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事动态     
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X-50A"蜻蜓"无人机2003年12月3日在亚利桑那州尤马试验场完成首次悬停试验,由此拉开这种复合式直升机的飞行试验序幕。 这种复合式飞机称之为鸭式旋翼/机翼(CRW)无人机。在首飞中,"蜻蜓"无人机垂直起飞至3.65米高度之后悬停,然后垂直着陆,飞行共持续了80秒钟。接下来还将进行十多次飞行试验,试验内容包括悬停、前飞以及两种模式的转  相似文献   

2.
西科斯基公司2008年11月15日在佛罗里达飞行研究中心为加拿大武装部队进行了CH-148"旋风"多用途直升机首飞.西科斯基公司表示,首飞由两名公司试飞员进行,首次飞行包括悬停和低速驾驶试验,它包括侧向、后向机动飞行和前飞速度达55 km/h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CFD软件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共轴刚性(双)旋翼直升机着舰飞行时的气动计算模型.应用这一模型,首先计算了Robin旋翼的悬停状态算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然后着重分析了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在着舰与着陆时的流场异同,并进一步分析了着舰飞行时不同风向角对直升机俯仰、滚转和偏航力矩的影响,获得了一些对直升机着舰飞行有指导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对飞行器气动参数进行辨识的过程中,常需要对获得的数据求微分或二次微分,而利用差分法求微分会放大噪声的影响,引入滤波器抑制噪声又会产生相位延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跟踪微分器-递推最小二乘(TD-RLS)辨识算法.首先,建立了悬停条件下四旋翼飞行器的系统模型;然后,基于实验室四旋翼平台飞行试验实测数据,将TD-RLS算法应用于飞行器参数辨识.最终的辨识结果表明,在四旋翼飞行器悬停或者小角度飞行条件下,该方法可以实时获得比较精确的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5.
悬停和前飞状态倾转旋翼机的旋翼自由尾迹计算方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将倾转旋翼机的旋翼尾迹问题区分为二类,即悬停和前飞等状态的定常尾迹以及过渡飞行状态的非定常尾迹.基于Weissinger-L升力面理论和卷起桨尖涡模型,建立了一个悬停和前飞状态的倾转旋翼自由尾迹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适合于单旋翼尾迹计算,也适用于双旋翼尾迹分析.分别以ATB旋翼和缩比的V-22旋翼为算例,计算了悬停状态的旋翼自由尾迹和诱导速度,并与可得到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也对双旋翼的干扰尾迹进行了计算,表明了悬停和前飞状态不同的尾迹干扰影响.  相似文献   

6.
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垂直飞行状态气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采用基于滑移网格技术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与悬停状态气动干扰试验方法,对倾转四旋翼(QTR)飞行器垂直飞行状态的流场进行模拟与试验,研究飞行器垂直飞行状态气动特性以及部分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在垂直飞行状态,前后旋翼之间干扰不明显,但旋翼与机翼的干扰明显;旋翼旋向对旋翼与机翼的干扰不...  相似文献   

7.
美国旋转火箭公司研制的“旋子”大气层实验飞行器继今年7月和9月进行了两次成功的悬停试验之后,又于Ic月2日完成了从悬停到前飞的过渡飞行试验,前飞_速度达到了每小时85千米,高度达到刀*米、共持续飞行了3分47秒。试验中该机的纵向稳定性和其他的数据指标均能很好地与该机以前在综合模拟试验中获得的数据想吻合。据执行试飞任务的驾驶员反映,这种飞行器在飞行中与常规的旋翼和固定翼飞机有明显的不同,因而必须要经过在地面卜进行的实际模拟器,才能确保真实飞行试验中的顺利进行、_该机是旋转火箭公司研制的一种单级人轨…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在空中定点悬停是飞行任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只靠飞行员操纵来达到精确的悬停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利用现代控制理论来设计直升机悬停控制器,文中推导了最优控制算式,并在IBM—PC机上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悬停时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鸭式旋翼/机翼(Canard Rotor/Wing,CRW)飞机独特的气动布局,常规的分析方法及经验公式很难准确地对CRW飞机进行飞行动力学研究,通过飞行辨识对CRW飞机悬停状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了飞行试验并获得了高质量的飞行数据,基于频率响应对CRW飞机的状态空间模型进行了简化。然后,在频域内对飞机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拟合优化,获得了CRW飞机悬停状态的动力学模型,并用飞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用辨识所得参数与常规直升机悬停状态时的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悬停时CRW飞机的操纵导数和阻尼导数均比常规直升机小,经分析,操纵导数的减小主要是CRW飞机独特的旋翼设计所致,阻尼导数减小的原因主要是旋翼气动影响以及鸭翼、平尾、垂尾的结构影响。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为CRW飞机旋翼模式总体设计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指引和参考,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控制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0.
由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S-37是一种前掠翼布局的先进战斗机技术验证机.它的首架试验机目前正在俄罗斯儒可夫斯基飞行研究中心进行飞行试验.包括最近完成的收起起落架的飞行试验在内,该机迄今已完成了4次飞行试验.首飞试验是于去年9月25日进行的.S-37是苏霍伊设计局瞄准俄罗斯空军对新一代战斗机要求设计的,旨在赢得空军对这种新型前掠翼布局战斗机的广泛兴趣.该机采用三翼面设计,包括前翼、前掠翼和常规尾翼,其机体结构的9O%由复合材料制成.S-  相似文献   

