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位以下D/A变换的静态误差(包括线性误差和微分线性误差等)主要取决于其电阻网络的精度。根据要求的静态误差限制值来确定网络电阻的容差,或者由已知电阻网络来预测和分析D/A变换的静态误差,是D/A变换研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提出用蒙特卡洛法来进行这项计算机辅助分析,并以10位D/A变换为例说明仿真过程。文中提供的方法和给出的结果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引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CCD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原理,描述了相关双采样对CCD输出信号的处理过程以及处理后的波形。通过对相关双采样的输出与A/D采样时钟的时序关系,确定了A/D变换前的滤波器对相关双采样输出信号的前沿最大影响,然后通过计算确定滤波器的带宽以及相关参数。最后对滤波器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使用Pspice软件对滤波器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3.
基于DSP的UAV飞控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某小型无人驾驶飞机控制计算机的设计和实现。它以DSP芯片TMS320LF2407为核心,并利用外部存储空间接口进行A/D、D/A转换,串行通信接口以及外部RAM的扩展,从而具有丰富的高精度模拟信号接口、方便灵活的数字接口和串行通信接口等硬件资源。同时,在设计中绝大多数元器件采用最小型号的贴片封装,使控制计算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集成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速率捷联制导系统主要是由与弹体捷联的速率积分陀螺仪、摆式加速度表,以及微型计算机、执行机构组成.速率积分陀螺仪与弹体捷联,直接敏感弹体转动角速度,经A/D变换后,输入到计算机的量是在计算机采样周期ΔT内,弹体  相似文献   

5.
论文介绍了在工业仪表中利用51单片机以PWM方式,完成12位D/A转换器硬件系统的设计,以此方法替代需要输出1-5V或4-20mA的直流信号时,通常采用的使用12位D/A芯片的方法,可使硬件成本降低到原来的10%左右。且减少了所占用的接口线数量。  相似文献   

6.
在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中,高速A/D转换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件。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采用电荷耦合器件组成的高速短序列A/D转换电路。实验表明,这种电路相当于两个采样率为5MHz的8位A/D转换器。它的电路简单,成本低廉。进一步提高转换速度和准确度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 ISA总线接口 ,并从硬件设计和逻辑设计方面详细阐述一种基于 CPLD芯片 isp L SI5 5 12 VA的 ISA总线接口通信协议的和 A/ D采集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FPGA的半硬回收数据采集存储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基于FPGA的半硬回收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的多片A/D数据编码技术、有限硬件资源下的大容量Flash读写技术、USB接口设计。利用VHDL语言和QuartusⅡ7.1软件完成了系统设计及软件仿真。实验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实现了16通道10 kHz的数据采样和存储,与计算机接口数据传输速率达8 Mbit/s,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纳卫星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设简易便携式测控系统来满足微纳卫星的测控需求。现有利用UHF/VHF业余无线电电台构建的微纳卫星测控系统,它使用普通电台作为收、发通道,系统抗干扰性差。提出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SDR的超短波测控系统设计方法,采用SDR收发信机完成射频信号的上下变频、A/D及D/A处理。整个系统不需要使用普通电台,信道硬件部分主要为低噪声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等,系统抗干扰性能得到大大提高。方案简便易行,性价比高,已在相关卫星测控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M的移动机器人红外测距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机器人安全蔽障,设计了一种基于S3C2440A微控制器的红外测距系统,具体介绍了该测距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及其工作原理。S3C2440A内部具有8路模拟信号输入的10位ADC,将红外测距系统测得的模拟信号输入,通过A/D转换后输出。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信源编码,是现代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它数字通信技术一样,它在遥测系统中的地位和意义也愈来愈被更多的人所确识。由于它是面向信源,研究对信源进行加工、处理或压缩的一门理论和技术,因而就能使遥测信息的传输,在有效性和真实性上达到最佳的统一。它的基本构成,主要是A/D变换器和数据压缩两部分,如图1所示。模拟遥测信源经A/D变换后,再进行数据压缩而输出。而数字信源则直接进行数据压缩而输出。所以信源编码的核心部分就是数据压缩。本文就通用这两种术语而不加区分。遥测信源之所以要进行压缩和处理,可以认为有如下三个原因: ——数字化遥测势在必行,但它却以增加带宽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ICL7104与ICL8052或ICL8068组合可形成一种Intersil(英特歇尔公司)高性能A/D(模/数)转换器系列。16位型式ICL7104—16完成16位二进制A/D转换器的模拟开关和数字逻辑功能,全部带有三态输出,具有UART  相似文献   

