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整机模态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现代高速小型发动机转子-支承-机匣系统特点, 建立了较完整的一套用于分析整机模态的有限元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及程序, 阐述了如何建立整机计算模型及如何分析整机模态等问题, 给出了某型发动机整机模态的计算结果, 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2.
叶盘系统频率转向与模态耦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叶盘系统频率转向现象是系统模态间相互耦合的结果,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系统的振动特性.本文以系统模态能量的角度,从叶盘系统特征方程中导出各子模态能量的表达式,并利用集中参数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叶盘系统频率转向特性与系统模态中各子模态能量的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叶盘模态耦合能量的变化特性,较为全面地分析和总结了系统频率转向与各子模态能量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根据试验模态分析的基本原理以数控加工中心刀具系统为测试对象,对其应用频响函数法(FRF)试验模态分析,采用整体多项式识别法来识别出模态参数,最后与矢量分析法和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匹配,结果显示整体多项式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得到了高速铣削刀具系统较精确的模态参数,为进一步研究高速加工刀具系统的动力学及动态响应特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全动翼面的非线性环节,并以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精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地面共振试验系统——VXI-640系统为试验手段,运用多点正弦激励下的相位共振法对某型飞机全动翼面进行了模态测试,试验模态纯度高正交性好。以试验模态为数据依据,采用三种气动模型对某型飞机全动翼面进行了颤振分析,分析结果合理,从而论证了基于高精度GVT试验模态进行颤振分析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基于GVT试验设计技术和共振试验虚拟技术,分析了未来利用修正GVT试验数据进行颤振分析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齐丕骞 《航空学报》1991,12(6):238-244
 本文基于李兹分析论述了分枝模态综合法的逆问题,即结构的一个分枝系统的模态特性如何利用结构和其它分枝系统的模态特性而识别出来。其分析方法可应用于结构动态设计和结构模型修改问题。  相似文献   

6.
飞机液压系统管道模态分析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机液压系统试验台的空间管道,提出了一种分析空间管路系统三维振动特性的方法,利用锤击法沿三个方向对其进行实验模态分析,得到各个方向的固有频率,使用Pro-E软件建模,导入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中;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模型的各阶固有频率及其对应的各阶振型;通过与实验模态分析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模拟计算的各阶振型的正确性,同时分清管路系统在各方向上的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为进一步分析管路系统在外部激励下所引起的振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吴松  臧旭  龙新军  郭其威 《航空学报》2018,39(Z1):722191-722191
根据吊挂式模态试验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合理简化等效,建立了吊挂式模态试验系统的力学基本模型。依据瑞利理论,求解出其在水平和竖直2个方向测试基频的解析计算公式,揭示了测试基频和真实基频的等量关系式,分析了2个方向上基频测试误差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通过开展标准杆模态试验以及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吊挂式模态试验系统力学等效模型合理、正确和有效。结果表明,吊挂式模态试验系统竖直方向的基频测试值偏低,水平方向的基频测试值偏高,需对测试结果进行误差修正,方能得到被测对象较准确的基频值。  相似文献   

8.
在完成对某同轴回转式测量系统中回转装置的初期设计基础上,对其中回转装置进行模态分析,结果显示回转装置第一阶模态频率偏低,为避免其与检测现场激振频率发生共振,并提高检测精度,提出采用 Workbench 中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对回转装置结构进行优化,得到了回转装置的最佳设计方案。研究结果对提高系统精度,防止共振的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的设计改进工作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对产品振动试验中存在的过试验或欠试验问题,基于Simcenter 3D仿真平台,应用振动基本理论和模态分析理论研究了机载悬挂装置试验系统关键部位的响应特性.以随机振动试验为例,采用Solidworks和Simcenter 3D软件建立了物理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该系统的固有频率及其振型;基于模态叠加法对...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获取离心叶轮叶片的高阶振动特性及其模态,利用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rco fiber composite,MFC)对离心叶轮叶片进行模态测试。设计了MFC激励系统,提出了MFC选型、激励和测点位置的确定方法,研究了不同信号的高阶模态激励效果,并分析了MFC附加质量和刚度对叶片固有频率和模态的影响;结合有限元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了前20阶振动模态的异同。试验结果表明:MFC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信噪比高、能够稳定激励出高阶模态等优势,计算模态与测量模态吻合较好,在第6~8阶与第12~15阶之间存在模态密集区域;MFC附加质量和刚度对实验固有频率的影响低于4%。提出的MFC激励方法可用于具有较高固有频率的航空发动机部件的模态测量。  相似文献   

