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众所周知,要想维持空间站正常运转,必须有稳定的后勤保障,定期为空间站送去新鲜空气、食物、水、燃料及设备等.一直以来,这项工作主要是由进步号货运飞船和航天飞机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至今,一共有59个国家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或应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目前正在与“国际空间站”其他成员国共同努力拓展“国际空间站”的应用,以便使科研人员拥有更多机会进行站上微重力实验。该站有两个主要功能:进行科学实验的国家实验室和开发新技术的试验平台。“国际空间站”已基本建成,正成为近地轨道上有人直接参与各种科学研究活动的基地。它能进行最先进的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并有望执行载人绕月飞行任务。由于“国际空间站”将至少工作到2020年,所以可充分利用其设备开展多项科研;美国也将借助私营商用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国际空间站”。因此,它不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将采用新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2005年1月26日“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会议结束,就“国际空间站”最终完成的装配式样,以及美国航天飞机于2010年退役后的有关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协议。  相似文献   

4.
航天简讯     
自由号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的称呼本世纪末开始运行的自由号国际空间站上搭乘的航天员,经美航宇局(NASA)与参加该计划的日本、欧空局(ESA)及加拿大等国协商,根据这些航天员的工作性质及承担的任务不同,其称呼为:空间站科学家(SS),负责搭载在空间站上的生命科学或材料实验及观测装置的应用与管理;空间站操作人员(SO),负责电力及通信等整  相似文献   

5.
知豪 《国际太空》2008,(3):29-35
□□2008年2月7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把欧洲航天局的哥伦布号实验舱(Columbus laboratory Module)送往“国际空间站”。此后,航天飞机将分3次把日本的希望号日本实验舱(Kibo JEM)送上“国际空间站”。欧日的实验舱上天后,将大大增强“国际空间站”的科研能力。此外,在20  相似文献   

6.
浩言 《太空探索》2008,(4):32-33
在欧洲哥伦布实验舱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后,美国航天飞机紧接着的主要任务是放飞日本"希望",为国际空间站继续添砖加瓦.从2008年3月11日起,美国航天飞机将分3次发射日本希望号实验舱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即先发射希望号实验后勤舱增压段,然后发射希望号实验舱增压舱和遥控机械臂,最后发射暴露设施和实验后勤舱暴露段.  相似文献   

7.
徐菁 《太空探索》2008,(4):34-35
2008年3月9日,欧洲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用阿里安-5火箭发射了新型货运飞船--"自动转移飞行器",这是欧洲继哥伦布号实验舱上天之后,为履行国际空间站义务而迈出的又一步,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欧洲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空间站伴随卫星的轨道及形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站伴随卫星是在空间站附近周期运动、为空间站提供特殊服务的航天器。论述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的概念;分析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的轨道及形成; 给出了空间站伴随卫星理想伴随轨道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全面建成,之后进入常态化运营与应用阶段,货运飞船每年要进行2~3次补给. 为丰富空间站运营与应用阶段的货物运输途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期发布了征集"面向空间站运营的低成本货物运输"方案设想的公告,拟探索发展低成本货物运输手段,形成对基本物资运输系统的必要和有益补充,构建起灵活高...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9月30日美国科学家、企业家及发明家格雷戈里·奥尔森和“国际空间站”第12宇航组的航天员一起,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飞往空间站。他成为继2001年丹尼斯·蒂托和2002年马克·沙特沃斯之后的第3位付费太空游客,也将是自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之后的第1位付费太空游客。为此太空探险公司使用了格雷戈里·奥尔森(GregOlsen)姓名的开头2个字母G、O,把他的这次任务命名为“走向轨道”(GOtoOrbit)。奥尔森对太空和未来的兴趣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时代。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1颗人造卫星后,他就对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看到…  相似文献   

