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以EOS平台上配置的多角度成像光谱辐射计(MISR)为例,对多角度多光谱遥感技术的科学目标以及仪器基本概念、组成、关键技术和数据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EOS平台上配置的多角度成像光谱辐射计为例,对多角度多光谱遥感技术的科学目标及仪器基本概念、组成、关键技术和数据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4):50-50
2008年5月27日,风云-3A气象卫星搭载长征-4C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风云-3A是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它将首次实现全球、全天候及三维探测,支持未来10~15天的中期天气预报。风云-3A采用新型卫星平台,质量2298.5kg,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方式。星上装载有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微波成像仪、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分析了紫外电学定标探测器的主要光电不等效因素,并建立了基于紫外电学定标探测器的紫外辐射定标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紫外探测器定标测试平台,开展了紫外探测器的测试方法研究,响应率定标的总不确定度为3%~5%,相对光谱测试的总不确定度为3%。  相似文献   

5.
中国星载干涉型超光谱成像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干涉型超光谱成像仪发展的现状和我国第一台星载干涉型超光谱成像仪的指标、工程方案、标定方法、研制中存在的问题等,该超光谱成像仪装载在亚太多边合作项目“多任务小卫星”(SMMS)中,是我国首次发射此类型的遥感器。  相似文献   

6.
星载微波辐射计是大气观测和海洋观测的重要微波遥感仪器,计算机仿真研究对于系统分析、设计、研究和性能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全功率型微波辐射计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建立了全功率型微波辐射计的系统仿真模型,并采用伪随机数模拟微波辐射计信号源,进行了微波辐射计测温灵敏度的仿真测试。仿真测试结果证明了所建模型准确有效,为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陆地定量遥感卫星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何定量与辐射定量两个维度对我国陆地卫星技术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近年我国陆地卫星的空间分辨率、几何定位精度等几何定量能力大幅提高,图像辐射质量明显提升,推动了我国卫星图像在行业的广泛应用。随着空间基础设施等规划逐步落地实施,将进一步补充激光、超光谱、多角度偏振成像等多种遥感探测手段,具备亚纳米级地物光谱与地表空间垂直结构的精确探测能力,提升图像辐射定标与光谱定标精度,促进我国陆地定量遥感卫星技术与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8.
航天微波辐射计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溪波 《上海航天》1990,(1):27-30,6
扼要叙述航天微波辐射计的工作原理.阐明其主要技术参数的选择依据和计算方法,包括频率特性、灵敏度、扫描范围、空间分辨率、积分时间、接收机内部参数和动态范围等.列举两个实例并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21,30(1):108-114
微波辐射计能够探测获取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灵敏度海表盐度和温度,在全球海洋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文章总结了国内外现有在轨及在研载荷的技术特点。通过对比载荷的性能参数,分析了实孔径体制和综合孔径体制在探测幅宽、空间分辨率、探测精度及系统可实现性等方面的优缺点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通过分析,空间分辨率将显著影响微波辐射计实孔径体制或综合孔径体制的选择。此外,对比现有在轨载荷实际性能,采用综合孔径体制的灵敏度较差,实孔径圆锥扫描体制次之,采用实孔径推扫体制最好。最后,针对载荷现有技术能力,对未来用于海表盐度和温度探测的微波辐射计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83—1984年中国和意大利进行天狼星(SIRlO-1)卫星联合实验,本文报导北京地球站所进行的电波传播实验的主要结果。其中包括:11.5GHz下行雨致衰减、17.1GHz/11.5GHz上下行雨致衰减的相关关系,衰减变化率,微波辐射计和信号闪烁等。所获得的结果对我国发展Ku波段通讯或广播卫星系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地观测旋转扫描辐射计星上定标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一种对地观测旋转扫描辐射计星上定标系统的设计。该星上定标系统由漫射板、定标灯、黑体、定标均衡装置、漫射板稳定性监测器和太阳入射角监测器等几部分组成。文中描述了该定标系统各部分的作用和功能,并针对提高星上定标精度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6,(2):39-45
通过调研与分析NASA火星表面探测任务获取的火星表面光照、温度、尘埃等数据,从光强、光谱、直射光与散射光等方面分析了火星表面光照条件对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伏安特性的影响,以及火星尘埃对太阳电池输出功率的影响。从降低光谱失配和减小尘埃影响的角度,提出了火星光谱匹配太阳电池和太阳电池阵尘埃防护设计思路,以提升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在火星表面的发电能力和生存能力,可为我国火星表面探测任务太阳电池阵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1月15日,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风云三号"D星成功发射升空,26日上午,监测仪首次开机工作,成功获取了高品质太阳后向散射精细光谱。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是"风云三号"D星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新增的高光谱观测载荷,采用时间调制型干涉分光的技术途径,具有超高光谱分辨率、宽光谱覆盖和高信噪比等多项优秀性能,实现了多个"国内首次"、"国际最高",成为我国高光谱温室气体干  相似文献   

