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星云  翟佳磊  田国强 《民航学报》2023,(3):112-115+127
为有效提升机场航班保障品质、监控指挥效能,本文旨在利用高精度电子地图、北斗高精度定位、人脸识别防疲劳等技术,结合物联网、LED显示技术等先进技术理念,将车辆定位、航班位置信息、航班信息、车辆运行状态信息有机融合,为机场特种车辆监控与指挥调度提供一种可视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新建、扩建的机场如雨后春笋。如何搞好机场的建筑设计是我们从事机场建筑设计工作的一个主要课题,尤其是航管楼设计,它作为机场的一个主要标志,与航站楼一起组合机场的建筑群体。航管楼工程包括土建、水、暖、电、弱电、消防及空调、电梯等十几个专业工程,同时航管楼内还装备有整个机场的通信中枢系统,地面及对空导航指挥调度系统、气象自动测报和记录系统,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航管楼通过以上系统的工作构成整个机场的指挥调度中心。是实施航行调度、空中交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机场信息化建设中包括众多信息子系统,但普遍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建设。国外机场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资源分配管理功能展开,缺少中国机场所需的生产营运指挥调度功能。民航机场要实现信息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机场信息系统集成平台,进一步将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国内机场在冬季除冰过程中存在的不能统筹安排、统一指挥,信息不能共享、运行不规范,不能有效指挥和调度车辆资源等突出问题,总结了国内民航领域监控的研究现状,对飞机地面除冰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提出了飞机地面除冰监控调度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目的是保证飞机地面机场除冰的顺畅、有序的进行,提高除冰的效率,从而减少机场航班的延误。  相似文献   

5.
熊英 《民航科技》2007,(2):97-99,102
随着中国民航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机场正在进行改扩建工作。改扩建完成后,机场将会有两个甚至三个候机楼同时运行。多航站楼的运行模式给机场的业务部门的协调指挥能力带来了挑战,对机场的信息化建设而言,面临的将是如何解决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的机场信息集成系统的高效、顺畅运行。在建设前期阶段,我们就应该对多航站楼运行模式下的机场信息集成系统的构建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才能建设出高效的、对运行具有充分支持作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1概述及现状分析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地面调度系统是机场组织航班生产调度指挥的重要实时信息控制系统,是保证旅客、货主、航空承运人安全、准点,有效维持机场航班生产秩序正常的重要保障设施。它是将航班生产的全过程包括机场客货邮运输等生产过程进行计算机化管理的信息系统,提供了航班计划管理、航班动态管理、机位分配管理等信息模块。地面调度系统的数据存放在中心数据库上,它还与航班显示系  相似文献   

7.
《航空港》2007,(3)
5月16日,上海机场赛区召开立功竞赛大会,总结2006年度立功竞赛工作,表彰市级和赛区级立功竞赛各类先进,动员部署2007年立功竞赛活动。会上,集团公司董事长、指挥部总指挥吴念祖对机场赛区2007年立功竞赛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赛区立功竞赛领导小组组长、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李德润主持会议。领导小组副组长、指挥部副总指挥刘武君通报了机场赛区荣获2006年度上海市立功竞赛优秀集体、先进个人名单和赛区《关于表彰2006年度上海机场赛区立功竞赛优秀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领导小组副组长、指挥部副总指挥王其龙回顾总结了上海机场赛区2006年度立功竞赛活动,并对2007年度立功竞赛活动作了动员部署。市重大办副主任徐荣华、指挥部副总指挥景逸鸣、虹桥扩建项目部负责人胡建明出席会议。指挥部全体员工、物流事业部机关、股份公司二期办和上海两场扩建工程参建单位负责人约300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空军机场营房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该系统以Autodesk的MapGuide为网络GIS开发平台,实现了对各种机场营房相关信息的即时访问和操作,为机场营房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机场规模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型机场从“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模式转向“集中指挥、分级管理”模式,形成了在机场运行中心(AOC)集中指挥下各部门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协作的管理新格局。新模式下,为了明确管理界限,机场按照航站区、飞行区等划分设置相应的区域化管理主体,其中航站区运行中心负责航站区的日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正>航班备降时,备降机场就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最后一环,接收航班备降是机场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备降航班的保障工作对于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民航局通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备降航班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备降航班保障工作展开了整治并提出了具体指示。而备降航班的保障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航空公司、空管、机场等单位的通力协作。备降航班落地后,地面保障工作最重要也是最中心的一环无疑是机场的运行指挥中心,对于现场运行指挥人员来说,备降航班的顺利落地意味着保障工作的开始。下面以烟台这个中等规模旅游城市在旅游旺季大规模航班备降时的现场运行指挥为例,探讨大面积航班备降的现场运行指挥。  相似文献   