11.
立文 《国际太空》2002,(6):19-21
20 0 2年 4月 8日 ,美国东部时间1 6∶ 3 0 ,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1 重任在身航天飞机此次飞行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对空间站进行“施工”。美航宇局说 ,阿特兰蒂斯号上携带了 1个类似“横梁”的桁架 ,它长约 1 3 m,重达 1 3 .5t。这将是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2.
崔志 《国际太空》2005,(6):18-20
“哥伦布”(Columbus)实验舱是欧洲航天局(ESA)为“国际空间站”建造和运行提供的主要设施之一,定于2006年由航天飞机运往“国际空间站”。“哥伦布”实验舱升空的准备工作不仅需要完成实验舱本身空间段的准备,而且需要完成其他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地面段(由“哥伦布”控制中心和用户支持操作中心组成)、  相似文献   

13.
宗河 《国际太空》2006,(11):22-25
□□北京时间2006年9月9日23:14:55(美国东部时间9日11:14:55),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顺利发射升空,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航天飞机首次执行"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任务,任务代号为STS-115.此次飞行是阿特兰蒂斯号的第27次飞行,航天飞机的第116次飞行和第19次执行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在任务完成后,它于北京时间21日18:21平安返回地面,圆满结束了此次太空之行.  相似文献   

14.
士元 《国际太空》2004,(12):12-15
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飞行试验局局长亚历山德罗夫,2004年8月4日对媒体说,自2005年1月1日开始,俄将不再免费为美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物资。从美国航天飞机停飞后,俄罗斯一直用联盟TMA载人飞船和进步号系列货运飞船,免费为美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物资,因而承担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5.
数字空间站作为真实空间站的数字化映像,将能源、信息、环热控、动力学与控制等多专业模型进行综合集成,建立舱段级、整站级多学科仿真系统,为空间站长期飞控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基于Modelica建模语言,结合采用FMI接口标准,完成了数字空间站动力学与控制仿真模型的集成,并成功在空间站飞控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30日莫斯科夏令时06:30,联盟TMA-8飞船载着"国际空间站"第13长期考察组由联盟-FG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1号台发射升空.这是联盟号系列飞船第12次飞往"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7.
有许多因素影响空间站轨道高度的选择,包括:任务要求,辐射环境,微流星和空间垃圾,空间站构型,运载器能力,发射窗口以及空间站的补给要求等。从补给运输系统性能考虑,要求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低一些,但是从轨道维持出发,希望空间站轨道高度高一些。该文讨论了补给、轨道维持和太阳活动对轨道高度的影响,给出了空间站的最佳运行高度。文中还以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为运输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空间站的最佳运行高度不是常数,而是随着太阳活动情况和补给频繁次数变化。在太阳活动高年期间,空间站轨道高度应提高。当空间站的补给次数增加时,空间站的最佳运行高度应该下降。  相似文献   

18.
美国防部根据众议院和参议院武装勤务委员会的要求,提供了一份有关空间站军事用途方面的评价报告。国防部对空间站的评价认为,尽管没有确定出空间站具体的军事飞行任务,但是空间站将有助于评定载入在侦察、战略防御及其它方面的能力。报告中说:“国防部不计划使用空间站进行武器系统试验,但是可考虑用它进行某些试验和研制活动,例如支援战略防御研究批准的那些实验。”报告还提出了利用空间站进行添加燃料、保养维修、甚至建造大型军事卫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一林 《国际太空》2005,(6):21-22
欧洲航天局(ESA)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两大重要设施:“自动转移飞行器”(ATV)和“哥伦布”实验舱。ATV首发飞行时间几经推迟,现定于2006年春。目前地面的准备工作和“国际空间站”为迎接ATV到来的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将于今年秋季完成。  相似文献   

20.
<正>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国际合作建设的空间站,建造这个空间站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例如辐射、真空、微重力)进行地面无法进行的科学实验。国际空间站的参与国自空间站一开始建立,就利用它进行了各种科学实验,至2011年11月2日"国际空间站"有人值守的11周年之日,共进行了1400多项科学实验。这些实验促进了地面医药、生物、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发展,并加深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美国航宇局认为他的科学实验成果可以向美国的纳税人作交待,在向国会申请航天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