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上海虹桥机场1986-2014年地面例行观测报告结果对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的多种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虹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气温处于10-15℃之间的概率最高,在气温≤0℃或>20℃时基本不会有低能见度天气发生;近五年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有在"更暖"的背景环境下发生的趋势。低能见度天气下机场主导风向在近年来以偏北风和西南风为主,强度较强的低能见度天气主导风向多集中于偏北和偏南两个方向;风速为0-2 m/s的概率最大,且具有风速越小能见度数值越低的特征。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相对湿度为90%-95%的出现比率最高,随着能见度的降低相对湿度处于这一区间的概率增大,且近五年来机场发生低能见度天气的背景环境趋于"更加干燥"。  相似文献   

2.
应用乌鲁木齐机场30年(1981-2010)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机场低能见度天气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低能见度日数增长趋势明显;造成机场低能见度的主要天气是雾、浓烟和沙尘暴;95%的低能见度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半年,仅有5%的低能见度天气出现在夏半年;近年来大雾和浓烟日数明显增长,沙尘暴日数却明显降低,新疆地区气候向暖湿化的转化可能是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低能见度天气背景下的飞行安全性,以乌鲁木齐机场冻雾天气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乌鲁木齐所处地形对乌鲁木齐机场天气的影响,通过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乌鲁木齐机场气象报文的统计与分析,统计得到乌鲁木齐机场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天气的季节变化、逐月变化、日变化以及持续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乌鲁木齐机场一次大雾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19年上海浦东机场逐时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机场低能见度现象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与地面其他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归纳低能见度天气下各类气象要素的阈值。结果表明:浦东机场能见度月分布呈双峰值特征,峰会出现在9月,1月能见度最低。出现低于2 000 m及以下的能见度时,除12月,其他11个月平均相对湿度均超过了90%。能见度分布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13:00-17:00为能见度的高值区,05:00前后为低值区,冬季低能见度持续时间最长。分析不同等级低能见度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气温在不同月份有较大差异,两者间的相关性最差,其次为风速,相关性最好的气象要素是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虹桥机场近十年75个低能见度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虹桥机场低能见度集中在11月-次年2月,04-08时出现频率最高;低能见度消散速度快于生成速度;低能见度发生前静风突然增多、气温逐步降低、气压振荡走低,低能见度消散伴随风速增大、气温快速上升、气压升高,而相对湿度与气温呈反相关走势,它们的消散过程比生成过程变化的要快。  相似文献   

