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飞机在不同飞行高度、速度和姿态下,不同外挂物质量对投放安全性的影响。采用CFD方法计算外挂物所受气动力,通过六自由度刚体动力学方程计算外挂物的投放轨迹和姿态变化。准定常方法在计算外挂物下落轨迹的每个步长内,认为外挂物和载机都处在定常流场中,载机在投放过程中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通过算例给出了典型外挂物在不同速度、高度、姿态下投放的运动轨迹,分析了对安全投放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提出了减少外挂物投放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飞机外挂物投放风洞与飞行相关性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飞机外挂物投放风洞试验现状出发,综合分析动力相似法、捕获轨迹法和网格法3种方法的不同特点及其影响真实模拟的因素,探讨飞机外挂物投放与飞行相关性修正体系研究思路,为飞机外挂物投放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直升机投放外挂副油箱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开展了直升机外挂物投放安全性计算研究。采用动态网格技术模拟外挂物副油箱与直升机的相对运动,计算研究了外挂副油箱空气舵、直升机旋翼下洗流和飞行状态对外挂副油箱投放安全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增加空气舵有利于外挂副油箱的安全投放,但空气舵并不是越大越好;直升机旋翼下洗流对外挂副油箱投放的影响并不总是正面的,这取决于直升机飞行状态,故其影响不容忽视;而直升机的飞行速度越低、迎角越小、侧滑角绝对值越小,越有利于外挂副油箱的安全投放。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用单台摄影机解决计算外挂物投放运动中的分析问题,虽然这项技术是为飞行试验中发射/投放飞机外挂物而开发的,但也能用于需要分析六个自由度运动的任何领域。最近新改进的软件,首次用于一系列的飞行试验和风洞试验,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数据质量。文中介绍了使用单台摄影机进行解析测量的方法,该法用于F/A-18和T-45飞机投放试验的测量结果,一种有效而简便的胶卷数据平滑程序,当前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赵震炎  马东立 《航空学报》1991,12(3):128-139
 本文建立了在大气紊流作用下飞机或外挂的运动方程,阐述了考虑母机流场气动干扰时外挂所受的气动力和力矩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外挂投放后计算相对母机的运动轨迹和判断安全性的方法,最后以某歼击机投放机身下空副油箱为例,检验了在大气紊流场中投放该外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飞机外挂物投放时的运动规律,通过利用复杂外形网格生成技术、六自由度动网格技术和对三维N—S方程的求解实现对外挂物投放时的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时间步长对外挂物运动轨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外挂物在飞机上悬挂的气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挂外挂物的气动相关性问题包括确定外挂物对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确定处于主机干扰流场中外挂物的气动特性;确定带外挂物飞机的颤振特性及确定外挂物安全投放条件等。本文试图通过歼×飞机2000多次风洞试验及其它试验和必要的计算分析对外挂物悬挂的气动相关性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和评述并给出一些结果,对一些研究方法进行了一般性讨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Icemcfd和Cart3d软件对飞机投放外挂物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欧拉方程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离散,运用自动及人工干预网格细化、多重网格技术的加速收敛、自动位置和网格更新的六自由度投掷分析,得到外挂物的分离轨迹。计算结果与AEDC的试验结果作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动态网格守恒型方程为控制方程,在二维非结构网格基础上发展了弹簧式光顺法和局部网格重构法两种动态网格变形技术。结合运动轨迹计算方程,将动态网格法应用于飞机外挂物投放问题中,成功模拟了导弹自由投放的整个过程,获得了详细的包括弹体运动速度、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等在内的丰富的流场信息。成功的应用不仅验证了动态网格法的可行性;而且也表明,动态网格法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将成为解决外挂物投放问题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飞机外挂物发射/投放运动的数值仿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兢  王衍洋 《飞行力学》1997,15(3):24-29
外挂物发射/投放分离安全性问题属于飞机/外挂物相容性问题中飞行力学部分的一个主要方面,数值仿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原理是先建立起飞机/外挂物的空间六自由度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后,再建立两者的相对运动学关系式和安全分离判据,依照判据就可进行安全性判断,最后,结合示例介绍了这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傅康平 《飞行力学》1992,10(1):67-76
本文介绍了为研究高速弹射试验机的操稳性能和在弹射力扰动下飞机的动态响应,把弹射力以瞬态脉冲载荷的形式作用于飞机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采用的计算方法.把计算结果与试飞结果和原型机试飞结果作了比较,计算结果与试飞结果的一致性是令人满意的。这为高速弹射试验机的安全飞行和指导飞行员实施弹射试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弹射救生用人体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芳子  宣渝峡  王志  庄祥昌 《航空学报》1990,11(10):443-448
 利用人体弹射试验数据建立起人体动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简称人体数学模型)。模型的动态响应特性分析可以解决一些与弹射有关的人体工程学问题。根据人体的最大动态超调,结合椎骨强度可确定人体耐受弹射加速度的限度。从防护角度出发,分析座垫对人体受力的影响和人体响应的时相特点而要求座垫厚度必需很薄。还提出改善弹射动力和确定测试系统性能指标的依据。将模型用于弹射实践可以减少人体试验,对人体安全和研制生产都极其有利。  相似文献   

