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通产省已经同联邦德国研究与技术部达成一项协议,日本将参加联邦德国的空间实验计划,以促进空间工业的应用。联邦德国政府计划在一九九一年前利用“空间实验室”进行了三次实验,而在一九八八年进行其中的第二次实验时,日本将租用“空间实验室”的部分空间进行自己的实验。实验的详细内容将由半导体界和生物工艺学界的公司确定,一九八八年日本第一名有效载荷专家还将在美国“空间实验室”上  相似文献   

2.
1991年6月美航宇局(NASA)发射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同时推进日本的最初载人航天实验计划——日本空间第一次材料实验(FMPT),已选定由毛利卫担任有效载荷专家。他进入空间飞行,宣告了日本载人空间科学技术开发的正式开始,他也是这方面的第一个开拓者。女航天员向井千秋和另一名航天员土井隆雄为后备。他们3人是从533名应征者中经3次淘汰选拔而选中的优秀人才。毛利卫生于北海道,现年42岁,1975年在北海道大学研究院进修,1976年在南澳大利亚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1982年任北海道大学工程学  相似文献   

3.
日本首批三名有效载荷专家(PS),自1985年11月成为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NASDA)的职员以来,已逐步进入正式训练阶段。训练大致分为下述几项:(1)一般教育训练学习有关空间科学、空间工程学、空间医学的概要,提高英语水平。(2)实验训练在日本国内,由各项实验的实际研究者讲解有关 FMPT(第一次材料实验)各项  相似文献   

4.
1神经实验室计划概要神经实验室计划是在1990年前美国总统布什确定的“脑研究10年计划”的基础上,由美航宇局(NASA)和美国全国卫生研究所(NIH)共同合作的计划。该计划将利用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进行空间环境下的脑、神经科学领域的实验。预计包括“空间实验室”在内的数次飞行实验。该计划要求世界各国在提供实验装置的同时征集实验课题,并通过国际合作予以实施。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提供实验装置,并派研究人员参与实验。NASDA认为,应继续利用日本第一次材料实验(***T)、第二次国际微…  相似文献   

5.
日本空间开发活动的最高裁决机构——空间活动委员会8月8日宣布了初步制定的1988年1月日本一名有效载荷专家参加美国航天飞机飞行所要进行的空间实验项目。这些项目是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特设的预选实验项目委员会从1979年6月就开始研究后才提请空间活动委员会批准的。  相似文献   

6.
美航宇局于1984年9月27日宣布,印度空间部已经接受美航宇局的一项提议,同意派一名有效载荷专家参加1986年的航天飞机飞行。印度卫星-1C 将在那次飞行中发射。美航字局说,印度的有效载荷专家将由印度空间部的空间研究组织派选,可能是一名工程师或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自1985年2月和8月日本分别成功地发射了两颗探测彗星的行星 A 和 B 以后,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在积极参加美国空间站计划的同时,正设计自己的空间实验室,使之与美国空间站对接,并由日本宇航员和有效载荷专家负责空间材料加工、半导体元件及医药生产,同时也加快研制两种新的中大型运载火箭 H-Ⅰ及 H-Ⅱ,大力研究和发展各种应用卫星和科学卫星。日本的这些空间活动动向意味着日本空间计划要进入一个新阶段。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对早期空间规划作了重大修改,着重于以下六个方面的空间活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四月,航天飞机将装载欧洲的综合性“空间实验室1号”飞往宇宙。“空间实验室1号”是美国航宇局和欧洲空间局合作研制的。此外,在实验阶段,日本和印度也将参加。目前正在为一年零几个月后的正式试验稳步而顺利地进行准备工作。装载“空间实验室1号”的航天飞机有六名乘员,将从肯尼迪宇宙中心发射到高度为250公里、倾角为57度的轨道,连续飞行七天。六名乘员中除船长外,有一名驾驶员,两名飞行计划专家、两名实验专家。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开发太空资源,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等单位最近联合确定了一项新的微重力材料加工实验计划,该计划得到了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的批准。它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MASER进行材料加工实验在1989年瑞典发射的小型火箭MASER上搭载一部实验设备,进行材料加工实验。这一实验计划由日本航空宇宙工业会负责实施。 2.IML(第一次国际微重力实验计划) 这是由美国的NASA、欧洲的ESA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共同参加的国际合作开发计划。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具体负责这一计划的实施。 3.FMPT(第一次空间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10.
空间实验室是航天飞机携带的一个多用途、可反复使用的国际性研究设备,其首要的飞行任务是培训有效载荷专家。为此美国航宇局指定把4名科学家培训成为空间试验室~3的有效载荷专家。这4名科学家是:  相似文献   

