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2年初秋,经过长途旅行,我们到达列宁格勒.裘民川和我被分配到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接我们的车子特意绕道涅夫斯基大街和花园街,让我们领略一下列城风光。列宁格勒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太美了.能在这样美的环境里学习真是太幸福了.报到注册后,校方让我们到宿舍去找“国民党”,我为之一惊。原来“国民党”在俄文里是宿舍管理员的意思。与我同宿舍的是建筑系四年级的波里亚、二年级的来自匈牙利的约瑟夫和同班的来自乌克兰的托利亚.托利亚高大憨厚,我和小个子瓦洛佳经常联合起来和他摔跤,都轻易地被他摔倒在地.  相似文献   

2.
姚爱英 《航天》2011,(7):13-13
“尊敬的航天员叔叔,我们是嘉兴市阳光小学的学生。我们想问一下,给我们写信的德米特里·康德拉吉耶夫航天员叔叔现在还在国际空间站吗?他现在好吗?,他什么时候还能给我们写信?”“尤里叔叔和马克西姆叔叔!你们是我们的偶像!你们什么时候也能来嘉兴,来我们阳光小学做客!”  相似文献   

3.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所具备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月球会议开幕式的午宴后,我们有幸采访了欧空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让·雅克·多尔丹局长的健谈和对国际合作的丰富经验及热切渴望让我们印象深刻。这已经是他第十次来中国了,问及他对中国的印象,他说:“中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中国的太空计划令人记忆深刻!”同时他对中国航天界的工作成果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在太空领域是一个大国,在太空发展计划、地球探测及定位、航空航天、载人飞行等方面做得很好,并且努力地拓展项目的外延。  相似文献   

5.
太空镜头     
丹·塔尼是国际空间站上的随机工程师,在空间站进行过4次太空行走,绕地环行时拍了大约6000至7000张照片,目前与妻子和两个孩子在休斯顿生活。2008年2月,在国际空间站上生活了4个月后,他为NPR(美国国内公用无线电台)的一档节目“我相信”投稿,将稿件的录音传回了地球。他在太空告诉我们:他看到了完整的、唯一的地球。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6.
雷锋、张海迪……这些光辉的名字曾经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热血沸腾,他们指引着我们把宝贵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新时代的青年人需要新的指引,时下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一个朴实的、有些傻里傻气的年轻军人的名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他就是“傻子”许三多。我们因“傻”而感动,因“傻”而动容。他的“傻”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7.
前言钱学森同志是我所崇敬的学长和挚友,我们在学生时代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共同的在音乐和摄影艺术方面的爱好,这就加深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此文是献给我们在学习时代,以及于十六年后在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回到祖国,并做出了重大贡献时代之间的友谊,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8.
许涤新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生前他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十分关心和支持。今年是许老逝世五周年,我们谨将他所著“广义政治经济学”第三卷中有关发展航天工业一节的摘要以及他儿子许嘉陵同志写的一篇回忆文章一并发表,以资纪念。本文标题系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9.
从本期开始,我们连续刊登《遥测设备可靠性讲座》,每期一讲,预计今年第4期结束。以后各讲的题目是:第二讲“可靠性设计”、第三讲“可靠性试验”、第四讲“可靠性管理”。何国伟同志是航天部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他对可靠性深有研究,著述甚多。我们相信他的讲座会受到读者普遍欢迎。由于篇所限,未能深入。我们的目的是给读者以基本知识,同时也引起对产品质量可靠性更大的注意。欲深入研究本课题,请参阔有关专著。读者对本讲座有何意见,请随时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0.
欧空局航天员弗兰克·德·文1961年出生于比利时.虽然年近50.但看起来非常年轻.体形保持的相当好。当我们在一家咖啡馆见面进行采访时,他看起来竟然像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德·文不是比利时的首位航天员.但是他在比利时甚至整个欧洲依然声名显赫.因为他是欧洲有史以来的首位国际空间站指令长。  相似文献   

11.
读书     
《航天员》2011,(2):80-80
"一个好的科学作品,应当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新思想,能有助于我们对已有知识的理解。科普书籍激发了人们从事科学工作的热情,同时也给其他领域的人带来快乐和灵感。"——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马丁·里斯《第一入:尼尔·A·阿姆斯特朗的一生》(First Man:The Life of Neil A.Armstrong)简介: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  相似文献   