13.
舰载飞机弹射起飞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舰载飞机在甲板起飞时采用一种弹射起飞所出现的一些问题:(1)地效对舰载飞机起飞时下沉量的影响;(2)起飞姿态和起落架突伸问题;(3)前起落架载荷与起飞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舰载飞机斜板滑跳起飞动力学问题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峰  金长江 《飞行力学》1992,10(2):23-30,91
本文根据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适于任意斜板形状的滑跳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起落架载荷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斜板滑跳的起飞包线的仿真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斜板起飞技术的增益潜力提供了较严格的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1:10人椅模型上肢跨-超音速风洞实验的结果。测量了Ma=0.5~2.04和攻角10°~20°范围内上肢的阻力和侧向力。获得了在握扶手和拉中央环两种姿态下手臂的气动力特性。比较了穿衣袖与不穿衣袖两种状态下手臂的气动力数据。实验结果为确定人体上肢对高速气流吹袭的耐久限度和设计防护措施提供了重要的气动力数据。  相似文献   

16.
芮裕亭 《航空学报》1986,7(4):347-353
本文研究了用Kane方程来建立包括起落架机构的弹性飞机系统动力方程的方法。给出了跑道表面的两种计算模型。然后,讨论了弹性飞机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的姿态、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的数字模拟方法,计及起落架诸大构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对飞机系统运动的影响。作为一个简单的例子,本文模拟了KC-135飞机的对称起飞和着陆。  相似文献   

17.
王智  李淑文  刘文琦 《航空学报》1990,11(8):393-395
 <正> 1.引言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编制飞机载荷谱应考虑载荷的大小,频数、顺序和分布这四方面的因素,只有在这四方面都摸拟了飞机实际飞行情况,才能保证载荷谱的真实性。 程序块谱只考虑了载荷的大小和频数,所以逐渐被飞-续-飞谱所取代,飞-飞谱是按一个飞行接一个飞行编制的载荷谱。由空测数据编制这种谱的常规方法是先对法向过载系数ny进行计数处理,得到某个任务段(或任务剖面)内ny的大小和频数,而后将计数结果在该任务段(或任务剖面)内离散,生成ny的随机序列。与此同时,给出其它各主要气动参数的概率分布,然后按概率的大小组合成几种典型的飞行状态,再由飞行状态计算出对应的载荷分布。最后以这几种载荷分布为基础,根据ny的大小进行线性折算,得到各级ny下的载荷和载荷分布。  相似文献   

18.
In the early days, store separ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a hit or miss fashion—the stores would be dropped from the aircraft at gradually increasing speeds until the store came close to or sometimes actually hit the aircraft. In some cases, this led to loss of the aircraft, and made some test pilots reluctant to participate in store separation flight test programs.During the 1960's, the Captive Trajectory System (CTS) method for store separation wind tunnel testing was developed. The CTS provided a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over the hit or miss method, and became widely used in aircraft/store integration programs prior to flight-testing. However, since fairly small-scale models had to be used in the wind tunnel tests, in many cases the wind tunnel predictions did not match the flight test results. No mechanism was then in place to resolve the wind tunnel/flight test discrepancies.During this same time fram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had finally matured to the point of providing a trajectory solution for a store in an aircraft flowfield. However, since the computational tools were necessarily (due to computer resource limitations) limited to linear techniques, and since most store separation problems occur at transonic speeds, these tools had limited application.Recent advances in computer resources have greatly improved the capability of CFD to predict stor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Instead of using linear or approximate schemes, time dependent Euler and Navier Stokes trajectories could be computed in a reasonable time frame.Three international CFD Challenges, hel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of the 20th century, have shown that CFD can not only match wind tunnel test data, but also predict flight test trajectories for complex stores at transonic speeds. It appears that CFD has matured to the point that it can be usefully integrated into aircraft/store compatibility programs.  相似文献   

19.
倾转三旋翼飞行器地面效应风洞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坤  史志伟  孙加亮 《航空学报》2015,36(9):2884-2891
倾转旋翼飞行器在近地悬停或低速前飞时有明显的地面效应,对飞行器的气动载荷有强烈影响。针对倾转三旋翼(TTR)飞行器的地面效应问题,采用0.5 的缩比模型,在低速回流式开口风洞中设计了可移动地面平台,模拟TTR飞行器悬停和低速前飞时的离地高度,利用杆式天平测量机体所受载荷大小并使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捕捉机体下方的动态流场。试验结果表明:当TTR飞行器悬停离地高度在1.25倍旋翼直径以下时,地面效应影响显著,机体受到的最大上载荷约为旋翼总推力的4%,并观测到明显的涡旋喷泉流现象;在低速前飞状态,受旋翼尾流和前向来流影响,相对于悬停状态机体所受上载荷明显减小,喷泉流中心后移。试验结果对TTR无人飞行器动力系统选择,控制増稳系统设计以及借助地面效应优势提高承载能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