14.
高光谱观测卫星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第一颗实现高光谱分辨率观测的高光谱观测卫星(GF-5)卫星及其应用前景。该卫星设计运行于高度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装载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共6台有效载荷。卫星的光谱分辨率高且谱段全,具备高光谱与多光谱对地成像、大气掩星与天底观测、大气多角度偏振探测、海洋耀斑观测等多种观测模式,获取从紫外至长波红外(0.24~13.3μm)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数据;数据辐射分辨率高,载荷的光谱分辨率最高0.03cm-1,具备在轨定标功能,绝对辐射定标精度优于5%,光谱定标精度最高0.008cm-1;长波红外空间分辨率高;高码速率数传;高可靠长寿命设计。卫星入轨后将在环境综合监测、国土资源调查和气候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典型应用有陆表环境综合观测、陆表局地高温及城市热岛效应监测、矿物填图、大气成分全球遥感监测和大气污染气体监测等。  相似文献   

15.
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我国首颗环境卫星将于今年7月左右发射升空。环境卫星是我国为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抗灾减灾能力发射的专门卫星,配备了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CCD相机)、红外相机、高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多种类型传感器,是目前指标最先进的对地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科学技术分会主持的“第二届全国地物光谱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9月10日至15日在安徽绩溪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直接从事地物光谱科学研究的科研、生产、教育和应用等19个部门、59个单位、共79名代表。大会收到论文和报告共76篇。大会宣读论文11篇,分组报告和书面交流有65篇。从会上交流的论文和报告,可以看到我国地物光谱研究工作自第一届地物光谱会议以后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航天微波辐射计的用途,多通道集成电路航天微波辐射计的技术指标和设计原理,给出各主要部件技术参数和设计方法,其中包括天线、平衡混频器、波导至微带变换器、本机振荡器、中频和视频放大器、电源等,最后给出整机噪声系数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8.
航天超光谱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际航天超光谱成像仪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了光栅型超光谱成像仪和干涉型超光谱成像仪的原理,并对我国发展航天超光谱成像遥感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宇宙—20、—21》卫星上所完成的实验目的在于从宇宙远距离探测地球。装在星上的科学仪器,除光学与红外波段装置外,还有P—225型选线极化微波辐射计。它用来测量在2.25cm波长中地球的无线电热辐射。P—225型装置在国际宇宙—20腥上可工作6个月,在国际宇宙—21星上超过一年。卫星轨道接近于圆形,平均飞行高度500km,轨道倾角74°。 以前,微波频段上的极化测量在以下波长进行:0.8cm(流星、雨云—7);3.2cm(宇宙—1151);0.8、1.43、1.67、2.8、4.55cm(海洋卫星、雨云—7)。这些测量表明,与多通道测量相比,  相似文献   

20.
星载超光谱成像技术应用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星载超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应用目标和原理。综述了超光谱成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最后对我国发展超光谱成像技术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