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机载随动武器系统是战斗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精确定向、快速响应随动、瞄准目标,作战应用灵活,可对目标实施有效杀伤。本文通过对国外机载随动武器系统发展演变和划代技术特点的分析,梳理了技术演变过程和发展的趋势,对机载随动武器系统的未来发展和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航空武器系统,是军用航空器的各种武器及其相关装置(包括硬、软件)所构成的综合系统。整个航空武器系统的效能既取决于武器系统自身的完善程度,又取决于载机性能的高低,航空武器系统的发展同载机的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随着载机的作战任务不同,其武器系统各有差异。就功能而言,每一类航空武器系统均由下列三部分组成:用于武器瞄准、控制和管理的航空火力控制系统;用于武器安装、运载、发射和投放的悬挂发射装置;用于直接杀伤摧毁目标和完成特定攻击任务的航空武器。航空武器系统的一体化技术是确保其战术技术性能符合预定作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机载空面武器系统的技术特点,从机载武器定型试飞考核及作战需求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武器系统飞行试验技术,结合长期的试飞实践经验,提出了机载空面非制导武器系统和机载空面精确制导武器系统试飞的总体思路、评估方法、测控技术等,并对靶场建设、机载武器系统试飞组织实施与协调提出了见解,可供开展机载武器系统试飞技术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导弹武器系统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各分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新的智能作战指挥思想都必将取代现有的导弹武器系统.给出了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定义,介绍其组成部分,阐述了智能导弹武器系统关键技术和典型型号,展望了智能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武器系统完整性技术的起源和标准的发展,简要分析了国内外武器系统完整性相关标准的技术内容,总结了国外武器系统完整性相关标准型号应用情况,在分析对我国武器系统完整性相关标准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飞机、舰船、电站等大型武器系统或工程项目极为复杂,往往由上百成千个承包商承担研制生产。在研制、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保养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许多技术信息数据,同时还需要相互之间进行传递,以便其他环节使用。工程图纸、设计说明书、工艺卡、使用手册、培训手册和维修手册等是技术信息数据的载体,也是各个环节交流共同的媒介。技术文档和技术手册是各种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使用操作和维护修理的重要工具和资源。向用户交付先进的武器装备产品时,必须同时交付完备的技术文档和技术手册,才能保证武器装备性能得…  相似文献   

7.
技术状态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方法,是美国50年代伴随着复杂武器系统的研制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工程管理学科,已在大型武器系统的研制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8.
机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试悄技术是为我国第一代武装直升机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设计定型开展的专题研究成果。本文分析阐述了导弹命中概率考核,射手模拟攻击训练考核,直升机活动目标靶试,导弹最大有效射程考核四项关键试飞技术。  相似文献   

9.
导弹武器系统ADC效能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美国工业界武器效能咨询委员会提出的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为基础,将导弹武器系统分为发射平台、飞航导弹和技术保障设备三个部分,并以对导弹武器系统各部分保持状态良好和发生故障的概率作为能力参数,建立了效能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0.
美国国防部认为武器系统现有研制模式周期长、成本高、不能保证及时交付。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投资10亿美元启动"自适应制造(AM)"计划,致力于通过采用铸造式基于平台的设计、奖金挑战赛等创新研究方法与工具,实施生物系统、材料与结构、组件级、武器系统级等多层次多领域的项目研究,加速技术研发创新、促进新技术快速应用,显著缩短武器系统研制周期,重新确立未来武器系统的制造模式。  相似文献   

11.
 数字计算机在由跟踪雷达、射击指挥仪、发射架以及导弹组成的武器系统中。其作用应不限于计算提前量。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点,实现全武器系统的自动化,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导弹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提高发射率。本文介绍了数字式导弹发射控制装置的概况、组成与方块图。以及为保证数控装置的高可靠性,抑制各种类型干扰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武器系统信息化和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武器系统信息化概念的内涵,定性地描述了武器系统信息化在武器系统作战效能中的贡献.重点研讨了中国航空工业在中国的武器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武器系统信息化的核心是战场态势知晓能力的增强和指挥决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2)在给定的传感器发展水平后,战场态势知晓能力的增强主要依靠战场信息网络的建设和作为网络节点的平台电子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3)在武器系统信息化领域,中国不应该也不可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的后面,中国有能力在具体的关键技术中开展独立自主的研究工作;(4)中国的武器系统信息化建设需要航空工业的积极参与,同时中国航空工业必须担负起领导航空武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任,研究关键技术并发展相关的机载装备;(5)必须注重与高新技术有关的学术问题的研究工作,充分重视发挥航空高等院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外研究/验证机发展动向在航空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冷战结束后,美国等一些国家都在适度削减军费,因此航空武器系统的研制缺乏雄厚的财政支持.但是,争夺武器系统技术优势的竞争实际上还在加强,只是这种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实战环境的 反舰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导弹武器实战化的作战训练使用需求,结合反舰导弹武器系统的技术特性,在传统ADC评估模型基础上,引入实战战场环境影响因子。分析建立了反舰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和改进的ADC评估模型,同时针对导弹武器系统能力构成的复杂性,采用层次分析和集对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分析表明,改进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实战环境条件下反舰导弹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效能,可为开展实战化条件下的训练提供更具实际意义的支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工委航空电子电气和武器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技委)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在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及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促进航空电子电气和武器系统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的宗旨,积极开展了标准立项评审、标准送审稿审查、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相似文献   

16.
国防科工委航空电子电气和武器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技委)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在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研究中心、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及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促进航空电子电气和武器系统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的宗旨,积极开展了标准立项评审、标准送审稿审查、技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活动。在秘书处的具体组织下,通过委员们的辛勤工作,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有力地推动了航空电子电气和武器系统领域的科研生产工作,并使标技委本身逐步形成了人心齐、热情高、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工作局…  相似文献   

17.
诱偏技术是电子对抗中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在分析电扫恒差比幅测向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设置诱饵情况下无人机截获系统测向的误差;在射频仿真系统中,对诱饵、雷达与无人机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对其进行了验证.这对电子对抗中武器系统诱偏技术的应用、射频仿真系统功能完善以及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等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某型弹用冲压发动机巡航段供油振荡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引言飞航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是在仿真试验、飞行试验及其它试验支持下的对整个系统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1]。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其在整个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开发周期中的作用也愈来愈明显。某型冲压发动机燃油控制系统在巡航段的仿真试验中,出现供油振荡,并造成巡航马赫数波动的  相似文献   

19.
TBCC用涡轮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涡轮基组合循环(TBCC)发动机,是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远程高速察打飞机和空天飞行器等未来航空武器系统的理想推进装置。TBCC只有匹配高速(Ma24)涡轮发动机技术,才能实现远程高速航空武器系统的技战术指标。高推重比、低耗油率、高温部件的长寿命和耐久性,是高速涡轮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指标。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美欧在提高级负荷、减重、减少泄漏、提高温度、减少冷气量和延长高温部件寿命等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技术开发与验证。GOTChA技术开发流程是攻克这些技术难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武器系统的效能仿真是开展武器系统总体论证的重要手段,对战斗机而言,它的效能主要体现在空战能力的高低.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单机(I对1)和多机(M对N)的空战仿真,评估包括飞机、发动机、火控雷达和机载武器系统等性能的综合空战效能,是美国和俄罗斯从研制第三代战斗机(如F-15和F-16、米格-29和苏-27)开始采用的重要手段.其中单机空战仿真主要研究航空技术对飞机空战效能的影响,而多机空战仿真则研究飞机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