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希 《中国航天》2010,(10):23-24
<正>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前夕,中国探月工程原总设计师、现高级顾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院士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就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08,17(3):28-28
2008年4月2日,《航天器工程》编辑部拜访了嫦娥一号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为他带去了最新一期的院庆专刊,并表达了编辑部对他最诚挚的敬意。欧阳院士与《航天器工程》期刊的缘分可谓由来已久,他曾经在《航天器工程》尚未全国公开发行前就在上面发表文章,介绍嫦娥一号一期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6):607-607
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嫦娥三号"将首次开展着陆器和月球车的联合探测。下一步的深空探测主要是开展月球、火星、金星、小行星、木卫及太阳太阳系空间的探测活动,其中最主要的是开展月球和火星探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3,(4):6-7
“探月工程一期的关键技术都已基本解决,我们整装待发。”近日,在北京国家天文台的办公室里,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他兴奋地说,虽然探月工程还在等待国家正式立项,但相关科技工作者已经为此奋斗了3年多了,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探月工程的启动阶段。 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悬挂着大幅的月球地貌图。欧阳院士指着这张彩图向记者表示,探月工程启动后,3年之内我们就可以把中国的月球卫星送上太空。紧接着,带着五星红旗的中国登月车也将踏上月球。  相似文献   

5.
正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杂志对孙家栋院士进行了专访。采访中,孙院士讲述了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那段峥嵘岁月,并  相似文献   

6.
今年,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和期盼的“嫦娥”一号即将奔向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月球,现代航天科技将对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嫦娥奔月”进行一次真切的演绎与诠释。在这期《“嫦娥”奔月》专题里,我们将为你讲述“嫦娥”一号探月的神话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叶培建,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曾任我国第一代传输型侦察卫星系列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为我国第一代长寿命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研制,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并任太阳同步轨道平台首席专家;探月工程立项后,叶培建院士担任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主持制定了嫦娥一号卫星技术方案,为首次绕月探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3,(4):4-5,9
2月28日,前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宣布,由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担任中国探月筹备工程总指挥,航天科技集团高级顾问孙家栋院士担任该工程总设计师,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由此,中国的探月工  相似文献   

9.
正栾恩杰,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工程管理专家,曾担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杂志对栾恩杰院士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栾院士回顾了中国航天60年走过的辉煌历程,对探月工程的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发展、航天强国梦的实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9月4日举行的首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上获悉,即将软着陆月面的“嫦娥三号”将携带多种“独门武器”,实现多项首次探测。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院士介绍,“嫦娥三号”着陆器上除了装配有各种照相机外,还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月球上观测恒星、星系和宇宙。  相似文献   

11.
正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他长期从事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领域的开拓者。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后,欧阳自远院士积极参与并指导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制订,具体设计国内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以及探月二期、三期的方案与科学目标,为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做出了贡献。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杂志对欧阳自远院士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摘自太空网2007年3月30日报道]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郑永春助理研究员在发表的论文中提到:今年下半年发射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选用的科学探测仪器有6套24件,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伽马/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等,这些设备在中国都属首次使用,有的是世界首创。“嫦娥一号”将携带这些先进设备完成4项科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易林 《航天》2014,(1):F0002-F0002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怀抱“玉兔”月球车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嫦娥三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尊敬的黄伯云院士、高瑞平副主任、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们刚刚度过建国64周年国庆长假。今年,对于我们中国航天来说,可谓喜事连连:上半年我们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胜利返回;9月我们中国宇航学会成功举办了第64届国际宇航联大会;“嫦娥三号”也即将发射。在这个大背景下,来自全国众多研究院所、高校的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来到举世闻名的岳麓山脚下的中南大学召开“2013年探月工程与空间环境、新材料研讨会”,更显得这次会议的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我谨代表中国宇航学会向大会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5.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1):23-23
2007年1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总体部、《中国国家天文》杂志等主办部门在国家科学图书馆展示了第一幅月面图像局部区域的假彩色地形图、嫦娥一号CCD相机三部摄像头拍摄的三条连续的二维影像和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的飞行效果图。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于2018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18年8月15日,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活动首次公布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外观设计构型。截至目前,我国探月工程已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试验任务。自2013年12月15日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到2016年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10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继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之后,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行者,又踏上了奔月的征程。在嫦娥二号任务中,中国航  相似文献   

18.
《航天》2009,(7):52-52
缪印堂先生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先进科普工作者、艺术教育家.近年以来他目睹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实现航天员自主出舱.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一系列壮举。  相似文献   

19.
正一月球探索现状1中国月球探测进展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截止2018年底,先后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试验器、"嫦娥"四号5个探测器(不含"鹊桥"中继星),顺利完成了无人探月三步走的"绕月"和"落月"任务。  相似文献   

20.
杭添仁 《航天员》2014,(6):40-43
2014年10月24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嫦娥”5号试验器成功发射升空,大家都亲切叫它“小飞”。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提供技术支持。11月1日,“小飞”的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首次再人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实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可靠飞行、精准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