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钢  郑毅 《大飞机》2021,(7):24-28
中国民航空管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四强空管(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智慧空管是四强空管中重要的一环,可以分为"智慧运行、智慧服务、智慧设施、智慧管理"四个层面.近年来,民航局和空管局对智慧空管进行了顶层设计,在推动和建设智慧空管的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大量成果.  相似文献   

2.
从操作人、空管设备、空管环境和管理的角度对空管的致灾诱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按照科学性、实用性、关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筛选出一组监测指标,在考虑空管行业数据来源的情况下,提出了现阶段和理想情况下的监测指标体系,目的在于通过对空管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和诊断,及时采取预警和预控对策,促进空管系统处于安全状态,降低事故率。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民航空管系统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局空管局组织了民航ATM数据通信网和《空管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各地区空管局实旌了本地局域网和OA应用平台,各空管中心(站)投产了一批与生产办公密切相关的信息系统,这些项目大量采用了现代先进信息技术,通过充分利用空管信息资源,培育空管信息化专业人才,使得空管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空管的整体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目前,空管系统数据信息综合平台整合了全国空管气象、航班、航行情报等信息,初步实现了整个民航空管内部信息的互联互通,为空管的各级管理和运行人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空管信息;建成了人事教育、计划基建、安全监察、文档管理、综合查询等管理子系统,应用了航班动态信息查询系统和气象、情报查询系统以及航班流量统计系统,初步实现了空管各专业系统信息之间的共享和交换,提高了空管信息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民航空管系统不仅仅是管制部门,而是机关职能部门、管制部门、技术保障部门的综合体,其党组织、行政组织、群众组织三位一体。空管系统多年的情况表明,党员队伍是空管安全、改革、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员队伍的资源是空管系统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因此,党员素质的高低,对实现空管日常运行保障、加强空管文化建设、提高空管服务质量、推动空管技术革新、创建和谐空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信息行业发展高峰时期下,民航空管系统与网络信息行业进行有机结合,将传统的空管系统运行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形成未来新型空管系统运行架构。本文分析“四强空管”的背景,介绍协同空管的重要性,提炼美国下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和欧洲单一天空计划的精华部分,并提出未来空管系统发展在协同空管方面上的策略及其实施技术,以满足未来空管系统协同决策、互联互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地空管部门已经脱离省局纷纷独立运行,建立一支拥有高素质管制员的空管队伍是空管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空管改革独立运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空管队伍的直接领导,优化空域资源,提高空管的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以前空管的许多工作因体制原因无法理顺,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现在随着空管管理环境的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加强空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从管制员的招聘、选拔、培训、晋升、考核、薪酬、激励等一系列的方面进行统筹兼顾的考虑,空管队伍将来必定会在民航行业里大展宏图。  相似文献   

7.
由于空管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对安全要求很高.为了提升空管系统防护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空管系统防护分析方法.基于防护性质的不同,将系统防护分为预防性防护、恢复性防护和事故减轻性防护,建立了空管系统防护模型.根据空管系统防护模型构建了空管系统防护本体,并自定义推理语句,实现空管系统防护分析的智能化.最后以乌伯林根空难为例详细说明了空管系统防护分析过程,并编写软件加以实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1月21日,全国民航空管工作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空管“政事分开,一体化运行”改革完成后首次全国民航空管工作会。会议总结了去年民航空管工作,提出了未来三年民航空管工作的整体思路和主要目标,对今年空管工作作了部署。民航总局党委书记、代局长李家祥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民航总局副局长王昌顺和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副主任马健分别在会上讲话,民航总局空管局局长苏兰根在会上作空管工作报告,民航总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立志对做好空管行业管理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空管系统一体化改革完成后,空管系统导航业务实现了业务和人财物的一体化管理,这也为空管系统导航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体系和制度上的保障。空管系统三级管理体系的确立以及“三定”方案的落实,为空管系统导航业务统一运行模式、规范化和标准化运行、联网运行监控、整合零备件管理和调配、优化维护和维修人员分类分级、细化技术和管理人员分工协作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空管一体化后导航业务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空管应急策略的现状,论述了制定空管应急策略的系统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现状提出了适合我国的空管应急策略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空管应急体系的发展贡献力量。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事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空管运行保障对空管部门装备的现代通信、导航、监视设施和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而2003年以来发生的SARS重大传染病疫情,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  相似文献   

