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基于随机激励的某机匣模态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模态实验的方法对某型飞机发动机机匣的模态参数进行了识别。考虑噪声对频响函数的影响,在功率谱分析时,导出了噪声影响情况下的功率谱表达式,利用这个表达式计算了频响函数并最终用来提取模态参数。引入预实验方法用于机匣模态参数的探测中,以确定机匣上各个测点和激振器激振点的合理布置。考虑到实际工作时的激励情况,在实验台上用白噪声随机激励来模拟环境激励,对机匣进行了模态实验。与计算模态相比,用实验模态方法提取模态参数,避免了复杂的有限元建模与仿真,并能用相干函数来检验测得的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实验模态分析表明,得到的模态参数对于进一步改进机匣设计、分析其振动、疲劳寿命特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1.引官 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在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观测噪声的干扰问题。为了有效地抑制观测噪声的影响,各种时域参数识别方法普遍引入了估计方法,以ITDM为代表的利用脉冲响应包括对脉冲激励的响应和脉冲响应函数)识别模态参数的识别方法还引入了噪声模态  相似文献   

3.
制导航空炸弹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焕钢  沈毅  王冠珠 《航空学报》1998,19(5):624-627
针对制导航空炸弹的滚转通道,设计了一种具有线性部分变结构控制器。基于弹体模型的时变特性,该控制器首先设计切换函数以确定滑动模态动特性,附加以参数变化范围内的定常模型为对象的线性部分用以控制趋近模态。对某型号制导炸弹设计变结构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能较好地适应系统的参数变化,提高控制精度,系统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4.
高阳  姚建尧  杨诚  张琨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7):1566-1574
基于失谐叶盘频差提出了小失谐的概念,总结了其在实际工程叶盘中的表现形式。以扇区3自由度集中参数叶盘模型为对象,系统研究小失谐对不同模态族的模态局部化和响应幅值放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小失谐在模态族最高节径处同样会造成严重的振动局部化现象。当失谐强度为0.001时,模态局部化因子达到17;当失谐强度为0.007时,响应幅值放大可达1.8。小失谐对叶盘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显著,在设计和使用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对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的模态转换过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方案,确立了模态转换时的多部件调节规律,采用稳态模型对模态转换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态转换方案可行,能够使变循环发动机的涵道比发生明显改变,并有效提高了发动机在部分推力时的空气流量,与设计参数相同的常规涡扇发动机相比,其安装耗油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变循环发动机快速可靠的模态转换,本文发展了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过渡态模型及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在变循环发动机动态数值仿真程序的基础上,针对模态选择阀与涵道引射器这两个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关键变几何部件,建立了高精度的气流突扩局部损失模型。首次提出了可考虑模态选择阀堵塞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模态选择阀堵塞模型,消除了由于模型不精确造成的模态转换参数波动。在建立的变循环发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直接推力控制技术的模态转换控制规律设计方法,考虑了变循环发动机的8个可调参数,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模态转换过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态转换控制规律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变循环发动机快速平稳的模态转换,双外涵转单外涵的参数变化规律与单外涵转双外涵的参数变化规律基本类似,推力在0.6秒就稳定在目标推力值,其余参数大多在1.4秒之后才趋于稳定。本文提出的变循环发动机模态转换控制规律设计方法还可应用于常规航空发动机的加/减速过渡态控制规律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考虑微加工误差的微机械陀螺的健壮性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善盈盈  王安麟  焦继伟 《航空学报》2007,28(6):1499-1505
 为减小微加工误差对音叉振动式微机械陀螺设计性能的影响、提高其批量性能稳定性,以对其加工后性能变异影响最大的若干关键参数为设计变量,在分析了几何约束条件、模态性能约束条件、基于模态的加工灵敏度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微机械陀螺健壮性优化的数学模型。在无需事先知道微机械陀螺尺寸/性能的详尽统计信息的条件下,采用一阶摄动技术和遗传算法实现了微机械陀螺的健壮性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赵玲  季辰  刘子强 《航空学报》2015,36(4):1112-1118
颤振模型设计时难以实现完全的动力学相似,需要对颤振主要模态进行合理选择。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颤振模型设计时主要模态的选取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各阶模态振型下气动刚度系数的比较、指定运动形式下广义非定常气动力的计算和不同模态截断下颤振结果的收敛特性分析,研究了颤振分析时不同模态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模态运动引起的气动力和颤振特性变化进行评估。以高超翼面模型为研究对象的数值算例结果表明,几种分析方法所判断的颤振主要模态基本一致。其中基于振型的广义气动刚度系数参数,避免了非定常气动力的计算,可作为颤振模型设计或颤振分析时主要模态选取的快速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工程设计案例对尾桨与机体模态耦合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模应考虑的因素,研究了机体刚体模态和弹性模态与尾桨耦合产生不稳定性的特点,分析了一些设计参数及气动力对稳定性的影响.从提高稳定性的角度,对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并采用影响系数法,对某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叶片三个基本正交模态的叶片绕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有限元分析和稳定性参数分析,对压气机叶片气动弹性稳定性进行了初期预判。结果表明:以振型为判断标准的稳定性参数图,可作为压气机设计中气动弹性稳定性的预判工具;本文所述颤振稳定性初期预判方法,可为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气动弹性稳定性初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CFD降阶模型的阵风减缓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雪媛  杨国伟 《航空学报》2015,36(4):1103-1111
飞行器飞行时会受到大气紊流的影响,降低飞行品质。阵风减缓控制是改善飞行器飞行性能的关键技术。现有的阵风响应分析多以离散阵风为研究对象,对更加真实描述大气紊流的连续型阵风时域分析关注较少。采用成形滤波器方法将频域形式给出的大气紊流信号转换为时域信号。在跨声速区域内,利用系统辨识技术,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阵风激励下的气动载荷状态空间降阶模型(ROM)。为方便控制器设计,借助平衡模态法进行模型的进一步降阶。使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通过控制操纵面偏转实现阵风减缓主动控制。以AGARD445.6标模作为仿真算例,验证基于ROM设计的阵风减缓控制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跨声速飞行状态下,模型预测控制器能够在满足操纵面偏转范围的约束下,对连续阵风激励下的翼根弯矩输出进行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2.
Two kinds of neuro-fuzzy gust response alleviation control laws are designed for a flexible large-aspect-ratio wing model. Simulations and comparisons of random gust alleviation using the two control laws are performed. Based on the better neuro-fuzzy control law,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 of sinusoidal gust alleviation using one-control-surface control system and two-control-surface control system are developed. The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two kinds of neuro-fuzzy gust response alleviation control laws can alleviate random gust responses effectively. The neuro-fuzzy gust response alleviation control law including a modifying factor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 one without it. Further, the better one has good effects on the sinusoidal gust alleviation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 and flow velocities. The two-control-surface control system has better effects on gust response alleviation than the one-control-surface control system when the gust is stro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fully referenced to the design of actual gust alleviation control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阵风减缓直接升力控制方案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费玉华 《飞行力学》2000,18(1):69-72
阵内减缓技术可有效地抑制飞机飞行过程中受到阵风和湍充影响所产生的附加过载。研究阵风载荷减缓的基本原理及各种控制方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副翼作为直接升力操纵面的阵风减缓控制方案,建立了直接升力控制的阵风减缓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就阵风减缓系统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弹性飞机阵风减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风响应减缓可有效抑制飞机由于离散突风和紊流引起的附加过载。以某民机为研究对象,基于飞机结构动力学方程和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模型,建立弹性飞机在突风作用和控制面偏转联合激励下的开环气动弹性方程。引入坐标变换,建立飞机刚体模态对应的广义坐标与飞行动力学运动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气动弹性方程与飞行动力学方程的融合。并以副翼和升降舵为突风减缓控制面。采用俯仰角速率,翼尖加速度和质心加速度作为反馈信号,针对连续突风和离散突风,分别设计相应的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减缓系统对翼尖过载、翼根弯矩具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民用飞机机翼具有大展弦比的特点,因此阵风载荷经常成为民用飞机飞行载荷的严重情况,是各国适航标准重点考察的飞行情况。而且,阵风干扰还会因飞机机体的自身弹性引起结构弹性振动,使飞机结构刚度降低,造成机体疲劳损伤,甚至引起颤振。因此,在民用飞机载荷设计过程中对阵风载荷及其减缓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民用飞机阵风载荷的原理及相关技术,以及阵风载荷减缓技术中用直接升力控制方法来实现机翼的阵风载荷减缓。  相似文献   

