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转的地球     
<正>假如没有闰年会怎样?地球就像宇宙飞船,依靠自身的旋转运动和有限资源来支撑人类生存。如果地球停止运转,它将没有夏天和冬天、没有白天和黑夜。地球的运动属于复合式的运动,这是因为它包含两种不同的运动,一个是自转,另一个是绕太阳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比人类规定的年多四分之一天。这样每过四年就会多一天。所以天文学家就把这多出的一天放在闰年里,把闰年的闰日加在2月的最后一天。因此,凡是闰年的2月都是29天。如果不这样规定,大约在780年后,元旦将会同夏至碰在一起。规定闰年的目的是建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2.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一提起她,每个人都会立即产生和涌现一种亲和的感情。虽然她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由于有人类居住,使其显得特别宝贵和重要。正因如此,自从人类出现以后,对她的探索和观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以前的探测,由于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愿望和效果。20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空间时代以后,发射人造卫星观测的第一个对象就是地球,从而改变了几千年来坐地观地的方式,把对地球的科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天文学家,她为了理想远赴他乡,她开创性地将量子理论应用于天文学研究,为人类解开了恒星成分的真面目。她的努力终于收获了巨大的成功,她,就是塞莉西亚·佩恩·加波施金。到哈佛去塞莉西亚·佩恩1900年出生于英国白金汉郡文多尔,是艾玛·艾伦那和爱德华·佩恩3个孩子中的一个。爱德华是一位律师和历史学者,1904年莫名溺死于一条沟渠中,那年塞莉西亚只有4岁。母亲艾玛来自  相似文献   

4.
U档案     
《飞碟探索》2007,(1):30-30
下班开车回家,经过一段穿越森林的公路,在一侧有一个沙砾坑,我看见12米以外的森林里出来个什么东西走上公路。它注意到我的车灯,我打开车窗玻璃,估计它和我的车一样高,大头,椭圆形又黑又大的眼睛,鼻子是两个窟窿,白皮肤。  相似文献   

5.
地球诞生记     
奇迹 《飞碟探索》2006,(8):49-51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从太空中望去,今天的地球是一个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的大家庭,人类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将我们共同的家园细心装扮,但是,你知道最初我们的家园--地球是什么样的吗?她又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形成的呢?本文讲述了这一天早些时候发生的一系列惊人事件,这些事件把一颗狂暴恐怖的行星变成了我们熟知的地球.  相似文献   

6.
1982年是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的第25年,是航天活动又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年。在这一年里,美国航天飞机正式投入运营,为人类开辟了自由出入宇宙的定期航线;苏联宇航员再创空间持续飞行新纪录,首次突破211天大关,为人类登上火星之行带来了希望;航天技术,特别是在通信和遥感领域继续取得重要进展;美苏在航天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军用和民用航天活动继续保持不断发展的势头;第三世界重视卫星通信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开始在航天领域崭露头角;西方一些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7.
如果法国和俄罗斯联合探险队在哈萨克偏僻的高加索山脉成功地捕获一个传说中的喜马拉雅山雪人的兄弟———俄罗斯阿尔玛雪人的话,雪人的声音将传遍全球。这支探险队的领队是73岁的玛丽珍妮·科夫曼博士,她过去20年里骑车或乘吉普车跨越人烟稀少的卡巴尔达———巴尔卡尔荒原,收集了500个神话般目睹阿尔玛雪人的叙述。她得到的印象是阿尔玛雪人的脚印巨大。她还研究了阿尔玛雪人的大量粪便。科夫曼博士的同事格雷戈里·潘琴科夫声称,这为他在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地区看到一个阿尔玛雪人的努力增添了新的动力。于是,由法国资助…  相似文献   

8.
张元国 《飞碟探索》2013,(12):62-63
在好莱坞科幻大片《遗落战境》里,汤姆·克鲁斯扮演一个末世后守在地球上的无人机维修员。他一个人在森林里投篮、看书。躺在草地上晒太阳,在体育场感怀最后一场“超级碗”橄榄球赛.在残破的建筑物中与危险的攻击者进行殊死搏斗。没有了人类的活动,地球上天很蓝,树很绿。所有的文明遗存都残破不堪。  相似文献   