11.
对空管自动化的发展和对民航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空管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给空管安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并针对空管安全工作的实际,提出了消除空管自动化负面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民航总局空管局成立8年多来,通过大力推行规范化管理和经常性的空管安全检查、调研,全国空管部门的安全管理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空管安全管理操作水平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还没有完全适应现代飞行安全和空管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为了切实提高空管安全管理水平,需要探讨适应飞行安全和空管技术发展要求的安全管理理论模式,从总体上说明空管安全管理前进的方向。所谓理论模式,是某一客观系统运行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以客观系统的目标、功能、结构和机制来说明系统的运行本质和发展方向。为什么研究空管安全管理必须探讨安全管理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明了空管安全文化以及相关理论;对空管安全文化的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空管安全文化圆的组成结构用几何图形进行了描述;阐明了空管安全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并对如何塑造空管安全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空管安全人为因素的研究,国内已将TEM理念框架应用到空管安全运行中。通过应用创新空管TEM框架构建不正常事件案例分析模型,对国内2011年75件空管不正常事件进行威胁、差错、非期望状态统计分析,用较客观数据分析目前空管运行不安全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而从威胁、差错、非期望状态方面提出国内空管TEM管理对策,对应用TEM理念进一步深入研究空管运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业消息     
5月底,国家空管委举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空管建设与成就展,展览回顾了几十年来,我国空管行业的先行者在艰苦的岁月里所创建的不朽功勋,以模型、视频和模拟器等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我国空管"九五"以来的巨大成就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同时召开的全国空管工作会议是我国空管行业第一次全国性的大会,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空管系统激励机制的作用、方法、建立和运行进行初步探索,力求从激励的角度,用激励的方法,研究改善空管系统激励手段,提高空管运行单位的管理水平,增强空管运行单位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空管自动化系统采用主用、备用、应急等冗余方式提高业务连续性。分析可用性对提高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安全、保证民航空管安全生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空管自动化系统构成和主要承载的业务;进而,从可用性指标及网络拓扑对可用性影响2个方面研究了信息系统可用性计算方法;最后,根据实际空管自动化拓扑结构,计算了其可用性和系统运行率,并分析了系统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川大智胜冠名空管论文大赛Bulletin of ATM Essay Contest民航总局空管局主办“2003年全国民航空管论文大赛暨空管论坛”活动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各空管设备企业的强烈关注和广泛的兴趣,纷纷通过电话、邮件询问本次活动详细情况,洽谈具体合作事宜。截止到2003年8月8日,本次活动总冠名权由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即日起,本届空管大赛及空管论坛正式命名为“2003年全国民航川大智胜空管论文大赛暨空管论坛”。导航及监视类分冠名权由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气象类分冠名权由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  相似文献   

19.
国际民航组织(ICAO)倡导雷达管制移交和话音管制移交互为备份手段,民航空管语音交换系统在空管设备保障业务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民航空管语音交换系统在民航空管业务中的作用和地位;阐述了目前民航空管语音交换设备的发展水平,并分析了民航空管语音交换系统的最新技术动态.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空管人才成长规律和军民航各级岗位需求,应创新空管教育培训模式,采取军民航交叉培训,强化院校和岗位合力育人,加强开放式培养力度,建立完善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训与使用紧密结合的空管人才培养机制,为建立健全科学的军民航空管教育培训体系探索新路子,满足未来军民航空管人才需求,为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