11.
美国空间服务公司计划在今年11月发射第2枚星火火箭,进行商业性亚轨道微重力试验任务。第一枚星火火箭是在3月29日发射的。空间服务公司现经营三种型号的星火探空火箭,并计划再增加两种或更多型号的火箭。星火-1火箭可载454公斤有效载荷,微重力时间为5分钟;它若载90公斤有效载荷,微重力时间可达9分钟。有效载荷用降落伞回收。星火-1型为两级火箭,第一级用的是莫顿·锡奥科尔公司的TX664发动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电气公司黑田隆二去年底发表的“日本主要空间开发计划”一文介绍,日本正在积极研制一颗可提供空间微重力环境,用于尖端技术产业开发、不载人、可回收的空间实验装置,即返回式卫星。这颗卫星将于1993年用宇宙科学研究所的M-3SⅡ火箭发射到高度为250公里的圆轨道上,工作约一周时间后按预定计划回收(回收舱重800公斤),在日本本土上实现软着路。西德参加了这颗星的部分研究工作。可回收有效载荷舱由热防护罩、观测仪器安装平台、各种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3.
1985年10月在巴黎召开了一次有关法日空间设备研制计划的情报交流会议。法国国家空间中心主任详细地介绍了法国的小型航天飞机研制计划,日本则详述了它的重型H—2运载火箭性能及研制进展情况。这次会议引起国际公众注目,成为日本与欧洲国家的密切联系的动向。法国要求日本联合研制法国的小型航天飞机,可载六名宇航员和4.5吨有效载荷,用“阿里安-5”发射,九十年代中期发射,到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俄两国的航天协议,今年11月,一名俄罗斯航天员将参加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飞行。这是两国首次交换航天员,参加对方的载人航天飞行。两名俄罗斯航天员季托夫和克里卡列夫,自1992年11月以来,一直在美国休斯顿的约翰逊空间中心进行选拔训练。谁作为主航天员参与发现号航天飞机飞行,谁作为候补航天员,将在今后2~3个月内决定。在以往的历次有外国航天员参加的航天飞机飞行中,外国航天员只限于操作有效载荷,并授予有效载荷专家的称号。但对于俄国航天员,却破例作为任务专家,可以操作航天飞机的各种系统。 11月联合飞行小组的指令长、美国航天员C·博尔登希望这次飞行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地球资源卫星,载有合成孔径雷达,作为日本发展其空间观测技术以及改进有源微波敏感器有效载荷计划的一部分,定于1990年发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开始研究所要派遣赴美的约50~100名地面人员工作组,参加1991年7月用美国航天飞机进行的第一次材料加工实验计划(FMTP)。因为进行该空间实验,实际上是日本包租整个航天飞机,这样在美国,日本要有许多辅助人员,负责操作和管理实验。在赴美工作组中,将不仅有宇宙开发事业团的人员,而且也有来自其他组织的人员,例如,有制造实验设备的公司人员。该工作组将协助美国航宇局工作。派遣人员的最后人选将于1990年春定出。  相似文献   

17.
在航天飞机的第二次飞行中,美国计划把OSTA-1(空间和地球应用办公室1号)装在哥伦比亚号的货舱中,作为航天飞机的第一个正式有效载荷。OSTA-1是约翰逊空间中心经管的对地观测实验项目,它将为未来石油和矿产资源的空间探测奠定基础,并将提高美国的空间遥感能力。OSTA-1实验的另一目的是验证航天飞机能否成为对地观测的试验平台。 OSTA-1重2542公斤,由五种遥感器和两个较小的系统组成。五种遥感器将安装在英国航空公司研制的U形货架上,并用螺栓固  相似文献   

18.
日本计划从1986年进入对 ETS-6卫星的详细研制阶段,并计划在1992年用日本的第一枚 H-2火箭将这颗卫星送入轨道。卫星是2×3×2.8米的箱型。卫星内装载的有效载荷、推进系统和电子设备总重  相似文献   

19.
德国空间机构(DARA)已遴选6名航天员候选人,其中1992年搭乘和平号空间站的有2名,同年底搭乘美航天飞机从事“空间实验室D-2”实验的有效载荷专家(PS)为4名,这4人中有1名为女性。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下: ·搭乘和平号空间站的航天员候选人是R.埃尔瓦德(物理学家)和K.迪特里希(空军飞行员)。届时将根据发射前他们的健康状况决定由谁进入太空。考虑到苏联方面训练课程通常要求2年,因此,他们先在  相似文献   

20.
美空军的空间试验计划(STP)随美国军事空间活动的增加而扩大。目前美空军正准备进行更加广泛的科学和技术实验,从金爪激光定位技术试验到航天飞机目标测量计划,涉及许多学科,如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无线电技术、红外、紫外及X射线天文学,还有空间电子设备技术等。 STP原则上是发射国防部的有效载荷,但也包括航宇局和其他部门的以及联合实验项目。STP的空间实验方式有如下几种: 1.在“专门”的STP卫星上进行,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