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粉末冶金、注射成型和增材制造等先进制备技术,以其特有的少切削、无切削、节能、环保等优势,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金属粉末作为重要原料,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零部件的性能,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总结了主流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包括水雾化法、气雾化法、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和组合雾化法,主要介绍了其雾化原理、影响因素、优缺点及研究现状,并对雾化法制备金属粉末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实验和数值计算方面,阐述和总结了低温推进剂射流雾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射流雾化机理及形态进行了分类,重点从对比常温流体与低温流体射流雾化特征参数不同的角度,梳理了射流雾化方面的数值研究方法,并介绍了低温射流雾化的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扰动破碎机理仍是最广为接受的理论,而超临界工况下射流雾化形态不符合现有的射流雾化分类;数值计算方法逐渐由流体体积法和水平集法向直接数值模拟转变,对闪蒸现象的建模是研究重难点之一;低温流体射流喷雾实验数据匮乏,需通过丰富测量手段,提高测量精度的途径获得完整、准确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从理论及试验二种途径研究二元空气雾化喷嘴内液膜的形成,沿程变化和雾化。 理论分析是有根据地设想一个雾化物理模型,对二元非稳态Navier-Stokes方程进行了求解,并得到液流速度、液层厚度等的关系式,以及分析了液膜雾化条件,并得液滴平均直径关系式。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摘要说明理论分析过程及其所得结果,简要地介绍试验内容,其中包括自制的激光测雾仪测量雾滴直径,脉冲激光显微摄影技术拍摄雾化过程细节,以及电阻法及投影法测量液膜厚度。 试验结果得到液膜沿程厚度的半经验式和各参数对雾滴直径的影响关系,并证明了理论符合试验。  相似文献   

4.
杨立军  刘陆昊  富庆飞 《航空学报》2021,42(12):624974-624974
本文总结了有关非牛顿流体射流雾化特性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预测非牛顿液体射流初次雾化失稳特性的理论方法,介绍了有关非牛顿流体射流初次雾化的实验现象和特性参数。当射流初次雾化的过程结束后,破碎产生的液滴会在高速气流中发生二次雾化。随后,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非牛顿流体液滴二次雾化实验研究的相关进展。分析了液滴二次雾化的实验现象,总结了不同种类液滴二次雾化过程中所研究特性参数,如破碎模态、临界韦伯数和初始变形时间等随来流气体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基于液滴二次雾化物理过程所建立的预测喷雾场液滴平均粒径的雾化模型。最后,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给出了非牛顿液体射流初次雾化和二次雾化实验研究的后续重点研究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造喷嘴雾化模糊关系矩阵,建立了描述喷嘴雾化特性的模糊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对不同工况下的空气雾化喷嘴,离心式喷嘴雾化特征进行了理论计算,通过聚类,对5种实验工况进行了分类,计算的分类情况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对空气雾化喷嘴,离心式喷嘴不同实验工况的雾化效果进行了正确的评判。  相似文献   

6.
邓甜  张新晨  汤振  李亚轩 《推进技术》2022,43(7):291-298
在高气液动量比的空气雾化流场中,液滴和液丝从液核剥离的过程具有高自由度、分布密集的特点,传统理论模型难以对其准确预测。本文对结合大涡模拟方法的随机雾化模型进行优化,在初始雾化过程,提出使用液滴统计平均温度来表征液滴碰撞统计学特性的改进方法。液滴的统计平均温度分别采用气液相对动能模型的粒子追踪法和亚网格动能模型的粒子追踪法。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气液雾化随机模型预测密集型空气雾化流场,大幅改善了传统雾化随机模型在初始雾化区域过预测的缺陷,平均动能的相对误差为15.5%,平均索特尔直径的相对误差为7.2%,与未改进前的模拟结果相比,误差降低了41.1%和15.0%。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喷雾张角模型对雾化流场预测结果的影响,分别将实验所得经验公式法、相界面气液动量平衡所得模拟法与亚网格动能模型的粒子追踪法结合。结果表明喷雾张角经验公式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在平均索特尔直径预测方面准确性提高了17.3%。  相似文献   

7.
气体雾化技术已被用于研制和开发多种高性能快速凝固体末材料。本文介绍了一台哈尔滨工业大学自行研制的多功能超音雾化快速凝固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制备快速凝固合金粉末或雾化沉积毛坯。  相似文献   