11.
某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飞行动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型无人直升机悬停状态飞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结构框图分解,分析了从操纵输入到状态响应的原理机制,应用美军标ADS一33飞行品质规范评估了该型无人直升机在悬停状态的稳定性、中小幅值姿态变化响应和轴间耦合特性等品质等级,指导了飞行控制律的设计,使闭环后整机飞行品质达到了等级1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值方法对果蝇翼悬停飞行拍动翼问题进行了模拟,介绍了前人生物观察和动态比例模型得来的简化拍动翼运动规律。果蝇翼模型平面形状采用Dickinson动态比例试验采用的形状,计算的无量纲参数根据Weis-Fogh,和Vogel果蝇捆绑飞行的数据得到。分别数值模拟了三种运动模态:超前模式(advanced mode),对称模式(symmetrical mode)和滞后模式(delayed mode)。数值模拟的结果同Dickinson的试验结果和孙茂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很好,表明本文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结合气动力系数和流场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果蝇悬停飞行获得高升力的流动机理。  相似文献   

13.
准确计算直升机的悬停升限依赖于诸如桨尖损失系数,非均匀旋翼诱导速度分布,旋翼下洗引起的直升机增重效应及发动机与旋翼之间的功率传递系数等气动参数的准确度。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准确预估以上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上述气动参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直升机垂直飞行状态的运动方程,实测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相关信息,采用参数辨识的方法得到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然后,利用辨识结果确定直升机的悬停升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直升机垂直飞行时的气动参数及相应的悬停升限,且具有飞行试验简便,不受直升机装载和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限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直升机飞行高原试验结果对不同海拔高度下直升机的地面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重量、不同离地高度下直升机悬停实验得到的C_t~M_k曲线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高原环境下飞行试验的直升机地面效应函数模型。基于该模型给出了海拔高度对直升机地面效应影响的数值结果,对后续直升机高原试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波音公司牵头,俄罗斯图波列夫航空科学联合体、美国NASA及其他一些宇航公司达成协议,继续进行超音速飞行研究,其中包括以图-144为飞行试验台展开的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6.
以自行设计的倾转旋翼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悬停模式下纵向动力学模型。通过悬停实验,对倾转旋翼机的分系统——舵机模型、旋翼气动力模型和悬停纵向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反映倾转旋翼机悬停模式的基本特性,可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旋转火箭公司于1999年10月12日让它的旋子大气层试验器进行了首次水平飞行,飞行速度达到53英里/小时,沿跑道飞行距离4300英尺。这是该试验器的第3次飞行。这次试验历时3分47秒,前飞1分50秒,悬停1分57秒。纵向稳定性和其它数据似乎与飞行器综合模拟很吻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叶素理论和滑流理论,建立了悬停状态直升机倾斜式尾桨诱导速度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根据高正-辛宏理论,并考虑到倾斜式尾桨的倾斜角,对直升机倾斜式尾桨涡环侧飞速度边界进行了预测,并与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预测方法计算所得的倾斜式尾桨涡环状态与飞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该方法可对直升机倾斜式尾桨涡环进行有效地预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直升飞机悬停和前飞时的纵向动稳定性、操纵性、机动性及配平特性,阐述了各主要参数对纵向飞行品质的影响;给出了直-5飞机纵向不耦合情况下稳定性导数的试验结果;评述了国內、外各规范对直升飞机纵向飞行品质的有关规定;在国内直升飞机试验和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直升飞机飞行品质规范的可能发展趋势;对未来的直升飞机纵向飞行品质要求提出了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万浩云  韩东  张宇杭 《航空学报》2022,43(2):321-331
为探讨被动变弦长对变转速尾桨性能的提升潜力,建立直升机飞行性能分析模型,包括旋翼动力学综合模型、尾桨模型、机体模型与前飞配平模型,由UH-60A直升机飞行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直升机悬停时,变弦长对尾桨功率影响很小;低中速飞行时,变弦长使功率小幅增加;高速飞行时,变弦长可大幅降低功率.被动变弦长适应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