate,FAR)等探测性能验证由于目标特性的不确定性也变得更加困难。基于闪电信号及云背景的光学辐射特性参数,文章对闪电目标及云背景进行了模拟,实现了实验室闪电场景模拟系统。文章论述了在实验室中利用静止轨道闪电探测相机对模拟的云顶闪电和背景进行成像与探测的试验,通过对探测结果进行综合统计、比对与分析,验证静止轨道瞬态随机点源目标探测类相机的探测性能,为相机的交付和在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雷电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飞行器的安全构成威胁,大量复合材料的使用使飞行器内部电磁环境更加复杂。文章首先总结了雷电对金属材料、不导电复合材料和导电复合材料的直接效应和对应的防护方法,简要介绍了磁力效应,构件搭接处起弧的防护方法。其次,简要分析了雷电间接效应,并针对不同的耦合方式采用不同的防护方法,对于辐射耦合采用屏蔽措施,对于传导耦合采用端口部件防护。最后,总结雷电间接效应防护的几个原则,为飞行器雷电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载火箭在大气中飞行会使箭体、发动机等表面带电,当静电累积达到一定量级并产生静电放电时,可能对箭上电气设备造成灾难性后果。在众多起电原因中,文章重点研究发动机喷流起电和摩擦起电过程,提出这2种起电方式的计算模型,并结合相关静电测量试验,确定这2种起电方式的等效充电电流,定量分析火箭最大静电带电电位,为指导单机设计及系统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推进航天器的特殊环境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介绍了应用离子和霍耳电推进系统在航天器周围产生的等离子体和电磁场等特殊环境,讨论了这些特殊环境对航天器各分系统或部件产生的溅射腐蚀、沉积污染、充放电、等离子体干扰、碰撞动力学扰动等影响效应,探讨了研究电推进与航天器相互作用效应的地面试验技术、空间飞行试验技术和模型分析技术,介绍了离子电推进系统与航天器相容性分析评价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