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据业内人士预计,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数达1亿,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对大湾区城市间或城市内的直升机通航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未来3至5年内,大湾区直升机需求量将会达到1000架。随着直升机服务的普及化、平民化,大湾区城市间迎来通勤"飞的"时代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2.
薛海鹏 《今日民航》2014,(Z4):74-81
正在中国,即便低空管制相对严格,私人直升机市场仍有发展,且呈逐年攀升趋势。将缓慢拥堵的地面交通转化为快速畅通的空中飞行,公务直升机在中国的业务需求正逐渐加大,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城市。"随着民用直升机引进速度的加快,国内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大陆在民航局正规注册的民用直升机达到450架。"  相似文献   

3.
复合式直升机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首先根据旋翼技术的特点和复合推进方式的不同,将复合式直升机分成5个类别,分别对5类复合式直升机的发展历程做了扼要介绍。然后,通过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需求的发展分析,将复合式直升机的发展归纳为5个阶段,总结了国外复合式直升机的型号发展过程和规律。最后,结合国外发展复合直升机的经验,以及中国直升机技术水平、科研机制的特点,针对中国复合式直升机技术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速直升机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根据高速直升机的技术特征和构型特点,将高速直升机分为复合式、倾转式及停转式3种类型。在梳理3类高速直升机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高速直升机的型号与技术发展规律。根据当前中国的直升机技术水平,提出了实现中国高速直升机跨越式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现代直升机先进技术的三个方面;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直升机动力学和复合材料在直升机上的应用。此外,在文的开头,介绍了世界上直升机生产的一般情况,而在文的末尾,谈了一些对直升机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直升机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内地民用直升机数量共计909架,涵盖70种机型。作为世界领先的高科技集团,泰雷兹一直致力于支持中国直升机行业的发展。中国直升机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内地民用直升机数量共计909架,涵盖70种机型。2017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共引进97架民用直升机,同比增长54%。中国市场当前对高性能、多用途的直升机需求尤为迫切。除了森林消防,直升机也是紧急医疗救援、警用执法、油气作业、电力作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现代化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7.
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无人直升机的现状、分类和发展趋势。立足空军现有直升机装备情况,总结了不同作战任务下无人直升机的使用问题,并对空军发展无人直升机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研制新型直升机,必须重视对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本文简述了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的重要性及与固定翼模型风洞实验的区别。根据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的特点说明了开展旋翼风洞实验对风洞、模型及实验设备的特殊要求、着重说明直升机旋翼实验台是进行旋翼风洞实验必须的基础设备。同时对国外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回顾了我国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及与国外的差距。并对型号研制必须进行的一些风洞实验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世界直升机市场随着国际形势、军事力量和民用事业的发展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依托这些规律就可以对整个直升机市场做出一定的预测.本文从军用市场、民用市场两个角度对各大直升机制造企业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直升机市场做了有根据的预测,以期对未来市场形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直升机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的旋翼技术和构型不断出现,对直升机噪声研究需不断深入和更新。本文首先概述了旋翼(尾桨)的噪声产生机理和传播规律,并扩展到存在复杂气动或噪声干扰的共轴刚性旋翼高速直升机和倾转旋翼机;接下来介绍了直升机飞行噪声测量进展,已发展成多种测量方式作为降噪设计的验证和评估手段;然后综述了降噪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旋翼被动降噪技术已在直升机领域得到大量应用,直升机噪声水平稳步降低;变转速控制技术和低噪声轨迹优化技术逐渐走向成熟;旋翼主动降噪技术更多地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需在驱动装置、控制规律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最后总结了直升机降噪设计现状,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国家加快深化改革,推进低空空域开放,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民用直升机飞行人才培训事业前景广阔。本文在对国内直升机培训的基本情况与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新津分院的培训历史、特色优势、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瓶颈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直升机飞行人才培训事业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直升机线路老龄化引发故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尔206是美国贝尔公司在OH-4A轻型观察直升机的基础上发展的轻型多用途直升机,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线路老化问题引发故障逐步增多,线路的检查与处理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直升机维护实际出发,对线路老化引发的故障进行分析,总结出按照线路维修规范操作,定检维修中重视导线检查的方法,这将对提高直升机维护质量、保障飞行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国新近发展的直升机噪声预估系统——ROTONET,指出了各阶段的ROTONET系统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着重分析了MD500E和SA365N-1直升机的飞越噪声计算和试验的对比结果,以说明该系统的有效性,并表明美国在直升机系统噪声预估技术方面的现状。最后对目前正进行的第四阶段ROTONET系统的研究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借鉴国外先进的直升机飞行程序设计经验,通过分析直升机对于飞行程序的特殊要求,选择适合直升机的PBN导航源和导航方式。同时简要介绍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直升机飞行程序特点。阐述星基增强系统对于直升机飞行程序带来的影响。对比传统的直升机仪表进近程序和基于GNSS的直升机进近程序在规范和运行上的区别与特点,体现基于GNSS的直升机飞行程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我国直升机旋翼结冰风洞试验需求,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大型多功能结冰风洞研制了直升机旋翼模型结冰试验系统,发展了旋翼模型结冰风洞试验方法和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规范了结冰试验的流程,能够安全可靠地开展旋翼模型结冰试验研究.通过开展国内首次直升机旋翼模型结冰风洞试验,研究了典型工况下旋翼模型的结冰特性,获得了结...  相似文献   

16.
智能旋翼—一种极有前途的直升机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直升机旋翼各片桨叶后缘安装主动控制附翼(ACF)的智能旋翼新概念,发展十几年来,特别是在智能材料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正越来越受到直升机界的重视。本文简要概述了智能旋翼概念的由来、发展现状以及主动附翼控制振动的基本问题,指出该技术是一种具有卓越潜能、极具应用前景的直升机振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技术的若干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直升机技术发展的某些新趋势和新成果,主要包括带弹性铰的铰接式桨毂和无轴承桨毂等新型桨毂;桨叶专用翼型及桨尖形状的发展、桨叶平面形状优化;涵道尾桨和无尾桨等新型反扭矩系统;高阶谐波控制、主动控制襟翼、结构响应主动控制等直升机振动控制新技术;复合材料在旋翼、机身上的应用及其对直升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文中着重介绍这些新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因主减速器引起的舱内中高频噪声是影响直升机乘坐舒适度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主减速器的噪声传递路径出发,梳理并总结了支撑结构、机舱壁板和声腔3方面的舱内噪声控制技术发展状况,包括被动、主动和半主动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直升机型号主要依靠壁板阻振、隔声密封和舱内吸声等被动技术进行舱内降噪,但存在重量、经济性、控制效果等问题。基于支撑结构的减振技术为主减速器高效降噪提供了新思路,结合综合优化技术,已使某些直升机型号达到了商用飞机舱内噪声水平。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较少,需根据国内直升机实际工程应用背景,在噪声传递机理、降噪设计、验证与优化等方面继续发展,形成适用于中国直升机型号研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碟形轴对称无人直升机气动特性的基础上,选择碟形无人直升机总体参数并提出了一个总体方案;给出了碟形无人直升机的飞行性能计算方法;建立了碟形无人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分析碟形无人直升机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并进行飞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碟形无人直升机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直升机操纵稳定性,建立了适合直升机总体设计的操纵稳定性分析模型,通过优化设计选择合适的总体参数和布局参数,以获得优良的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以UH-60A直升机为算例,结果表明该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同时对比经典数值优化算法、智能优化算法和混合优化算法,发现混合优化算法更适合直升机操纵稳定性优化设计模型的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