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航天运载器控制系统飞行试验外、遥测数据信息管理及数据处理而研制的一个大型智能化的计算机软件,为运载器飞行试验的结果分析及制导精度的鉴定工作提供了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2.
X—33可复用运载器验证计划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力 《中国航天》1999,(4):19-22
996年7月,美国航宇局和洛马公司签订了一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验证协议。根据协议,洛马公司将研制一种可复用运载器技术验证飞行器,并进行飞行试验,以为研制和经营可完全重复使用的实用型运载器进行技术上的准备。该验证机代号为X33,而最终要研制的实用型...  相似文献   

3.
正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5月23日成功地进行了其可复用运载器项目下的首次亚轨道试飞。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研制一种两级入轨的有翼可重复使用运载器。ISRO为此制订了包括4项飞行的试飞程序,以期逐步考核该运载器的各项飞行特性以及最终要使用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技术。这4项试飞分别称为"高超音速飞行实验"(HEX)、  相似文献   

4.
空天瞭望     
<正>印研制可复用运载器据印度媒体3月28日报道,印度正在研制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科学家已构想出一种有翼式"可复用运载器技术验证机"(RLV-TD),而这是研制两级入轨完全可复用运载器的第一步。印空间研究组织在其最新推出的年度报告中称,它已设想出一系列技术验证飞行任务。该机构称,RLV-TD  相似文献   

5.
作为推动载人飞船研究的第一步,到达低地球轨道的低费用运载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降低研制费用的关键因素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降低研制风险。基于以上的程序,一份关于应用起飞助推器的单级入轨(SSTO)火箭发动机运载系统的报告已经完成,而且起飞助推器似乎可以降低技术难度,并且增加研制单级入轨运载器的可能性。翼艇——一种在水面上航行的有效的运载器,它可在海面上空几米处飞行,速度可达0.4M,由于其负重快速飞行能力及似乎低的技术研制风险而被选中作为起飞助推器。在参考文献4中提到应用同样的运载器可以完成洲际飞行任务,几次常规的洲际飞行将减少操作系统费用。目前的研究包括系统确定、弹道(轨道)分析和接口确定。  相似文献   

6.
赵新 《中国航天》2014,(1):46-47
制导与控制系统是运载火箭的大脑与神经中枢,承担着实现运载火箭飞行轨迹、姿态以及轨道精确控制的功能,保证运载火箭沿预定的轨道稳定飞行,确保航天运输器将卫星、飞船、空间探测器等飞行器准确送入预定轨道,降落在指定的位置。在嫦娥三号探月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控制系统研制团队,担负着运载火箭整个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包括制导系统、姿控系统、箭上综合、地面测发控系统4大系统设计,以及飞行软件、测发控软件编制与验证,仿真试验、综合试验等大型试验。  相似文献   

7.
阿丽安5型火箭的第二次和第三次鉴定飞行试验的成功是欧洲未来太空运输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型运载器和它的演变型将在后十年的航天发射市场占据领导角色.进一步的改进需要有突破性的设计概念变革;只有以部分或全部可重复使用性为基础,才可能降低成本:可以预计在2015年左右阿丽安5的后继型必定可重复使用.相应地,所需的几项新技术主要涉及气动热力学、先进结构和材料、可重复使用动力系统,健康诊断系统等.为此,ESA 已建议未来运载器技术计划(FLTP)的目标是:确认运载器可重复使用性的优势;鉴别、开发和评估新一代低成本运载器研制所需的技术;精心编制地面和飞行试验与验证大纲,要求在运载器研制阶段和进一步进行验证试验之前可达到足够的置信度;通过分析候选的运载器方案及技术研究项目的综合。为拟于2007年启动的下一代运载器的欧洲研究计划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FLTP 的目的在于借助于三项中心工作解决以上问题:系统概念研究技术开发地面及飞行验证试验技术要求在对未来任何欧洲主要新型运载器研制作决定之前,第一阶段持续三年时间的一项两阶段研究计划将会获得对未来运载器系统构型、可行性和总体优势的清晰了解.  相似文献   

8.
再入试验运载器就是根据战略武器和空间技术研制中再入飞行试验的需要,在成熟的运载技术基础上组成的一种廉价的试验运载工具。它以特殊的飞行弹道,投送缩比的或全尺寸的试验载荷,模拟各种再入环境,  相似文献   

9.
新一代低成本、高效可重复使用的组合动力运载器是未来航天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组合动力运载器由于具有飞行包线大幅扩展、自主可靠性要求高,以及强耦合、强不确定性、约束条件苛刻等特点,使得控制系统设计更为复杂和困难.虽然控制理论界和工程界已对运载器的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方面开展了众多有价值的研究,但更大空域、更宽速域的组合动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工业界提出新型运载器方案在政府不大可能为直接研制先进的下一代运载器大量投资的情况下,美国的一些公司最近提出了几种过渡性的运载器发展方案,以期提高美国现有一次性运载器的现代化水平。这种做法从财力上说要比研制先进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更易承受,后者需耗资...  相似文献   

