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它具有高精度导航定位、短报文通信、精密授时等特点。自开通以来,“北斗”系统已经在我国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森林防火、通信、电力调度及救灾减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激励、示范项目的开展和联盟与产业园的涌现,促进了“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4月20日17点06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卫星成功定点于预定轨道。4月1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二颗卫星。该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4次远地点变轨和4个批次定点捕获,该卫星于4月20日成功定点。从今年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组网高峰期。预计201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前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3.
《国际太空》2012,(1):48-48
2011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新闻发布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当天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并公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测试版)。  相似文献   

4.
刘佳 《国际太空》2011,(6):50-55
2011年5月18-20日,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科技部、国防科工局等单位主办,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承办。本届会议旨在加强学术、技术、理论和应用创新,从而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和卫星导航理论进步,以及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国内从事导航系统研究、建设和应用的领导、专家,以及美、俄、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导航系统官员和学者等约150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  相似文献   

5.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导航系统应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作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之一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根据目前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状况和"北斗"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我国"北斗"的发展应用建议,以期对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市场推广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张雪松 《太空探索》2012,(11):10-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航天系统的重点工程,也是世界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进度和成熟度上远远不及美国GPS和俄罗斯格罗纳斯(GLONASS),但我国在人力和物力上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给予了大力支持,其进度要领先于欧洲的伽利略系统。2011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北斗系统的首次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试运行,同时公开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测试版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ICD),标志着北斗系统开始走向开放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雨水 《太空探索》2010,(4):62-63
2010年1月17日零点1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0年宇航发射取得了开门红.按照总体规划,2012年前后,预计将有10颗以上的组网卫星完成为亚太地区提供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到2020年左右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菁 《国际太空》2013,(4):26-3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服务;第三步,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目前,"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星座拥有14颗卫星在轨运行,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已将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作为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是我国自行建设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定位和通信系统。它能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目前系统服务区覆盖我国和周边地区,可以保证我国重点用户在导航定位方面不依赖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或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卫星导航定位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初步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截至2012年2月已成功发射了11颗"北斗"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国际上几个主要航天开发国家和区域组织都建立了或正在部署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如美国拥有已经部署完成的全球覆盖的卫星导航系统—GPS系统和部署完成的星基增强系统"广域增强系统"(WAAS);俄罗斯拥有已经部署完成的全球覆盖的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系统和正在发展的星基增强系统"差分校正和监测系统"(SDCM);欧盟正在发展其全球覆盖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Galileo)导航卫星系统和正在发展的星基增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太空》2010,(12):53-54
<正>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CSNC)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加强理论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理论进步;加强应用创新,促进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将特别邀请国外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领导和卫星导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会。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9,(7):9-9
5月2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召开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后续方案阶段启动工作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稳步快速推进,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将于明年建成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中国正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03年,建成由3颗  相似文献   

15.
<正>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17颗卫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体制、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英文缩写为BDS)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  相似文献   

16.
卫星导航系统传感器故障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感器是卫星导航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故障的检测和识别对提高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卫星导航系统传感器故障识别方法。首先采用T-S模糊模型描述卫星导航系统,然后应用全解耦奇偶方程的方法进行故障检测,并利用卡尔曼滤波器进行故障参数识别。仿真结果表明,针对导航系统中多个传感器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此方法能有效检测故障,并能准确识别故障参数。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发布会召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地面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介绍北斗三号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一周年有关情况。北斗系统全球覆盖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向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4.0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服务体系(1.0版)》等文件,这些文件的中英文版也已在北斗系统政府网站同步上线。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英国脱欧一大后果,欧盟24日宣布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安全监控中心从英国迁至西班牙。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拥有两个安全监控中心,"主中心"设在法国首都巴黎,"副中心"设在英国南部的斯万威克,两个中心携手确保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第8颗北斗卫星的成功发射入轨后,与在轨的多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组成基本系统,已经具备在星座覆盖范围内提供连续的、稳定的、全天候的基本服务能力。那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定位精度和未来发展如何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星导航发展中的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都十分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