9.
隐花色素二号蛋白质是感应地球磁场的关键,实验发现将人类的隐花色素二号放进缺乏该蛋白质的果蝇里,可以修复果蝇的地磁定向感应力。果蝇和人类是天差地别的两个物种,但是人类的蛋白质却能在果蝇身上起作用,令人眼前一亮,而我们的眼睛里有很多这种蛋白质。神经科学家史蒂文·瑞波特表示:"人类视网膜上是否可以分泌大量隐花色素,而成为有光感的磁场感应器呢?我们不知道这种蛋白质分子是否在人类视网膜上也可以起到感应地磁的作用,但似乎是有可能的。"在该研究发表之前,隐花色素的导航功能只是一种推论和观点,而之后的科学家则形容隐花色素就好像量子罗盘,当  相似文献   

10.
读者心声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从小就向往深遂的太空,心怡那里的广大和神秘。十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我在邮局里发现了《航天》这本杂志,如获珍宝,她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我新知,让我的心在无限的太空中飞驰。自此以后,我就离不开这本杂志了,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由于学习、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遨游太空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理想.古人以为,只要有一种动力能把人送上天去就万事大吉了.现代也有不少人以为,遨游太空可能像一个人乘坐在气球的吊篮里,在空中飞翔那样自由自在.最多考虑到,因为越往高处越冷,需要多带几件衣服.  相似文献   

12.
飞出地球、步入宇宙空间是人类早已梦寐以求的理想。我国在远古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俄罗斯的航天技术理论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曾预言:人类不会永远停留在地球上!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没有思维来得那样快捷,但在1957年,人类终于将自己的第一个人造天...  相似文献   

13.
第五节第一个飞出地球的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是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的。人类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努力和尝试,终于在1961年4月12日实现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飞出地球,进入太空。这一天是人类航天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清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上,矗立着高达38米的银白色多级运载火箭。一位年轻的苏联军人在迈上通向“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阶梯的最后一级时,对着前来欢送的人群高喊一声:“再见!”然后走入座舱。他就是将要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飞出地球、遨游太空的使者尤里·加加林…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0,(8):5-5
奥斯卡和它的仿生腿 奥斯卡是一只猫,它一出生就生活在英国泽西岛的一个农场里。它喜欢追逐阳光的温暖,喜欢追着尾巴转圈圈,爱喝冰水,爱占地盘,爱让人帮它挠痒痒……但在泽西岛的某个太阳天里,正在田野里熟睡的小猫奥斯卡突然被联合收割机带走了两只后腿,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发展实现了古人神话中的飞天梦,21世纪人类的思想更是飞得更高更远了。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漫游宇宙,为了实现一个心愿回到过去或走进未来,也就成为人类殷切期望实现的下一个梦想。爱因斯坦在科学理论上曾经告慰  相似文献   

16.
里泽夫人最后一次会客是在1951年7月1日,一个周日的晚上。来客是她的儿子理查和女房东卡朋特。21时,两人告辞,67岁的里泽夫人独自留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公寓中,坐在她那把舒适的安乐椅上。  相似文献   

17.
“黑洞”很容易让人们望文生义地想像其是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强得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它能吸引周围任何物质,无论是哪种物质一旦掉进去.就再不能逃出。你知道吗?这种威力强大的家伙.也可以应用在军事上。  相似文献   

18.
高山卫城     
季波 《飞碟探索》2008,(10):54-55
文明、神话、宗教在希腊兴盛了一千多年。相传古时候,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东为争夺一座城池的保护神地位而相持不下。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这座城就归谁。海神波赛东赐给人类一匹象征战争的骏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则献给人类一棵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希望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最终,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她成了这座城的保护神,而这座城也因她而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  相似文献   

19.
幻棠 《太空探索》2023,(3):72-73
<正>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是世界上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性,也是苏联的第二位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有着十分傲人的履历。她出生于1948年,家境优越,父亲是苏联一位战功赫赫的空军元帅,而母亲则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父亲的飞行员生涯让她印象深刻,点燃了本就刻在她基因里的飞行梦想。母亲的悉心教导促使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士元 《太空探索》2011,(4):30-33
2011年的4月12日似乎是很平常的一天,但50年前的今天,却发生了一件极为不平凡的事。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世界第1艘载人航天器——东方1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拉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序幕,从此人类在太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