16.
常瑨 《航空学报》1985,6(4):379-384
 本文给出具有阵风缓和和其他主动控制功能的组合控制规律。阵风缓和用测量阵风方法的开环控制。当缓和输出量时,闭环控制用以稳定阵风缓和系统并满足其他主动控制要求。本文用一组合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得到最优反馈控制规律与测量阵风的组合的控制规律。文末并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17.
给出了阵风载荷减缓系统LQG/LTR多变量控制器设计方法,以某大型运输机为对象,设计了阵风载荷减缓系统控制器。根据系统回差矩阵的最小奇异值理论和通用相角、幅值裕度估算图,给出了系统两个通道的相角和幅值同时变化时系统的稳定裕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减缓阵风引起的飞机法向过载,其鲁棒性满足通用规范GJB185-8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n active reconfigurable controller that mitigates the effects of gust load and actuator faults on a flexible aircraft. A novel integrated adaptive output feedback scheme is investigated to address the actuator faults. The real-time fault values provided by the fault estimation module are considered in the reconfigurable control law to improve the fault-tolerant capability. The estimate values of faults and control gains are calculated by anal...  相似文献   

19.
气动弹性系统的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捷  邹丛青 《飞行力学》1995,13(4):76-82
针对J8飞机模型,研究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综合控制问题,应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系统,分别对机翼/外挂系统模型作开环和闭环分析。由数字式控制实现了阵风减缓与颤振主动抑制的风洞实验,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控制律具有抑制颤振和减缓阵风响应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20.
提出用多块对称偏转的扰流片和副翼构成飞机的多舵面操作模型,采用开闭环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案,并用LQG方法实现控制律的设计和仿真,设计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民机阵风减缓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阵风载荷减缓控制器能有效减缓阵风引起的飞机法向过载,实现阵风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