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传回的音乐信号被湘西、海南两个测控站接收并录制成磁带,随后被专机送往北京,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同时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8月初,美国宇航局研制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它是美国第七个火星着陆探测器、第四台火星车,也是世界上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至今,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期间,"好奇号"一直前进着,它穿过盖尔陨坑的平原,来到5.5千米高的夏普山下,截止今日,它已经行驶超过了17千米。那么在这五年  相似文献   

3.
北京时间2008年5月26日上午7时53分,“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在火星的北极,它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分析火星上的水,并且探测土壤是否能承载生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已经向火星发射了十几个探测器,美国航宇局(NASA)还在2004年的航天  相似文献   

4.
欣然 《太空探索》2007,(1):44-47
今年10月4日是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50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前,苏联用一颗其貌不扬的卫星敲开了太空之门,开辟了一个人类发展的新领域。在那颗光辉的小球推动下,半个世纪以来,全球的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取得了辉煌惊人的巨大成就,相继发射了各类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和宇宙探测器。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表明,航天技术已经在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带动高新技术产业腾飞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一种造福人类的手段,成为一个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为纪念人类的第一颗卫星发射50周年,本刊特辟《天路星桥》专栏,回顾世界航天50年来发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和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2000年10月,第一批航天员进驻国际空间站,这也被认为是国际空间站开始运行的标志,至今已经过去整整20周年。关于这个巨大的空间设施,各路媒体从一开始就进行了密集的报道。航天爱好者们对它的参数、舱段如数家珍。所以,本文打算为人们展示国际空间站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真相。  相似文献   

6.
正缘起"鹊桥"升空了。5月21日5时28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人类首个以月球背面为目标的探测任务——嫦娥四号探月工程,就在此刻迈出了第一步。人类对月球渴望已久。千百年来,这个人们熟悉又陌生的、"阴晴圆缺"的球体带给人们无尽想象,甚至寄托着人们的"悲欢离合"。人们尝试通过肉眼或者机械镜头接近它,虽然美国已经成功踏上了它的领地,但"月之暗面"的谜题从未有人揭晓。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一致,它只能永远以同一面朝向地球。虽然难以看到,月球背面的科学探  相似文献   

7.
读者园地     
《太空探索》2003,(12):28-29
空天飞机 大家都认为航天飞机是最先进的航天工具。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航天飞机从1981年首飞到现在已经20岁了。对于现在最先进、最成熟的航天工具来说,它已经接近“廉颇老矣”的岁月了。不过,它已经有了“接班人”了。那就是继航天  相似文献   

8.
亚洲卫星电视市场随着亚太通信卫星公司(APT)的进入而形成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 APT成立于1992年。它计划在1994年7月发射其第一颗卫星Apstar-1,以打入目前由香港亚洲卫星公司(Asiasat)和它的最大用户“星-TV”卫星电视台所统治的卫星电视市场。APT已经为Apstar-1列出了一个阵容强大的用户名单,其中包括电缆新闻网、ESPN、发现号电视台等。据西方卫星通信专家分析,亚洲2号卫星(Asiasat-2)的推迟发射,为Apstar-1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初,第7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强大阵容参展,占据了航天展馆的半壁江山。航天科技集团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已经在国内多次展出,大家比较熟悉,然而轨道舱实物却是第一次对公众展示。不但普通观众对它很有兴趣,很多其他展商的代表也围着轨道舱反复观看,不少外国观众还与之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50周年。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但是,它对人们的启示、鼓舞则是永远不会消失的。1963年初,中央专委下达了我国首次核爆炸任务,国防科委要求中国科学院承担光热辐射和多项力学参数的测试任务,提出测量方案并研制、提供所需的测量仪器。当时原子弹的研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但原子弹  相似文献   

11.
徐菁 《国际太空》2005,(8):22-24
自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太空探索新构想以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探测计划,其中包括“无人月球探测计划”(RLEP)。RLEP的第1个项目已经确定,就是研制“月球勘测轨道器”(LRO)。LRO计划于2008年10月15日发射,它将是NASA重返月球迈出的第一步.将为未来人类探索更远的宇宙空间铺平道路。图1为LR0设想图。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机毁人亡事故后,人们从专家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中认识了一种少听说的科技产品——防热瓦(隔热瓦)。其实,从投入使用的第一天起,防热瓦就已经成为航天飞机一种不可缺少的“铠甲”,20多年来,它一直在为航天飞机“保驾护航”。当年驾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相似文献   

