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白 《国际太空》2013,(9):6-10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静止业务气象卫生风云-2共分成3批发射。01批2颗卫生——风云-2A、2B为试验卫星,分别于1997年6月10日和2000年6月25日发射,定位于105°(E)。02批3颗卫星——风云-2C、2D、2E为业务运行卫星,分别于2004年10月19日、2006年11月15日和2008年12月23日发射。目前,风云-2D、2E正在运行,它们分别定位于86.5°(E)和105°(E),目前运行良好,组成了双星观测系统,进行分时交替观测,对重叠区的观测频次增加1倍,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和台风的监测能力。03批有3颗卫星——风云-2F、2G、2H,其中风云-2F已于2012年1月13日发射,定位于112.5°(E),  相似文献   

2.
政策     
美日计划扩展弹道防御和网络领域的合作 美日双方表示将继续导弹防御、网络和太空领域的合作,扩大信息共享和情报、监视、侦察等活动。  相似文献   

3.
面向认知太阳风暴和保障航天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中国近年来提出太阳与内日球立体探测卫星计划,拟适时部署环黄道面的拉格朗日点L3-L4-L5定点卫星星座和脱离黄道面的太阳极轨对偶卫星。通过该卫星计划的初步科学论证分析,建议将其科学目标凝练为太阳磁场、太阳风暴、太阳风,将其应用目标定位于日地空间天气预报,建议配置成像类、粒子类、波场类的综合科学载荷。此外,利用日地空间的三维磁流体数值模拟和计算机图形学的艺术可视化,形象地表达环黄道面卫星“对日凝视”和太阳极轨卫星“鸟瞰全景”的探测概念。中国太阳与内日球立体探测卫星计划将揭示太阳磁场的起源规律及其爆发机理、日地耦合系统的空间天气变化机理,并能够为日地空间天气三维数值建模提供观测数据驱动的初边值条件,必将极大推动空间天气的立体监测、前沿研究、精准预报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2016年2月15日至2月26日,联合国外空委科技小组委员会第53届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中国代表团由中国国家航天局组团,共23人,分别来自外交部、国家航天局、民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5.
<正>7月20日至2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何鸿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支持、中国宇航学会承办的"梦想航天,情系中华"2014航天科技夏令营在京举办。来自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的200位青年学生和带队教师参加夏令营活动。23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建恒、何鸿燊  相似文献   

6.
太阳敏感器作为检测太阳矢量方位角的一种光学仪器,是卫星进行姿态测量、确定和控制的重要敏感器.随着天基对日观测活动的发展,对日精确指向需求强烈,太阳敏感器的精度和数据更新率成为制约对日观测平台稳态控制和精确观测的关键因素.针对太阳敏感器高精度和高更新率的需求,从光学系统、电路系统和软件算法等多个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太阳敏感器,经标定测试,精度随机误差达到0.716″(3σ),更新率达到62 Hz.  相似文献   

7.
士元 《国际太空》2011,(4):11-18
2011年4月是值得纪念的月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50周年、第一座空间站发射40周年、第一架航天飞机发射30周年;2011年4月7日联合国大会决议,将4月12日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此外,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射天宫-1目标飞行器和神舟-8飞船并进行在轨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8.
<正>4月24日,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当天,以“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幕。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空探测实验室承办。国家有关部委和安徽省领导、航天单位领导和院士专家,高校、企业界及有关方面代表,以及国外航天机构、国际组织、驻华使馆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外宾出席活动。  相似文献   

9.
第4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会议于1985年11月3日至9日在武汉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国防科工委、总参有关研究所、水利电力部、以及出版情报部门等26个单位的104名代表.会议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由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所赞助且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以及主办单位的领导及老一辈科学家都到会讲话. 此次会议共收到论文和邀请报告127篇.会上交流的论文和报告达100余篇,内容涉及日地空间物理的各个领域,体现了自1982年以来我国日地空间物理方面最主要的成果.这届会议所交流的文  相似文献   

