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二维测量系统的测量误差主要由两个导轨的五个自由度误差和测头误差组成。给出了误差的数学模型,论述了误差的测量、修正及误差修正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经过对误差分离技术理论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对误差补偿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多点法测量形状误差的补偿控制系统。通过补偿主轴径向误差运动,提高了工件的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  相似文献   

3.
三轴转台误差对加速度计误差模型系数标定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精确地在三轴转台上标定惯性组合中的加速度计,建立了三轴转台的误差模型,推导了加速度计输出与转台误差、加速度计安装误差间的关系,分析了转台误差对加速度计输出计算精度的影响,建立了转台误差与加速度计误差模型系数的标定误差之间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转台误差对标度因子KI以及交叉耦合误差KIO、KOP、KIP影响较大.文中方法对确定转台的精度指标和进一步提高惯性仪表标定精度以及误差补偿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最小二乘法评定圆柱度误差的理论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最小二乘法评定圆柱度误差的理论与算法,并对圆柱度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给出了误差分离的定量计算公式,将其分离成形状误差、参数误差和方向误差,并指出了每种误差的补偿原则。所推导的数学模型简单、明了,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叙述了在高频电压测量和校准中的若干主要误差,其中对加载误差、传输误差、波形误差和寄生调制引入的误差作了较全面、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因影响定位误差因素较多而不易对机器人定位误差进行准确标定的问题,首先建立了基于雅克比矩阵的机器人全闭环定位误差数学模型;然后给出了用于分析各因素单点敏感度的机器人单因素微分定位误差及相对单因素微分定位误差公式;接着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了能全面反映机器人定位误差分布的姿态样本空间并基于区间概率密度给出了单因素综合微分定位误差及相对单因素综合微分定位误差公式;最后通过仿真分别分析了机器人各因素对其定位误差影响的单点敏感度及多点综合敏感度,为进一步进行机器人定位误差的标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因影响定位误差因素较多而不易对机器人定位误差进行准确标定的问题,首先建立了基于雅克比矩阵的机器人全闭环定位误差数学模型;然后给出了用于分析各因素单点敏感度的机器人单因素微分定位误差及相对单因素微分定位误差公式;接着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了能全面反映机器人定位误差分布的姿态样本空间并基于区间概率密度给出了单因素综合微分定位误差及相对单因素综合微分定位误差公式;最后通过仿真分别分析了机器人各因素对其定位误差影响的单点敏感度及多点综合敏感度,为进一步进行机器人定位误差的标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三点法EST测量直线度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三点法误差分离技术测量回转体素线直线度误差的原理,分析了参数选择、测头间距误差、传感器标定误差、工件安装误差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探讨了对信号谐波和测量噪声的抑制措施,以提高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线性协方差方法的交会对接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线性协方差分析方法和蒙特卡罗仿真相结合,按交会任务和飞行特征把交会过程分为变轨飞行、自由飞行和中途速度修正三种特征段,研究了状态误差的传播规律和交会过程中各种误差对交会对接精度的影响。在变轨飞行段,分析了追踪航天器的姿态误差、控制系统性能状态估计误差,以及目标航天器轨道摄动对状态误差传播的影响。在自由飞行段,分析了追踪航天器估计状态误差的先验值和测轨误差对状态误差传播的影响。在中途速度修正段,分析了追踪航天器姿态误差和控制系统性能误差对状态误差传播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误差分析方法设计合理,可以指导交会对接的轨道设计工作,能对已经设计好的交会策略进行误差分析和设计验证。  相似文献   

10.
MEMS陀螺标度因数误差分析及分段插值补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动态条件下,标度因数引起的误差是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陀螺主要误差源之一.为了提高陀螺精度,基于内框驱动式硅MEMS陀螺误差机理,分析了标度因数常值误差、非线性误差以及不对称误差的物理起因,构建了标度因数误差数学模型,提出了对陀螺标度因数按照角速度大小分段插值的补偿方法,消除了转速引起的陀螺标度因数误差.试验结果表明:MEMS陀螺标度因数误差高达4053.2(°)/h(1 σ ),采用分段插值法补偿后陀螺误差减小到79.0(°)/h(1 σ ),补偿精度比一次拟合及分段法分别提高了15.4倍和7.5倍,验证了MEMS陀螺标度因数误差模型的正确性,证明了标度因数实时分段插值补偿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星间时标误差的自主测量对于中国自主研发地球重力卫星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利用双向时间传递法实现重力卫星时标误差的自主测量, 设计了测量方案, 建立了包含卫星运动导致的链路非对称、电离层效应、设备零值以及随机测时误差在内的测量模型. 结合地球重力卫星相关特性, 分析了时标误差测量中各误差源的影响及相应的误差校正方法. 以GRACE重力卫星为例, 利用提出的方法和校正措施, 星间时标误差自主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62ns, 其中误差主要来自系统零值标定误差和随机测时误差.   相似文献   

