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7,(11):46-48
嫦娥1号要去月宫巡游,探取月亮的宝贵信息。当她来到月球轨道时,地面上必须有一个"管家"告诉她怎样使用各种科学探测仪器;当她把探测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当美国的航天飞机进入飞行试验阶段时,苏联又重新研制一种能把近200吨有效载荷送进近地轨道的大推力运载工具,这是西方情报研究专家们分析研究了来自各方面的证据之后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并把这种运载工具命名为G—1型“超级”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3.
张京 《航天员》2013,(2):44-45
自行车、壁球.旅行、阅读、飞行……没有她不衷爱的,没有她不擅长的,凯瑟琳·沙利文就像是一个游走于天地之间的浪漫诗人,吟赋着对生活的炽热;天文,地质、海洋……都是她热衷于钻研的,因而凯瑟琳·沙利文又像是一个埋头于科学研究的苦行僧,简短的头发.爽朗的笑容,眉宇间闪烁着理性的光辉,探索着自然的真理。人生的旅程只有自己一步一步地践行,才能领略沿途旖旎的风光,沙利文就是这样一个行动派。  相似文献   

4.
欧空局首位空间站指令长比利时航天员德·文的妻子莉娜,是一位标准的西方美女,她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出生于莫斯科,1992年移居荷兰,在莫斯科动力工程大学获得工程硕士,工作后又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还赴美国深造拿到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她的工作经历也很丰富,先后从事过运动和广告设计工作,还曾参加过俄罗斯第一届职业网球锦标赛。但她更热爱载人航天事业,长期从事欧洲和俄罗斯的载人航天合作项目。正是航天工作经历使她与丈夫喜结连理。她兴趣广泛,特别在语言学、艺术和心理学上有一定造诣。这位优秀的航天员"家属"前不久出版了专著《倒计时,记丈夫出征之前》,从一个航天员妻子的角度描述了丈夫执行任务期间的种种感受、体会,以独特的视角给大家呈现出一个动人、真切的故事。今年,她随丈夫访问中国,第一次踏上了她向往已久的神秘东方土地,感慨颇多。特撰写文章,与我们的读者分享她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踏足寄托了中华民族多少情思的月球,实现了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个人类第一次,任务的成功在为航天强国建设踏出重要一步的同时,也再次把我国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GNC)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谈及落月过程,"嫦娥"四号着陆器GNC系统主任设计师程铭说:"虽然攻关的过程艰苦卓绝,但看着美妙的落月过程,我们很自豪!"  相似文献   

6.
《载人航天信息》2009,(3):165-168
早期经历:阿努什毕业后开始在美国著名的通讯公司(MCI)工作(在那里她遇到了她后来的丈夫哈米德&#183;安萨里,他们于1991年结婚。她以自己是伊朗穆斯林和拥有的波斯祖先为荣)。1993年,当电信产业超常发展时,她劝说她的丈夫哈米德&#183;安萨里和她的内弟阿米尔&#183;安萨里利用他们的积蓄和公司退休帐号共同创立了电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7.
<正>不到两年后,欧洲的"罗莎琳德"漫游车将从名为"哥萨克舞"的一个俄制着陆平台上驶出,踏上火星的红色土壤。欧空局近期宣布用英国已故女科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的名字把定于2021年初登陆火星的一辆漫游车命名为"罗莎琳德"。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所开展的研究为后来确定DNA结构发挥了关键作用。2019年3月21日,欧空局官员又宣布将把"罗莎琳德"带到火星的着陆器命名为"哥萨克舞"。"罗莎琳德"和"哥萨克舞"一同构成了欧俄合作"外空火星"项目的第2阶段任务。该项  相似文献   

