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成杰  董鹏生 《飞机工程》2005,(4):42-44,52
座舱压力制度体现了人体生理和飞机结构对座舱压力和座舱内外压差的要求,是座舱压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依据。详细介绍了气动式和数字式两种不同类型的座舱压力控制系统的部件及其功能。说明了两种系统的控制面版、控制器、驱动机构、排气活门和安全活门等结构/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和使用功能。分析了性能的优缺点。还介绍了数字式控制系统的手动控制模式、系统故障检测和告警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飞机飞行过程中,随着高度的上升,飞机座舱盖有机玻璃易形成损伤,影响飞行安全。为了能在地面试验台更加精确地模拟飞机飞行过程中座舱盖承受的压力载荷情况,通过引入分段控制思想,对试验台座舱增压系统进行控制器设计;针对试验台座舱增压系统的组成结构,建立控制系统模型,研究在虚拟仪器中通过分段控制技术实现对座舱增压系统的 PID 闭环控制。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 PID 控制器可以提高飞机座舱增压系统的控制精度与试验效率,满足试验台压力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高速列车穿越隧道或两车交会时引起的压力波动所造成的旅客“耳感不适”,借鉴民机座舱压力控制的成熟经验,提出了解决高速列车车厢压力变化的气动间接式压力控制方案,该方案主要由座舱压力调节器组成。针对气动间接式压力控制方案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和原理模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将座舱压力控制技术用于高速列车车厢的压力控制能够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同时本方案具有设备轻巧、调节方便、阻力损失小、维护性及可靠性好等优点,故座舱压力控制技术应用于高速列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新型座舱压力调节器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飞机在飞行时能够自动调节座舱压力并限制座舱压力变化速率,提供更舒适的压力环境,要对飞机的压力调节器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新型座舱压力调节器的原理被论述,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压力微分方程,开发了各子系统的仿真模块,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为进行新型座舱压力调节器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5.
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界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系统作为人机接口,一直是航空工效学关注的对象,提高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系统的可视性和方便操作性,是其设计时所要追求的目标。综合近年来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界面的相关研究现状,创建一种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界面设计方法,并探讨软件设计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技术。该方法集成在 C++系统 中,在飞机座舱设计的各个阶段分别引入飞行员三维人体几何模型和运动学模型;结合视景仿真建模理论和相 关软件,实现飞行视景及座舱显示控制界面的开发;提出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界面设计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及各 种评价指标的筛选与评价体系的确立。该显示控制界面设计方法能够通过模拟飞行员的操作动作与计算视 角、可达性、操纵力等参数,较好地反映出飞行员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提高了界面友好性、操作直观性、简便性。  相似文献   

6.
大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具有温度控制非线性、强耦合、大迟滞性等特点,对控制律设计提出很高要求。根据系统设计要求,结合执行机构动作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座舱温度控制律。系统控制方案采用压气机出口温度控制、组件出口温度控制、座舱供气温度控制和座舱区域温度控制四级控制;压气机出口温度目标值根据大气环境温度确定,座舱供气温度目标值根据座舱区域温度控制误差确定,组件出口温度目标值根据座舱供气温度目标值中的最小值确定;使用专家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设计各级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的设计融入了解耦控制算法和系统保护控制逻辑,控制周期由各级温度控制响应特性确定。系统地面试验与飞行试验结果显示,该座舱温度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精度高,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座舱部附件联调联试手段的不足,在理论计算的前提下设计出简化座舱附件试验台的设计方案。该试验台式仅需通过单人操作即可完成座舱压力调节系统联调联试工作,现场操作更为快速便捷,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生产实际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波音737CL飞机模拟式座舱压力控制系统部件老龄化问题,提出部件预防性维修措施.减少因部件内部元器件老化造成的重复性故障,供业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对飞机28MPa的液压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找到有效控制飞机液压系统压力脉动的方法和措施,提出适用的飞机液压系统压力脉动的控制标准,为我国飞机28MPa液压系统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飞机横侧向运动间的相互耦合给飞机操纵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带来的诸多的不便,提出一种解耦设计方案,使得横侧系统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简化了问题的分析,比较圆满完成了飞机横侧向控制增稳系统的控制律设计,改善了飞机的操纵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1.