8.
气体雾化技术已被用于研制和开发多种高性能快速凝固粉末材料。本文介绍了一台哈尔滨工业大学自行研制的多功能超音雾化快速凝固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制备快速凝固合金粉末或雾化沉积毛坯。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深对燃油喷嘴雾化特性的研究,通过先进设备来研究雾化质量,从而为喷嘴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实验依据,这种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介绍相位多普勒激光测速仪测试原理以及燃油喷嘴雾化实验过程,通过对燃油涡流喷嘴在不同压力下雾化特性的测量,得到了喷嘴雾化直观的试验结果,从而为喷雾特性的理论研究提供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0.
刘志刚  王家骅 《航空动力学报》1989,4(2):127-129,198
雾化槽所特有的液膜翻越现象,使液膜在运动中其面积不断扩大,厚度不断减小,在失稳雾化时,产生良好的雾化效果(工作过程见图1)。因此,了解液膜的分布,测量液膜的厚度和波动,对掌握雾化槽的雾化机理,确定液膜变化与雾化质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液膜翻越造成测试上的困难,以往的研究工作均未对雾化槽的液膜厚度进行测量。本文利用电阻导纳法,测量了雾化槽的液膜厚度和波动频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液氧和气态甲烷的低温同轴喷雾燃烧试验,试验使用了光学诊断方法如阴影法和火焰分光光谱法记录了试验中的喷雾和火焰信息,讨论了不同燃烧室压力和喷注无量纲数如韦伯数(We)和气液动量流率比下的雾化和火焰稳定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燃烧室压力对射流雾化和火焰稳定有显著影响,增加燃烧室压力有利于火焰稳定于靠近喷注器面的地方,研究中没有发现火焰吹离距离和韦伯数之间有明显的关系式。液氧射流核心长度随气液动量流率比的增大而下降。雾化质量对液氧/甲烷同轴喷雾的火焰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动轮廓方法(ACM)原理,将ACM延伸开发应用到雾化锥角的测量领域.经过调试,ACM成功捕捉到了雾锥边界以及喷雾矩在喷口后一定位置处出现的收缩特征,准确地获得了雾化锥角.验证结果显示:ACM获得的雾化锥角数值与阴影法测量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5%.基于ACM提取雾化锥角方法的应用可以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度的同时降低工程应用成本.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速气流中横向射流雾化实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超声速气流中的横向射流雾化过程进行研究,在直连式实验台上进行了超声速气流中的横向射流雾化实验,并对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超声速来流的马赫数为2,实验喷雾的动压比范围为1.~11.7,实验工质为水.采用纹影法对射流雾化过程进行了拍摄,得到了有雾化的超声速流场结构和穿透深度拟合公式.同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计算方法对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雾化模型采用了一种新型K-H(Kelvin-Helmholtz)和R-T(Rayleigh-Taylor)混合模型,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液体环二次破碎所形成云雾区基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破碎是液体抛散,破碎和雾化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过程直接影响到雾化液滴尺寸的分布。本文介绍了可移动式无膜激波管工作原理和在这种新实验设备上进行光学测量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有/无凹槽通道内煤油超燃雾化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超燃流场中雾化煤油液滴直径分布,针对有/无凹槽(L/D=3)直通道,对煤油在超声速气流中的雾化过程进行了测量。利用纹影法得到雾化流场波系结构,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得到煤油扩散范围,基于激光前向散射原理的激光粒度仪,得到液滴直径分布。结果表明,当来流和喷射条件相同,平板通道内的煤油射流穿透深度略大于凹槽通道。液滴直径呈在截面中心小、外侧大趋势,沿外侧的液滴直径波动较中心区大。煤油距喷口30 mm处已完成雾化,雾化区的液滴Sauter直径为4~8μm,凹槽对煤油穿透深度和雾化尺寸无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发动机燃料喷射雾化特性,运用PDPA和激光全息术对喷嘴的燃料雾化粒子场进行测量。简要介绍了两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激光全息术测量结果的精度。最后在风洞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喷射燃料粒子场测量。  相似文献   

17.
气泡雾化喷嘴液雾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连捷  俞刚 《推进技术》2003,24(4):348-352
为了研究静止空气中气泡雾化喷嘴的液雾特性,利用粒子多普勒分析仪(PDA)和Mie散射显示法,对气泡雾化喷嘴在水压2.5MPa和3.4MPa条件下,较宽气液比范围内的液雾的张角、粒度及速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水压、气液比、两股射流相互作用对液雾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对液体射流的雾化具有较大的增强作用,同时发现存在-临界气液比(介于3%~4%之间),当气液比达到临界值后,射流的雾化突然增强,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刘祺  夏津  黄忠  钱勇  具德浩 《推进技术》2021,42(2):362-371
为探究航空发动机离心式喷嘴的喷雾宏观特性,通过将该喷嘴在高温高压定容弹中进行喷雾过程的实验,并结合阴影法与纹影法进行光学测量.首先以水作为射流工质,观察不同喷射压力下水进入大气环境中的雾化角变化,发现喷嘴结构对雾化角有着重要影响,最大雾化角与喷嘴出口的导流结构夹角相等.其次以正癸烷作为工质,通过不同环境压力和温度下的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对当今国际上喷嘴雾化研究和技术发展情况进行综述与概括的第一部份,主要介绍航空燃气轮机喷嘴的发展。后面还将继续缩述喷嘴的试验技术,试验方法的研究,加工工艺对喷嘴雾化影响的试验及非航空用喷嘴的发展。同时还要介绍我国的喷嘴研究在国际上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气雾化法制备CuNiMnSi合金粉末.探讨了雾化喷嘴、过热度、导液管内径、雾化压力对合金粉末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延长雾化喷嘴导液管至负压区,控制合适的长度及内径可有效地减少堵塞及反喷现象.随过热度的提高,粉末的粒度呈下降趋势,其中,过热度从250~300 K时变化比较显著,其平均粒度明显降低.导液管内径为3mm时,粉末颗粒有良好的形貌,粒度分布均匀.增加雾化压力有利于提高细粉收得率,适宜压力为2.8~3.2MPa.随着导液管内径的增大,粉末颗粒的尺寸增大,均匀性、球形度和表面光滑程度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