11.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目前正在研制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这种运载火箭将用于从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发射印度遥感卫星。本文概述了PSLV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空气动力学、推进、飞行程序与弹道、运载器性能以及导航、制导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面对运载火箭飞行控制软件规模和复杂程度急剧增加、研制周期越来越短的现状,如何运用新的软件开发模式替换传统的研制模式,来提高飞行控制软件的研制效率已成为当前的研究重点。应用可重用软件开发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软件研制效率,对提高运载火箭飞行控制软件的设计质量和缩短研制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可重用软件开发技术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一种运载火箭飞行控制软件可重用架构设计方法,从而用于提高设计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对运载火箭飞行控制软件研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3,(3):39-42
2003年2月1日失事的哥伦比亚号是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而美国航天飞机尽管尚未达到完全重复使用,却是世界上第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自美国航天飞机20世纪80年代初投入使用后,迄今除美国外只有前苏联于1988年进行了一次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无人飞行试验。然而,有关可复用运载器的各种设想和研制计划却在各空间大国此起彼伏。可以说,可复用运载器代表了航天运输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孙捷 《中国航天》1992,(6):19-23
美国火箭公司研制的阿奎拉火箭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混合推进系统的航天运载器,能把1450kg的有效载荷送入低地轨道。这种火箭成本低,可靠性和入轨精度高,生产、处理和飞行安全。本文介绍了该火箭的特点、构造和性能,特别是混合推进系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运载器电气系统的数字化,给出研制过程中层次的划分、研制的关键环节及相互关系,并对运载器电气系统的数字样机技术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进行扼要的分析,最后给出完整的应用系统框架结构。为运载器的数字化研制作了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正>印度"静地卫星运载器"(GSLV)2型运载火箭8月27日在斯里哈里科塔岛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了"静地星"6通信卫星。这是采用印国产低温上面级的GSLV-2型火箭的第三次研制性飞行,也是整个GSLV系列火箭的第9次发射和第5次研制性飞行,代号GSLV-D6。该型火箭2010年4月首飞时因国产上面级液氢涡轮泵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型固体运载器一级飞行段姿态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结构质量、提高运载能力,某小型固体运载器采用复合材料箭体结构设计方案和静不稳定气动设计方案,运载器具有较大的挠性,一级飞行过程中,由于稠密大气的影响,结构和控制耦合现象明显,对控制系统设计提出巨大挑战;同时,控制系统还面临发动机结构引起的干扰、风干扰、质量质心时变特性以及气动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带有主动振动补偿和漂移控制的Backstepping控制器,通过滑模观测器估计低频弹性振动的影响,并给予补偿,采用反演控制技术设计非线性鲁棒控制器,以适应系统中存在的较强的不确定性,确保在一级飞行过程中的全局渐进稳定,提供可选择的漂移控制通道,修正由于风干扰引起的横向、法向漂移。通过运载器飞行仿真环境验证了控制器性能。Montr Carlo仿真结果表明,在各种干扰影响下,所设计的非线性鲁棒控制器的姿态跟踪误差不超过2°,控制舵偏角不超过5,°满足总体方案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国际市场需要,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进行技术进步和创新.二十世纪90年代初,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下简称洛马公司)制定的运载器发展战略目标是依靠技术进步降低发射费用,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宇宙神Ⅲ(Atlas Ⅲ)的研制为提高运载器性能迈出了第一步,于2000年初进行了首次飞行.继下一代运载器宇宙神Ⅲ之后将在2002年研制出宇宙神V.这一系统比现有各系统能在更大范围内满足用户需求,且进一步降低发射费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宇宙神Ⅲ的技术进展及现有宇宙神与未来宇宙神V之间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龚春林  韩璐  谷良贤 《宇航学报》2013,34(12):1592-1598
根据RBCC动力系统工作原理,分析了RBCC运载器上升段轨迹特点和设计矛盾。针对此类飞行器工作模态多、冲压模态约束条件复杂、传统优化模型无法求解其全局最优解的问题,以Radau伪谱法为基础,建立了基于混合积分变量的全程最优轨迹求解模型,并引入连接条件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处理RBCC运载器多段飞行轨迹约束条件,克服了传统建模方法的不足。采用50km、Ma8运载任务算例校验优化模型,优化结果显示,所研究模型符合RBCC运载器工作特点和任务需要,可快速求解此类运载器上升段最优轨迹。  相似文献   

20.
麦道宇航公司于4月3日首次公开展出了为战略防御计划局研制的德尔它特快飞船的试验机DC—X。这种试验机将从6月份开始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一系列的飞行试验。德尔它特快飞船是一种可多次重复使用的单级入轨、垂直起降航天运载器。这种运载器在再入大气层后需进行一次翻转机动,然后垂直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