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一种新的适用于多种故障类型的故障检测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故障输出空间,通过配置在特征向量来设计检测增益阵以实现对系统参数的小范围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避免了采用多个检测滤波器对不同的故障进行检测。同时,研究了残差与控制输入和故障程度的关系,提出了自适应检测阈值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歼击机的结构故障检测。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支持复杂工程系统多学科协同设计优化的产品数据管理方法及基于系统优化任务的智能产品模型数据组织模式。通过工程控制结构模型,定义了产品优化任务,并为设计任务自顶向下进行产品模型控制提供了途径。利用产品主模型技术实现数据的完整性,通过设计任务的语境模型产生数据高保真的分析视图以及关联数据环境实现产品主模型和分析模型的一致性。整个产品数据通过协作数据对象的封装,以WEB服务的形式,使优化设计人员通过网络透明地获取产品数据。为了支持基于INTERNET的协同产品开发,采用了基于OPENHSF的流格式作为产品数据的显示方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推进器故障检测、分离与重构问题。针对水下机器人故障诊断残差法中残差阈值不易选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水下机器人推进器故障检测与分离方法,通过构建故障检测观测器对推进器故障与残差信号进行解耦,使推进器出现故障后仅引起与其相关的残差呈单调变化,从而可选择较大的阈值进行故障检测以提高诊断系统的可靠性,该方法在故障检测的同时可进行故障分离。针对系统不确定性导致的推进器故障重构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RBF神经网络与等效输出注入相结合的故障重构方法,采用等效输出注入方法估计不确定性项,从神经网络输出中重构推进器故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一代武器装备及民用领域关键设备/设施的高可靠长寿命技术指标要求,现有基于统计的可靠性设计与试验方法难以有效支撑的问题,通过突破故障机理和故障行为规律研究,提出了面向若干重大及重要设备的可靠性正向设计及加速试验技术。本文鉴于产品全寿命周期面临工况和载荷的严酷性、产品自身内在退化规律的复杂性、整体组成的关联性和不同层级之间的涌现性,以及这些属性的各种不确定性,且随着系统的退化和不同层级的传播呈现出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演变规律,基于可靠性科学原理,着眼于上述演变规律,系统提出基于故障机理和传播行为的可靠性技术方法框架,详细阐述了故障机理分析、寿命设计与分析、面向不同样本量的加速试验等技术方法。最后以航空发动机整机为案例,阐述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非线性系统的在线鲁棒故障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具有建模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在线故障检测方法。故障被假定为状态变量和输入变量的函数,该系统仅是输入、输出可测量的。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在线非线性估计器用来跟踪系统中的出现的故障,该估计器对有建模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的故障检测具备良好的鲁棒性。文中所提出的方法的收敛性在理论上进行了较详细证明。仿真实例说明了该故障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故障预报新方法。把故障前兆因子作为一种暂态,根据旋转机械轴承振动的实验数据建立时间序列.利用时延嵌入的方法重构状态空间,在状态空间中使用遗传算法搜寻最优暂态束.组成暂态集。用暂态集对旋转机械轴承振动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为故障前兆因子.从而实现故障预报。  相似文献   

7.
针对一般非线性系统的故障检测,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输出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鲁棒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以自适应模糊系统构造未知非线性模型的输出观测器,在充分考虑外加噪声干扰和系统误差的情况下,通过对一般反向传播学习算法进行改进,提出采用鲁棒反向传播学习算法调整观测器参数以辩识系统输出,再结合阈值故障检测策略检测系统故障。为保证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本文给出了根据模糊规则确定算法初始参数的选择方法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对一般非线性系统故障检测,该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实时性,以及对噪声干扰和系统误差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型餐饮企业“家猫的厨房”的个案研究,基于SWOT分析,即对企业进行优势分析、劣势分析、机会分析、威胁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兴的小型餐饮企业的微博营销策略:加强微博的情感营销;通过微博互动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并定位目标客户群;时刻保持微博的热度;以及实行微博与微信的联合营销等。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歼击机强稳定控制方法,给出了歼击机控制系统出现传感器故障时的故障系统模型。当歼击机开环稳定时,设计了基于串联观测器的稳定控制器。言语中考虑了部件传感器故障和全部传感器故障两种情况,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强稳定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残差生成器方法来达到对一类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不确定系统进行故障分离的目的。通过对待监测故障引入适当的假设,同时假定不确定性满足Lipschitz条件,设计了一种残差信号来完成故障诊断,设计过程应用了高增益观测器和自适应故障诊断观测器方法,同时不需要借助线性逼近方法。最后分析了该残差信号对于待监测故障的敏感性和对于不须报警的故障的不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目的是建立一个管理、跟踪和控制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的协同环境,通过网络创建和共享产品的规划、设计、制造、销售的信息。本文采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4层框架结构,研究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建模、集成数据环境、协同设计制造、工作流管理等关键技术,论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CORBA技术及WEB技术。为开发PLM系统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种面向对象的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建模方法之一,本文针对目前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系统中的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模块存在的一些不足,根据面向对象建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类产品的结构模型,即产品类属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取产品类属模型中的各实体并建立相应的类,从而实现一种面向对象的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  相似文献   

13.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用于分析产品中每一个可能的故障模式并确定其对产品的影响。本文以国内某航空公司20架B737NG飞机从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航线维护故障数据为基础,对该机型各系统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其中着重对起落架系统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对MVC和MVP两种开发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MVC&MVP集成模式,并给出采用MVC&MVP集成模式开发WEB虚拟实验室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合作。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需要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质量保证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基于“校企合作”的规划和设置,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基于柔性生产线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特点,并对系统设计中有关技术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该系统是PAC模型的一个实例,它不仅能根据设备能力及各种物料实际准备情况,对MRPII下达的作业计划作出优化调整,产生较优的生产次序;且能通过对生产线生产信息和设备状况信息的数据采集,实时仿真生产线运行状况,实现对生产状况的远程监视;并对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为进一步提高质量提供  相似文献   

17.
PDCA模式是企业实施目标管理而经常运用的一种管理方法。在介绍PDCA模式的基础上,将其引入高职英语教学管理;论述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PDCA)四个阶段中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主要是以人工方式进行的,存在着工作繁重,查询、统计不方便等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实验管理系统的框架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定制设计的产品簇匹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基于规则与基于实例相结合的推理方法,给出典型的基于实例推理的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本文重点研究大规模定制设计的产品簇匹配问题,实施二级匹配策略,先采用规则推理的方法对产品簇大类属性进行匹配,缩小匹配范围,后采用基于实例推理的方法对产品簇小类具体属性进行定量精确匹配,优化了设计手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分层次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运输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的增加,普通硕士、全日制工程硕士和普通工程硕士三种不同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带来了新的研究生培养问题.在分析不同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普通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强化培养模式,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强化培养模式和针对普通工程硕士的科研认知培养模式.实践证明,分层次有针对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培养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