10.
1.1月13日,美俄总统达成协议,双方各自的核导弹不再瞄准对方及其盟国。 2.2月4日,日本自行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H2首次发射成功,将两颗科学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尔后成功地回收了其中的一颗卫星,使日本成为继美、俄、中之后第四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3.5月31日到6月3日,美、俄、日和欧洲科学家讨论了国际合作开发月球的问题,一致同意进行第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太空》2011,(10):21-21
最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保华院长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在2011年9月3日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日活动的当天,杨保华院长接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Jean Michel Contant)颁发的院士证书。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日活动由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举办,出席这次活动的有康坦秘书长和来自美、俄、法、日、中等国的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4月24日,是我国首个中国航天日。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拉近与航天邮迷间的距离,航天日当天,天津航天集邮协会联合天津市集邮公司、集邮协会在五院天津基地举办了"国家名片上的航天记忆——中国梦、航天情主题邮展"并举行了天津航天集邮协会成立纪念封和中国航天日设立纪念封的发行仪式。天津市邮政局、集邮公司的相关领导和众多邮迷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双胞胎"寿命长 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是一对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各自长1.6米、宽2.3米、高1.5米,重174千克,大小与高尔夫球场的小车相似,于2003年6月10日和7月8日分别发射.它们主要完成的探测任务是判断火星上是否有过生物,明确火星气候特征,掌握火星地质特征;为人类探索打下基石.经过约半年的飞行,勇气号和机遇号分别在2004年的1月3日和24日经历了惊心动魄的6分钟降落过程之后在火星表面安全着陆.它们着陆方式采用与1997年在火星上着陆的"火星探路者"一样的弹跳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专业委员会(NSMSA)、日本微重力应用学会(JASMA)、中困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联合主办,中闲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日微重力科学学术研讨会(7th China-Japan Workshop on Microgravity Sciences, CJWMS 2009)于2008年10月26日至30日在中阁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日地L1点是太阳观测任务的理想观测点,对于中国后续太阳观测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嫦娥五号的拓展任务阶段设计并实施了中国首次日地L1点探测任务,通过在轨飞行验证了日地L1点转移轨道、环绕轨道设计的正确性,对日地L1点的测控链路环境、太阳辐照环境、三体动力学环境、空间辐射环境等飞行环境进行了探测和验证。轨道飞行和各项环境探测的结果与设计模型的预示结果之间比对一致性较好,通过在轨飞行数据验证了设计模型的正确性。各项试验获得了预期的技术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嫦娥五号任务的成果产出,对中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和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太极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建立了太阳系天体引力摄动对日心编队构型影响的数学模型,利用仿真手段分析了太阳系中行星和月球、矮行星和小行星引力摄动对空间引力波探测日心编队构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小行星到卫星轨道距离和星等的二重筛选方法,能够快速估计小行星相对加速度的上界.分析了日心编队构型卫星初始相位角变化对太阳系天...  相似文献   

17.
太阳敏感器作为检测太阳矢量方位角的一种光学仪器,是卫星进行姿态测量、确定和控制的重要敏感器.随着天基对日观测活动的发展,对日精确指向需求强烈,太阳敏感器的精度和数据更新率成为制约对日观测平台稳态控制和精确观测的关键因素.针对太阳敏感器高精度和高更新率的需求,从光学系统、电路系统和软件算法等多个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太阳敏感器,经标定测试,精度随机误差达到0. 716″(3σ),更新率达到62 Hz.  相似文献   

18.
3月20日~26日,国际宇航联合会(以下简称IAF)在巴黎召开春季执行局会议,讨论管理、技术、财务委员会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其间还举办了IAF成立60周年庆典。作为新当选的IAF副主席和IAF成员单位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  相似文献   

19.
利用赤道异常峰区台站(Okinawa)观测的, f0F2资料(1977—1990), 分析计算了赤道电离层行星波周期振荡(2日、3—4日、5—7日及10—16日)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发现其在一年四季都有出现, 但相对强度在冬、夏季较大, 且冬季更强;其振荡周期也随季节有所变化, 以2日波而言, 夏季更接近于2日, 而冬季则多在2日多至2日半区间振荡;更长周期的波的所谓夏季峰值的出现, 还有向夏初和夏末过渡的趋势。并发现振荡与太阳活动性呈负相关, 即低年的相对幅度要强于高年, 并且周期越长负相关越显著;同时显示出振荡的出现率及频率变化受到QBO的调制, QBO东风相期间比西风相更易于出现长周期振荡。这些结果说明赤道电离层明显受到中低层大气动力学变化的向上耦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4,(5):F002
根据中国宇航学会章程规定,按照中国科协和民政部的要求,经过充分酝酿和近一年的准备,中国宇航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2004年3月29日~3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有来自与航天相关的各部委、部队、院校、公司企业以及航天系统有关单位和兄弟学会的300多人出席了大会。中国科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