13.
徐菁 《太空探索》2006,(1):40-41
全球已经掀起了探月热,欧洲的SMART-1已进入月球轨道;中国正在研制嫦娥-1号卫星;印度将通过月球初航1号卫星考察月球。而在美国,自从2004年1月布什宣布新太空设想以来,美国航宇局制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探测计划,其中包括无人月球探测计划,该计划的第1个项目已经确定,就是美国新型绕月卫星——“月球勘测轨道器”,该卫星计划于2008年10月15日发射,它将是美国重返月球迈出的第一步,向来来人类探索更远的宇宙空间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4.
《太空探索》2011,(1):36-37
夜空中除了月球之外,最明亮的物体是什么?太阳?这不是脑筋急转弯!金星?这个答案已经OUT了!2009年3月,在增添了新的一组太阳能电池板后,国际空间站超越金星,成为夜空中第二明亮的物体,仅屈居月球之后。假如今天地球上的文明突然毁灭,文明的进程重新来过,新文明的"古代"天文学家一定会对夜空中那个每92分钟就绕地球一圈、亮度超过金、木、水、火、土五颗星的"星体"充满了敬畏之心。在新创造的神话中,这颗"星体"所代表的神灵一定地位显赫。这样一想,国际空间站还真是人间奇迹,足以代表我们这个文明的最高成就。它的确很高,在地表之上360千米的太空中,而且从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航天员踏入空间站,开始长期驻扎算起,国际空间站连续载人飞行已经过了10年。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十周年已经算人到中年,该是对它的表现做一次中期总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1 中国为什么要搞载人航天工程 □□现代航天事业自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在这几十年中,航天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这几十年的发展程度超越了过去几百年的发展。而载人航天已经逐渐显示出更为强劲的发展趋势,其意义越来越明显,世界大国都在倾力加入这个行列。 1.1 国家地位需要 载人航天技术属于世界上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技术带动工程,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程度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它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  相似文献   

16.
士元 《太空探索》2011,(4):34-35
上世纪50年代末的政治、军事、科技以及感情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导致正常的科学规程被打破了,竞争意识似乎占据了主要地位,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获得的利益已经相当可观,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将会带来更大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个理论影响深远,以至于一部非常有名的美剧直接用它作了自己的名字。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种看法是错的。大爆炸并不是宇宙的真正起源。或者说得更准确一点,大爆炸并不是宇宙诞生后发生的第一件事。当前的科学研究已经毋庸置疑地证明,在宇宙大爆炸之前一定还  相似文献   

18.
太空武器已成为现代国家谋求未来战争主动权的重要工具。虽然目前尚无一个国家拥有真正的天军。但我们相信,在21世纪初将有可能出现第一支天军。美国在这方面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晓月 《国际太空》2005,(10):24-24
据《新科学家》报道,第一批月球“殖民者”可能不是人类,而是弹跳能力极高,一蹦就能超过1000m的机器人。雷神(Raytheon)公司的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绰号为“月球企鹅”的新型机器人,有朝一日,借助一组小型火箭助推器,它可以在月球崎岖不平的表面穿越危险的陨石坑和高高的山脉。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多国研究小组于2001年8月3日宣布,研究人员第一次用架设在地球上的望远镜看到了那个被天文学称为宇宙黑暗时代的迷雾———恒星和星系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开始发光。如果这一发现经得起其他科学家的检验,那么它将意味着人类已经观测到了宇宙在星光和其他辐射开始弥漫天空时所发出的第一缕曙光。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理查德·埃利斯博士说:“这是恒星诞生的时代。”埃利斯本人并未参与此项研究工作,不过他认为多国研究小组的发现“非常令人振奋”。宇宙的“黎明”是参与斯隆数字天空测绘计划的科学家观测到的。雄心勃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