12.
在交会对接的自动寻的阶段, Hill制导的精度受多种误差因素的影响。介绍这些误差因素,并着重研究了导航误差和控制误差与瞄准点误差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基本分析公式。根据误差公式, 研究了如何通过设计交会轨迹来减小这两项误差对终端精度的影响。结合一种典型的 V bar 接近轨迹, 给出了仿真结果; 结果同样适用于 R bar 接近。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的空间位姿误差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了五参数模型作为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根据相邻构件间的误差传递关系,应用位姿建模矩阵法建立了机器人的位姿误差模型,并编制了基于C++的位姿误差分析软件.利用所编制的误差分析软件,针对一6-DOF空间摄像机器人具体实例,计算分析了参数变化对机器人的末端位姿误差的影响规律,并绘制了该机器人的等误差曲线图.通过所建立的五参数误差模型和分析软件,可以直观地了解机器人机构的误差分布情况,便于合理地使用机器人或进行机器人机构误差的校正.研究结果为机器人的误差补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VC环境下捷联惯导系统误差建模与仿真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捷联惯导系统误差来源,构建了由器件误差、安装误差及初始条件误差共31个误差源组成的捷联惯导系统误差模型.为提高代码重用率,在VC环境下建立仿真平台,并通过调用Matlab引擎,用图形化方式量化了各种误差源对导航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仿真平台能够提供高效的误差分析手段,可为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分配和器件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经纬仪水平测角误差的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经纬仪水平测角时的误差组成,为了更精细地分离各误差成份提出了 谱分析法,并对引起测角误差的主要分量进行了误差修正。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 法与传统的一次水平测角极限误差相比,可以获取更详细的误差,并可大大减小经纬仪使用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掩星大气探测反演原理,研究了影响系统产品精度的误差源,并对多普勒观测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变化误差、多路径误差、卫星质心变化误差、导航卫星钟飘、卫星姿态变化误差和精密定轨速度误差进行分析,根据工程实现可行性提出了系统误差分配建议,为掩星大气探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直线度误差的平均值及其极限误差问题;提出了各采样点示值数据图形相对于评定基线不同分布时的直线度误差的极限误差的分析计算方法,给出了计算实例,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钟差和卫星位置误差对脉冲星方位误差估计的影响,设计了两步卡尔曼滤波(TSKF)算法。首先,介绍了脉冲星方位误差估计的传统模型,并通过分析和仿真验证了钟差、卫星位置误差以及2种误差同时存在时会使脉冲星方位误差估计结果产生较大偏差。其次,在传统的估计模型中加入了钟差和卫星位置误差,并将钟差和钟差变化率增广为新的状态量,从而推导出包含2种误差的新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的完全可观测性;根据该模型并按照两步卡尔曼滤波原理,得到了TSKF算法的步骤。最后,通过仿真表明:在钟差和卫星位置误差同时影响下,传统脉冲星方位误差估计算法偏差较大且发散;TSKF算法则能够有效隔离2种误差的影响,使赤经和赤纬误差估计达到0.2 mas之内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误差修正技术在电子经纬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经纬仪三轴误差及其性质并采用误差分离方法将其求出,给出了水平角和垂直角的误差修正公式,讨论了电子经纬仪采用误差修正技术以提高水平角和垂直角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经纬仪水平测角时的误差组成 ,为了更精细地分离各误差成份 ,提出了谱分析法 ,并对引起测角误差的主要分量进行了误差修正。实际测量数据的分析表明 ,该方法与传统的一次水平测角极限误差相比 ,可以获取更详细的误差信息 ,并可大大减小经纬仪使用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