13.
电磁干扰的产生及PCB设计中的抑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兼容性(EMC)常是制约设备间匹配性和正常性能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电磁兼容性设计也是航天器设计中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介绍了电磁干扰的产生原因,并从合理布局与布线、电容的设计、逻辑电路的使用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过程中减少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14.
某航天系统控制器的电磁兼容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航天控制器系统中电磁兼容的设计,并详细地介绍了1553B总线的电磁兼容的设计,对航天系统控制器的电磁环境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电磁兼容设计中新思路,解决了消除航天控制器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电磁干扰和泄漏,从而使各项指标满足总体以及国军标GJB1143和GJB151A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同时将问题的解决提到了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为1553B总线的硬件设计、电磁兼容、可靠性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外SAR卫星T/R模块电源单元设计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发射器/接收器(T/R)模块电源设计约束条件多、设计难度大,文章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地中海盆地观测小卫星星座(COSMO-SkyMed)、"哨兵-1"(Sentinel-1)卫星和阿根廷微波对地观测卫星(SAOCOM-1A)等SAR卫星中T/R模块电源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对比了主要技术指标、电路拓扑、设计特点、动静态性能、体积质量等关键参数,分析提炼了T/R模块电源的电路拓扑筛选、滤波电容设计、交叉调整率等设计要点,结合我国T/R模块电源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SAR卫星T/R模块电源技术在功率变换拓扑效率提升研究、滤波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T/R电源的可靠性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系统设计、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三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运载火箭测试发控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方法,电路设计和结构设计紧紧围绕数据采集子系统的A/D转换器来论述。文中推导了积分式A/D转换器的转换方程及其抗干扰的数学表达式,并指出如何利用这一表达式来选择参数使之获得最佳抗常态干扰的能力。最后一部分,阐述了抗共态干扰的结构设计方法,推导了抗共态干扰能力与结构分布参数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从而指导着“输入浮地双层屏蔽结构”设计的目标。这些方法对于数据采集通道以外的其它通道也是有效的。作者使用这些方法,在一些大系统设计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红外信号模拟器精度高、数据量大以及数据速率高的要求,采用FPGA、SDRAM和高速高精度D/A的实现方案。在研制过程中解决了D/A的抗噪声、高精度、数模高速转换等关键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模拟器可以达到0.8mV的模拟信号输出精度、20MHz的数据打入速率以及4MHz的多路模拟信号转换速率。该模拟器现已交付使用并达到了系统需求。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7,(3):90-99
为抑制卫星内对星载接收机的带内电磁干扰,文章分析了星载接收机在卫星上的电磁环境,提出将自适应滤波器应用到星载接收机上降噪,设计了自适应滤波器及其算法,分析了噪声的多径效应对自适应滤波的影响,明确了接收机天线、信道增益设计要求。对自适应滤波器在抑制星载接收机带内电磁干扰的效果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滤波提高了星载接收机抑制卫星带内电磁干扰信号的能力,为星载接收机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了一种主动适应卫星平台电磁环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IRIG-B码的软件化测控系统时间同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软件实现测控信号处理将成为未来测控系统的发展趋势。针对通用计算机处理时延的不确定性问题,根据软件化测控系统中数据块式的传输模式,提出基于B码的系统时间同步方法,能够为数据处理、存储及事后分析提供精确的时间定位。方法按照国际通用的B码格式,通过A/D端口将B码流与测控信号同时送入计算机,采用纯软件解调出8421码格式的天、时、分、秒信息,并利用采样率计数进行初始相位估计,可实现测控数据的精确校时,同时利用误差校正降低A/D采样时钟漂移对时间同步的影响。设计无需外部设备辅助,具有配置灵活和低损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运载火箭箭载电子设备之间存在着电磁干扰,因此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电磁兼容性是通过控制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性来实现的,应力求在单机设计中就予以解决.常用的电磁兼容性的检测方法有:进行各种联试检查;规定电磁干扰条件和测量方法;测定设备和系统在特定电磁干扰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