黄文超 《航空学报》1990,11(11):584-588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螺旋桨飞机座舱降噪设计中采用的蜂窝刚度处理技木。通过对蜂窝夹层结构板的声透射理论分析,阐明了利用这种降噪处理方法改善低频螺旋桨飞机座舱噪声环境的原理;给出了机身侧壁壁板试件经过蜂窝刚度处理前后的隔声量试验结果。通过处理前后两种状态下隔声量曲线的比较,表明蜂窝刚度处理对改善机身侧壁壁板低频隔声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主动噪声控制技术在运七飞机上的应用研究。在大量前期实验和算法分析的基础上,以实验方法进行了源声场及次级声场性能的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分析了频率漂移对系统的影响,及收敛因子与系统的优化。最后进行了飞行状态下的噪声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飞机座舱环境和设备舱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现代飞机大都采用高压除水空气循环制冷系统进行环境控制,针对系统出口温度这一重要参数,在给定条件下,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推导出了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出口温度的计算公式,找出了系统出口温度与水分离器出口温度及涡轮膨胀比的关系,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修正方法,对飞机环境控制系统设计计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飞机直接力模态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刚 《航空学报》1988,9(2):51-57
 本文应用特征结构配置理论提出了一种飞机直接力模态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即适当选取闭环特征向量使得飞机相应状态动态解耦,从而实现飞机直接力模态控制要求。本文为某型飞机设计了直接力两种模态——机身俯仰和垂直平移的控制器。  相似文献   

15.
B737-800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技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了波音737-800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原理,主要技术特点及其与波音737-300型飞机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6.
座舱压调系统是保障试飞安全的重要系统,座舱压差过大会对飞机结构造成损坏,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对座舱负压差安全释压飞行试验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座舱压力调节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特点,随后从试飞方法、改装方法、数据处理、试飞风险几方面对座舱负压差安全释压试飞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为民机座舱负压差安全释压功能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展示样机是型号客机在设计初期,为向客户展示所设计客机客舱及驾驶舱先进、合理的布局设计、独具创意的内设系统,展示客机舒适性和先进性的特色而设计,对客机的设计、销售来讲意义重大。阐述了客机展示样机客舱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技术,以期对未来系列性飞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旅客机环境控制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元先 《航空学报》1999,20(Z1):8-10
回顾了飞机环境控制系统在民用旅客机应用中的技术发展过程,介绍了现役各种民用飞机的不同技术方案的环境控制系统特点,比较讨论了3种不同中型民用旅客机的环境控制系统方案,展望了民用飞机的环境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赵民生 《航空学报》1990,11(2):101-106
 <正> 1.前言 舱温系统是一个恒值系统,为了保证恒值系统的稳态精度是容易的,因为系统中的执行电机已经包含了一个积分环节。但系统中座舱时间常数很大,使得系统的动态过程波动性很大。回顾舱温系统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系统每一次重大改进都是围绕改善系统的动特性进行的。例如早期双金属继电式舱温系统发展为延迟负反馈继电式舱温系统,就是利用振荡线性化的方法使继电器成为线性特性,因而减少了系统的振荡。以后系统中采用了预感电桥,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但由于超前的时间常数无法作的很大,不能有效地补偿座舱惯性造成的时间延迟。所以动态特性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再加上飞行过程中不断受到干扰以至舱温总是处于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20.
飞机操纵系统特性对机动载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仲燕 《航空学报》1994,15(1):27-31
对于飞机操纵系统特性对操纵速率和操纵面运动的作用,给出了一些地面试验、飞行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研究了军用飞机飞行载荷规范(GJB67.2-85)急剧俯仰机动要求的应用。论述了飞机操纵系统特性对机动载荷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