6.
低能见度灾害天气对飞行安全及航班正常性的影响日益严重。本文利用济南机场2007-2016年逐时RVR和VIS资料,统计分析了济南机场低能见度天气的变化规律,探讨并建立了低能见度天气VIS与RVR之间的替代关系指数VRK。结果表明:济南机场低能见度天气年际变化呈波动振荡减少趋势和准6年周期振荡特征,日均出现时长在增加,多发生于冬季的清晨和上午;分析确定VR200=400 m、VR350=VR400=600 m和VR550=700 m作为济南机场一种新的进出港航班放行决策参考依据,其可靠性达到80%以上;VR技术间接解决了缺乏RVR预测值问题,可有效减缓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的航班延误,提高航班正常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低能见度天气对飞行基本状态的影响、空中领航的影响、飞行员情景意识的影响、飞行员负荷的影响、飞行员决策的影响、导航设备使用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以下应对措施:(1)强化飞行员的自我学习和训练;(2)强化飞行前的地面准备;(3)强化空中偶遇低能见度天气的应对措施;(4)强化管制员对低能见度天气的应对措施;(5)强化运营单位对低能见度天气的应对措施,以期降低低能见度天气对飞行的影响,保证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大连机场2010-2017年各类天气资料,利用spss18.0数据分析软件,研究影响机场春季雾日能见度值变化的因子,所选预报因子包括风向、风速、温度、温度露点差、相对湿度等,通过主成份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预报因子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找出影响春季雾日能见度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影响规律,最终进行残差分析以及方程回代检验和试报。结果表明,显著影响能见度值的气象因子主要有前一时次能见度值、过去1小时内相对湿度变化、前一时次相对湿度和过去3小时风速平均,回归预报方程模型整体显著有效,回代检验和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宁波机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11月19日宁波地区发生的一次伴随人工增雨作业而产生的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典型高架雷暴天气,宁波处在地面冷锋后部200-300 km处,低空西南暖湿急流强迫抬升是主要的触发机制。(2)虽然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等于0 J·kg-1,但是0-6 km深层垂直风切变超过30 m·s-1,为强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维持和发展。探空曲线呈“上干下湿”配置,湿层厚度增加,配合上下层弱的切变辐合,较易诱发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S。(3)雷达回波有明显的“列车效应”,其特征可以较好地反映降水情况,宁波机场出现中等强度以上的雷雨天气,雷达回波强度达到45 dBz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低能见度对机组稳定进近的影响基础上,主要论述了在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如何保证飞机准确、有效地实施稳定进近,安全进入目视条件着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常规天气图、探空图和三维中尺度模式,对大连机场2011年6月29日到7月3日出现的连续4天的大雾低云天气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大雾低云过程发生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密不可分:副热带高压中高层的下沉逆温对大雾低云天气的低层稳定层的产生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它的西进北抬和东撤南退直接导致大连机场上游天气系统三次槽线东移,进而影响本场。近地面层的水汽辐合和弱冷暖气流交汇为大雾低云天气得以维持提供良好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华东地区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MDRS)记录结果,分析了2017年因天气原因MDRS预警启动情况,并根据用户评分对空管中心气象席位服务质量进行初步评估,总结得到如下结论:华东地区因天气原因全年MDRS预警启动69次,其中黄色预警53次,橙色预警16次,未启动红色预警。6月和8月预警次数相对较多,11-12月没有预警记录。导致预警的天气类型主要为对流,其次为低云低能见度、对流和低云低能见度同时发生。预警区域包含浦东机场、虹桥机场、上海终端区、主干航路,其中终端区和航路预警启动较多。时长5-9.9h的预警全年最多,其次为10-14.9h和0-4.9h的预警。为满足用户需求,空管中心气象席位2017年共发布天气通报2 267份,日均发布6.2份,其中6-8月发布数量显著高于均值。与上海终端区MDRS预警相关的首次天气通报,90%以上提前量超过2 h。全年气象席位预报准确性平均得分88.8,"准确"和"较准确"得分占比超过90%,仅考虑MDRS预警启动日则得分74.5,"准确"和"较准确"得分占比超过80%。全年未出现"不准确"得分。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大连机场冬季天气特点做一概述,之后介绍了冬季影响机场的高空环流和地面天气系统,最后介绍了影响飞行的偏北大风、各种降雪、低能见度、低云、雨凇等五种重要天气特点及其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4.
应用干旱风沙区甘肃省民勤2004-2016年逐日24时次地面风场、08时和20时9层规定层高度高空风场以及每隔50 m加密高空风场资料,逐日24时次低云量、能见度资料,1961-2016年日最低气温资料,详细分析总结了民勤地区飞行气象条件,以及主要影响飞行的天气要素时间变化特征,如雷暴、低云量、能见度和沙暴等。得出民勤地区的盛行风向为NW-SE方向,一年中的夏秋季和一天中的上午,气象条件适宜飞行,从而对民勤小型机场建设及开展低空飞行提供良好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现代飞行中,天气是影响飞行安全和正常的最主要因素,而在所有的气象要素中,尤以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最大,在非精密进近中表现更为明显,一个机场的起飞着陆标准就是以能见度和云高的数值来表示的.影响能见度的因子很多,而不同的天气现象由于介质不同,反映在能见度上表现差异很大.本文根据自己在延安机场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地影响能见度的几种天气现象以及在飞行中表现的差异性,对保证飞行安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盲降     
《今日民航》2012,(1):20-20
盲降是仪表着陆系统的俗称。在天气恶劣、能见度低的情况下,它能给飞机提供一个可靠的进近着陆通道,以便飞行员掌握位置、方位、下降高度,安全着陆。根据具体精密度,盲降给飞机提供的进近着陆标准不一样,分为三类:Ⅰ类,前方能见度不低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50米,着陆最低决断高度不低于60米;Ⅱ类,前方能见度400米或跑道视  相似文献   

17.
大雾天气再也不会长时间困住飞机了112月9日记者获悉,经民航总局华北管理局和西南管理局的联合审定后,国航西南分公司执管的39架飞机全部都可以在双流机场低能见度天气标准下运行Ⅱ类盲降.成都秋冬季节经常发生的低云多雾天气长时间。大面积延误航班的现象将得到极大缓解。记者在当天突发的大雾天气中.真切地感受到了Ⅱ类盲降的威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总结了上海虹桥机场趋势预报的气象要素预报方法,并通过天气实例进行分析验证。研究表明,趋势预报是预报机场未来2h风、能见度、天气现象、云四大气象要素的重要变化情况,时空尺度小,局地特征明显;虹桥机场趋势预报中,风的重要变化主要由强雷暴来临、强冷空气南下、春夏季午后局地风突变引起,能见度主要有早晨能见度短时降低、上游平流雾及锋面雾、强降水等3种情形,天气现象主要由雷暴和强降水引起,云主要是降水性低云、平流低云、与雾有关的低云。每种要素的趋势预报侧重点各不相同,数值预报在机场趋势预报领域表现仍不理想,必须充分发挥预报员作用,运用中尺度分析、统计分析和预报经验等方法解决临近预报"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汉机场冬季影响飞行训练的主要天气现象是低能见度,而造成低能见度的重要原因是辐射大雾,它不仅严重影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而且对科学有序地安排飞行训练计划也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准确地预报出辐射大雾的形成及消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由于广汉机场开放的天气标准为800米,且飞行时间基本上是白天(08~18时),所以本文所指的辐射雾是指水平能见度低于800米的大雾,其时间范围为08时至18时.从辐射大雾特征来看,多是出现在稳定气团内,因此冷锋过境不属于本文讨论范围(由于控制气团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同样地,对于降水形成的低能见度,因不是辐射雾,本文也不作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虹桥机场1986年至2016年近30年的历史观测资料,运用等级分析法、Ridit中值分析法、累积百分率法等统计方法,从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等多时间尺度分析大气能见度。结果表明:虹桥机场大气能见度近30年能见度均值上升了2km,冬季能见度最低为6.9km,夏季能见度最高为8.5km。综合等级分析法、Ridit中值分析法、累积百分率法等统计方法,均发现虹桥机场近30年大气能见度为好转趋势,其中在1986-2003年期间能见度波动下降,2004年后逐步好转,并在2008年后超过近30年总体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