11.
机场地面调度系统是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组织航班生产调度指挥、实现航班生产业务流程的重要实时信息控制系统,系统采用东大金智公司的三层结构,其中第一层为数据库服务器,是由两台IBMH50小型机互为热备,共用一组磁盘阵列,安装有IBMDB2数据库以存放机场地面调度系统的业务运行数据;第二层为中间层服务器,通过EPstar框架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第三层为终端,包括一级  相似文献   

12.
《航空港》2005,(6)
10月31日,上海机场集团公司、浦东机场进出口公司和英国FKI物流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FKILogistex)在虹桥西郊宾馆举行了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行李处理系统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浦东机场二期行李处理系统的实施正式全面启动。上海机场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李德润,指挥部副总指挥景逸鸣、王其龙、刘武君参加了签约仪式。FKI行李处理系统已在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丹麦哥本哈根国际机场等国际著名大型机场成功运营。建成后的T2号航站楼行李处理系统将使浦东机场在旅客行李处理方面居于世界机场的领先地位。这套将建成的先…  相似文献   

13.
<正>南京禄口机场原有模拟集群通信系统在国家政策层面、技术体制层面已被淘汰。为确保今后禄口机场的无线指挥调度能力,南京禄口机场于2013年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完成了模拟通信向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升级改造。TETRA数字集群是一种专用业务调度系统,也是专用无线电调度系统的高级发展阶段。独立建设的专用集群系统以其特有的调度、指挥、群组通信等功能,在民航机  相似文献   

14.
天空之城     
《航空港》2014,(10)
<正>上海机场集团与布里斯班机场签署合作备忘录A1近日,上海机场集团与布里斯班机场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建立友好机场关系,在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同致力于挖掘市场需求,拓展航线网络,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据悉,双方将就机场规划建设、安全运营管理、信息技术、旅客服务、航线开拓、机场商业开发等方面交流专业知识和信息,以应对全球航空运输业发展情况的变化,增进双方互惠互利关系。(薛敏)  相似文献   

15.
机场综合信息系统集成的目标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促进厂民航产业的现代化,同时从技术到管理的全面现代化也是保证民航持续稳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中同民航应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而且已开发了包括订座、离港、货运、结算、机场信息和航空情报等多个计算机系统,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总体来看机场综合信息系统集成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和不成熟阶段。综合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机场信息系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机场日常营运及管理活动进行优化,以达到机场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禄口机场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是构成禄口机场航班保障指挥调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运营系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由于各种原因运营系统的运行状态和作用会受到影响,有时甚至影响非常严重,而主数据库又起着  相似文献   

17.
制定一个机场的建设规划时,准确定义该机场的运行容量,确定该机场的建设规模和投资方向,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和实用意义。随着北京、广州等大的终端管制区相继实施雷达管制,在雷达管制条件下明确一个机场的跑道运行容量,将为实施该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和流量控制管理等提供基本依据。本文将着重介绍机场跑道理论容量的确定方法。一、容量的定义在此提到的容量定义通常包括机场容量、理论容量、运行容量和计划容量四层含义。(1)机场容量是指一个机场系统允许通过的旅客流量或航空器流量的通称,它取决于候机楼设施、跑道系统和终端…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20日,浦东机场扩建工程重中之重的第二航站楼,顺利地通过由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四方联合组织的竣工验收。上海机场集团常务副总裁、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李德润,指挥部副总指挥王其龙、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胡稚鸿、建工集团总经理徐征、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沈迪等领导出席,民航总局机场司、民航华东管理局、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市重大工程办公室、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和市建交委驻机场办公室的  相似文献   

19.
机场的生产运行涉及到各种风险。机场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是针对机场生产中的事故风险,通过安全生产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在各种风险引起不安全事件之内,用风险管理的手段将其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内,根据危险源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可接受的机场安全生产风险指标。采取风险控制、效果监控的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及其损失,降低机场的安全生产风险,实现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时杰 《国际航空》2004,(4):50-52
穿透武器最初被用来攻击桥梁和机场,后来用于攻击设在地下的指挥与控制掩体,而对付生化武器则是最近的一项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