11.
结合某型飞机前缘缝翼操纵系统,提出了三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模态形式,即系统作动器卡住失效模态、作动器内部断开失效模态和作动器断裂失效模态。重点探讨了在缝翼操纵系统故障模态下,系统故障对结构强度影响的分析方法,从而为后续型号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一般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基础上增加辅助磁悬浮支承组件,构成磁轴承与辅助磁悬浮支承组合三点支承转子系统。通过试验模态分析和系统高速旋转实验研究了不同控制参数下,组合支承柔性转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并与二支承系统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辅助磁悬浮支承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提高了系统在各阶模态振动时的阻尼,使系统顺利越过二阶弯曲临界转速在16000rpm以上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运用Lms Test. lab软件的模态分析为试验手段来诊断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所存在的故障,通过模态分析试验研究表明系统刚度变化对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动力系统轴承齿轮间摩损的间隙以及环境因数如地基沉降对系统频率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唐炜  乔倩  史忠科 《航空学报》2012,33(12):2253-2260
近年来,频域最小二乘(LS)辨识方法因其较小的计算量和较高的辨识精度,在模态分析尤其是飞机颤振模态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实际应用中为提高辨识精度,通常采用过拟合方法进行系统辨识,然而过高的模型阶次会引入多余的数学极点,导致稳态图中虚假模态的出现,进而影响真实模态的识别。为此,针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辨识问题,研究了两种典型参数约束条件对频域最小二乘辨识方法的不同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解释了约束条件和虚假数学极点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选取约束条件有助于区分真实和虚假模态,是获得清晰稳态图的关键。最后,采用仿真算例和颤振实测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带阻尼器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性能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一般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磁悬浮阻尼器,构成磁轴承与磁悬浮阻尼器组合支承转子系统。通过试验模态分析和系统高速旋转实验研究了不同控制参数下组合支承柔性转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并与一般磁悬浮系统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磁悬浮阻尼器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提高了系统在弯曲模态振动时的阻尼,使系统顺利越过2阶弯曲临界转速在16000r/min以上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粘弹阻尼结构模态灵敏度分析的模态展开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昕 《航空学报》1999,20(3):268-271
建立了粘弹阻尼结构的模态灵敏度分析的模态展开方法,其形式较为简单,与粘性阻尼结构灵敏度分析的模态展开法相类似,计算较为简便。并对有限自由度的离散粘弹阻尼结构的算例进行了振动模态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某大型客机环境控制系统的配平子系统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软件Patran和Nastran建立了配平系统的空气导管有限元分析模型,选用Lanczos算法,对管系进行动力学模态分析,获得了系统前五阶的频率和振型.同时,考察了气体热力学参数和球形接头作动力学参数对空气导管动力学模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频率上看,配平系统Part1在45Hz以下谐振模态分布密集.从振型上看,球形接头和滑动接头处的振型变化幅度较大;从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来看,配平系统空气导管管系的固有频率随管内温度的增加而递减,随管内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球形接头起动力矩和刚度增大会增加各阶的固有频率.研究工作对于我国大型客机空气导管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振动是电机的重要指标,对电机转子进行振动分析为其结构改进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永磁同步电机转子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该电机转子振动系统的低阶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分析了电机振动特性。 通过电机转子模态试验,求得电机低阶固有频率,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由结果分析可知,研究对象在额定转速下未产生共振,验证了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研究内容对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和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互相关函数进行环境激励下的模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郑敏  申凡  陈怀海  鲍明 《航空学报》2000,21(6):535-537
对互相关函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了详细推导 ,探索出一条将互相关函数理论同多种经典模态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环境激励下模态分析的方法。以一悬臂梁为试验模型 ,在白噪声激励下将互相关函数代替脉冲响应函数用于多参考点复指数法和特征实现算法进行模态识别 ,并同功率谱峰值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 ,利用互相关函数理论同某些经典模态识别方法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环境激励下的系统模态参数  相似文献   

20.
根据激振实验数据,应用加速度响应频响函数方程组求解尾桨毂中心处的各阶模态频率,采用加速度导纳圆方法求得尾梁在尾桨毂中心处各阶模态的质量、阻尼和刚度。利用特征值方法分析了尾桨/尾梁耦合共振动稳定性。结果表明,尾梁纵向和垂向一阶模态是可能与尾桨摆振后退型模态产生耦合共振的危险模态,提高尾桨减摆器储能模量和尾梁一阶固有频率有利于提高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