8.
访月之旅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张陪伴我多年的躺椅上,窗边放着一盆金色的小花,它多么的灿烂,望着它,我又回想起40年前的那段往事。那是一段多美好的回忆,她的微笑,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9.
刘苗 《航天员》2013,(5):72-73
1959年在纽约玩具展览会上诞生了一个明艳动人的万人偶像,她就是芭比娃娃。从此,她风靡全球数十年而不衰,她是美丽与梦想的象征。她那百变的造型,漂亮的服饰是女孩子心中的时尚风向标;她那变幻丰富的职业与身份角色也给予了女孩们努力实现梦想的正能量。她身上总是散发着浓郁的与时俱进的气息。最近,一款为纪念“好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一周年,由美泰公司与NASA联合打造的“探索火星的芭比娃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H-2火箭将于明年2月进行首次发射,从而将使该国成为另一个能提供通信卫星商业发射服务的国家。H-2火箭的第一级发动机今年以来已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地面试车,为明年的首次发射铺平了道路。但H-2计划目前面临着又一个新问题,这就是如何降低成本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日本目前的目标是把H-2的成本降低25%~30%,但  相似文献   

11.
《航天员》2014,(5):78-78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读到了这本宝蓝色封页的期刊,就这样,此后的每一期我都会很认真的阅读、咀嚼。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想把自己对这份刊物的一些想法写下来。 航天员,一个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一个我们渴望而又不可及的名字。自2005年以来,《航天员》杂志为我们对这些陌生而又渴望了解的名字一一解析、作答,为我们揭晓航天员荣光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从航天员到中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用她的脚步见证了中国航天史上历史性的一刻。在每一张照片里,在每一个镜头中,她都面带着微笑,用玫瑰般的笑容为浩瀚的太空添彩,展示着中国女性的风采。微笑。这是她脸上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东方一剑 《航天》2010,(8):41-44
从2005年2月26日,日本用H-2A火箭把多用途运输卫星-1R送入太空起,H-2A一直保持了百发百中的记录。2009年,又成功发射了新型运载火箭H-2B,使日本运载火箭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坚持以提高素质为宗旨,把校内课堂教育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提高教师人文素质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把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孙铭华 《航天员》2008,(6):40-41
200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过完她10岁生日。十年,几多机遇,几多挑战;十年,这不只是一个数值。从以往的的经验来看,它仍将是一个充满艰险的、"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广西航空航天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经过10年的努力,10年的耕耘,她已深深扎根在广西这片热土之中,对广西航空航天知识的普及和航空航天科技学术交流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广西航空航天界广大科技工作者营造了一方能够展露自己才华的园地.回顾走过的10年风雨,展望下个世纪的历程,广西航空航天学会是怎样认识自己的过去?她又该如何开拓自己的未来呢?为此,笔者访谈了学会理事长韩济.  相似文献   

17.
天浪 《航天员》2009,(5):62-63
这是一种神奇古怪的天体,它在一般光学观测中只是一个光点,看似恒星,却又不是恒星;它的光谱似行星状星云,但又不是星云;它发出的射电信号类似星系,却又不是星系,基于这些特点,天文学家称它为“类星射电源”,又叫“类星体”。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卫星从地面上送入轨道,或由轨道上降落到地面,经历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了多种多样的动载荷的作用。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卫星结构设计应是一种动态设计。但因为动态设计的方法不成熟,又很费时间,所以过去经常把动载荷换算成相当的静载荷,然后按静态去设计。过去大部份结构部件是按静态设计的。但是对于有些特殊部件,很难把动载换算成静载,而不得不直接依据动载进行设计。例如东方红一号卫星拉杆天线的结构强度,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四月的窗外,已是莺飞草长,春暖花开。与往年不同是,这个四月于我来说,又显得那样的特别和喜庆,因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迎来了她四十华诞。作为一名在中心工作了近三十年的  相似文献   

20.
陈小春 《航天员》2009,(6):74-75
航天员到了太空,一般都吃地面早已加工好的罐装食品,还有少量袋装新鲜水果蔬菜,各种饮料也都经过脱水处理。如果一位爱好美食也会厨艺的人上了空间站,那他(她)在吃饭上面,又有什么讲究呢?如果他(她)不甘单调的食品安排,想自己烹饪一顿自己想吃的美味,他(她)又会如何尝试?是否能如愿以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