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的热环境特点,对热控分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控分系统技术难点,给出了方案设计,介绍了大功率单机散热、探测器多模式自主热控和长火影热控等设计.热平衡试验结果验证了热控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中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资源一号首发卫星(FM1)的热设计概况,根据在轨飞行四年的温度遥测数据,进行了天地数据比对和整星的热控性能分析,并对有效载荷CCD相机、磁带机以及电源和姿轨控系统的关键设备(如Cd—Ni电池、红外地平仪、陀螺组件等)的控温效果给以了评价,对热控分系统的主要部件(如热迭涂层、多层隔热材料、电加热器等)的热控性能作出了评估。分析表明,热控分系统的设计满足了总体的技术要求,为整星提供了良好的温度环境,同时也为延长卫星寿命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上面级泵压式发动机结构复杂、经历的热环境复杂多变,须通过严格的热控设计以保证飞行过程中发动机部组件温度在合适范围内,因此研究泵压式发动机的温度变化规律对发动机研制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上面级泵压式发动机热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泵压式发动机的热分析建模方法,采用热网络法进行了泵压式发动机精细化热环境分析。通过发动机热平衡试验验证了热分析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获得了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可为后续泵压式发动机热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航空相机的热控设计需要解决流动与传热的耦合问题。文章提出某航空相机载荷舱在复杂飞行环境中上升、巡航、下降全过程的热分析及热设计方法:确定载荷舱热分析数据流,采用专业热分析软件、流体计算软件计算辐射外热流、气动外热流,以及等效对流换热系数沿壁面分布情况及与马赫数的变化关系。将热环境赋予载荷舱热分析模型,通过热分析软件与自开发程序迭代对载荷舱两个极端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据此设计的光学窗口内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10℃以上,得到的载荷舱热分析结果满足热控指标要求,热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飞行模拟器的热控分系统模型,用于仿真卫星在轨正常和故障状态下的温度情况.为了保证热控分系统的仿真功能、速度和精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热控分系统架构,并采用一系列数学模型来描述卫星的热状态变化,尤其是采用了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卫星主体热数学模型.最后,根据仿真结果与热分析数据以及卫星在轨数据的对比,对热控分系统设计进...  相似文献   

6.
嫦娥一号卫星整星主结构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由于其复杂的飞行阶段和飞行姿态、以及月球表面特殊的温度分布,卫星表面的外热流非常复杂、变化剧烈,给整星的热控设计带来很大困难,使得整星的热控方案与东方红三号卫星有很大不同。文章着重分析了卫星的特点,并且给出了主要的热控设计方案,最后给出了整星的热分析模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的设计方案满足了卫星在各种工况下的温度指标,实现了总体提出的热控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核心舱飞行姿态、空间外热流、核心舱发动机羽流参数以及天线外表面热控涂层对空间站空空支架天线温度的综合影响,验证天线被动热控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2种低温工况和6种高温工况的热分析。结果显示:低温工况下,通信天线惯性飞行时的最低温度低于正向飞行时的;展开臂多层表面最低温度为-85 ℃,满足温控指标。高温工况下,通信天线惯性飞行时的温度高于正向飞行时的;轨控发动机的羽流热效应大于偏航发动机的。通信天线内外表面均喷涂ACR-1温控白漆,1倍轨控发动机羽流热流密度时,最高温度为123 ℃,可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萤火一号(YH-1)火星探测器面临长期火星阴影环境特点,对探测器的长火影热控设计及深冷试验验证进行了研究.给出了YH-1火星探测器长火影热控自主控制流程,以及各阶段热控方案.改造现有真空环境模拟器,完成了我国第一个实现全包络20 K超低温背景模拟的探测器级真空热试验.长火影试验结果表明:YH-1火星探测器热控设计能满足度过长火影的温度要求,各单机能在出火影后成功唤醒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9.
神舟飞船热设计及飞行温度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林 《航天器工程》2003,12(1):31-35
介绍了神舟二号、三号飞船的热控设计、研制过程及飞行试验结果,并对飞行温度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落月轨道的外热流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几种热控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探讨了热控优化设计的原则,认为在落月轨道上激光设备的热控设计应首选热容热控方案,对于在其他飞行阶段有长期开机需求的情况再考虑散热面方案或热电致冷方案。“嫦娥三号”月面探测器激光高度计采用了热容热控设计,该设备热控设计能够满足不同阶段温度指标要求并且与热分析结果相一致,热控设计方案正确、优化原则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环境减灾-1A、1B卫星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环境减灾-1A、1B卫星,简称HJ-1A、1B卫星)是我国新一代民用光学对地遥感小卫星,具有48h对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现无缝覆盖观测的能力.文章介绍了HJ-1A、1B卫星的主要技术方案、技术创新点和特点,以及在轨各种光学相机的使用效果和主要应用领域,可为我国后续环境减灾监测预报遥感小卫星系列发展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9,(4):14-14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3月30日在京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在轨交付仪式,两颗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投入使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袁家军出席交付仪式。  相似文献   

13.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以中国为主研制的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文章简要介绍了它的发展历程 ,全面介绍了星上的有效载荷、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环境减灾-1A、1B卫星星座轨道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谭田  杨芳 《航天器工程》2009,18(6):27-30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两颗光学卫星--环境减灾-1A、1B卫星进行了轨道和轨道控制方面的设计,对整个星座和两颗光学星的覆盖重访特性进行了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一号卫星——我国蓝色国土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我国海洋一号A星发射成功后,2007年4月11日,海洋一号B星又在太原升空,开始了服务我国海洋事业的辉煌航程。海洋一号B星的发射成功,将大大增强我国海洋水色遥感数据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海洋观测水平,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减灾-1A、1B卫星在轨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减灾-1A、1B卫星是我国第一个具有严格成像视场匹配要求的光学对地遥感星座.经过在轨测试,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文章介绍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入轨后在轨测试的性能评估结果,对该星座后续业务化应用提供了宝贵数据.  相似文献   

17.
信息动态1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环境减灾-1A、1B卫星经历了方案阶段、初样阶段、正样阶段的研制工作,研制中解决了星座设计与优化、全新载荷的研制难题,克服了主动段时间长和任务与接口要求变化大等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其它型号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环境减灾-1A、1B卫星星务分系统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环境减灾-1A、1B卫星星务分系统的组成、方案设计、技术特点以及可靠性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整星安全模式管理、相对时间程控指令功能、时间管理、总线通信管理、双机自主切换管理以及高精度控温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