12.
拍摄照片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是照片主角、摄影师。技术不是很专业,对照片要求不高的我们可以随意地用传统相机或相对比较方便的数码相机甚至是手机来进行拍摄。但是,在遥远的太空,在以每小时28967.4千米的速度飞行的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是如何拍摄照片呢?卢杰在他的太空日记中讲述了空间站上的拍照设备,以及他所掌握的不同于地面的拍摄技巧。  相似文献   

13.
开创刊发布会那天,我们特意邀请了尚志。尽管我在网站上多次看过他的照片,见到本人我还是没有认出来。冒冒失失地走上前,问了一句:“请问您是……”“这就是飞船系统的总指挥尚志啊!”随行的人惊讶地看着我,我极窘迫地抬头看了看尚志,他冲我点点头,温和地笑了一下,那天之后,这个笑容就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邀请尚志在《航天员》杂志上说说他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洪菁菁 《航天员》2008,(5):30-31
张瑶的笑容和刘伯明的极其相似,安静而活泼、踏实又幸福,俨然成了舒服的自处。自得其乐的人说起话来也娓娓道来,慢慢的、淡淡的,不经意间,已然是篇美好的故事:"我们俩是老乡,又是一所中学的,他比我高两届。我母亲当时是中学校长,刘伯明高二时,母亲代过他们班语文课,当时他就给母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考上飞行员也是我母亲送他去的。从那之后的五六年间,他一直和我母亲保持通信,汇报学习和工作,谈人生、谈理想。有一次,我母亲就问他有对象没,想找个什么样的。他说还没有,找个能独立理家的就行。"说到这儿,张瑶的脸上多了一抹灿烂。  相似文献   

15.
在1985年国际遥测年会(ITC)上,Fairchild Weston Systems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遥测专家O.J.JUD Strock作了一个《Future Telemetry Trends》的重要报告。这个报告没有写成文章、只有一个很详细的提纲,而且在本届ITC会议录中也没有收入。我国参加1985年ITC会议代表团在会后访问他所在的Faichild westen Systems公司时’专门就这个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与Strock先生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座谈。请Strock先生详细讲解了许多问题。当我们问到这个报告的背景情况时,Strock先生说:这个报告所提出的遥测各方面的发展趋势,是针对“星球大战”和新技术革命对遥测所提出的任务而提出的;这个报告是和美国军方、各有关厂商及用户商讨后写成的。下面我们根据Strock先生的原提纲以及和我们座谈时所讲解的内容,编译整理成这份材料,供同志们参考。在编译中,先把Strock先生《Future Telemtry Trends》的每一条内容译出来,再在后面把他和我们座谈时讲的内容补在后面,并在这些内容前面标以“*”号,以示区别。标“*”号的这些部分,是根据当时Strock先生讲的意思整理的,难免有不准确之处,仅供参考。在编译时,我们在一些地方还加了一些注释。  相似文献   

16.
“暴政”这个词语有时被用来形容君主的统治,也有时被人用来形容大自然的魔力。大自然的规律有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就好比一个封建帝王一样,对于他的旨意,我们只能遵守,抗拒则死。因此,规律就代表了人类对这些无法控制的力量的理性认识。在人类试图制造出机械,让人类挣脱地球的束缚,走向太空的时候,亦是如此。如果我们想进入太阳系,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些规律,并想出办法来利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07,(5)
这是一个大意外,大惊喜。通过辅导员孙锦云老师的联系,我们竟然来到了中国的射击馆。要知道这可是明年北京奥运会的射击比赛用地,一般是不对外开放哦,我们是第一批参观者!第一批!天哪,我们还见到了王义夫,就是那位六次参加奥运会的射击元老,听说他还当选了国际射击联合会评选的"终身射击冠军"!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来到航天城家属公寓楼时,看到一位身高一米八左右的青年男子正站在家门口热情地迎接我们。他就是刘洋的丈夫张华。他热情而随和,进屋后.我们的访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2001年6月。军校刚刚毕业的刘洋被分配到驻汉空军某部,就在这一年,张华认识了刘洋。  相似文献   

19.
波特 《航天》2011,(4):16-17
好事多磨 "是时候了,它们已经工作了很长的时间,创造了神话般的成就。我们会期待着它们带着荣光退役,然后下一代飞船的时代开启。" 迈克尔·巴勒特这样评价航天飞机,他是本次"发现"号航天飞机任务的队员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戴维洛奇是当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兼评论家,因其特殊身份,其作品中涉及到了形形色色的文学理论.近十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他的小说创作多有评论,但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的尚不多见.本文将从女权主义中"自我"和"他者"的观点评析戴维洛奇的<换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