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自于雷锡恩公司消息,美国海军首次验证了使用滚体导弹发射架(RAM)发射作战验证型格里芬B导弹的能力。雷锡恩公司导弹系统的防空系统产品线负责人表示,格里芬导弹能够使水手抵御海盗和其他非传统威胁操纵的快速机动小型水面目标。格里芬导弹提供了强大的能力,它在生产并经过作战验证后,可随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
简讯     
<正>美考虑为濒海战斗舰装备长弓-海尔法导弹美国海军负责用模块化作战组件装备濒海战斗舰的项目主管正在评估美国陆军的一种导弹,权衡该导弹是否有望应用于水面战任务包的未来增量发展中。濒海战斗舰定于2016财年接收舰对舰导弹模块,从而帮助在浅水水域对付集群小艇和快速攻击艇威胁。水面战任务包增量1将使用格里芬导弹。  相似文献   

3.
试验     
<正>美国雷锡恩公司试验新型"格里芬"增程导弹近日,雷锡恩公司正在试验一种新型"格里芬"增程导弹,该导弹的射程范围是现有格里芬导弹的三倍,还配有红外成像制导技术。新型导弹上增加了增程火箭发动机,这使该导弹的射程范围是现有"格里芬"导弹的三倍以上,是"地狱火"导弹的两倍以上。现有的"格里芬"导弹可以借助GPS和激光制导技术进行空中、海洋或陆地推送。  相似文献   

4.
正据美国海军官方透露,未来10年内,任何一艘可以发射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的美海军水面舰或潜艇都有可能装备射程1800千米的反舰型战斧导弹。在2017财年的预算申请中,包括了43.4亿美元的申请,在未来5年内升级245枚雷锡恩公司的战术战斧导弹,使其具备对海上目标的打击能力。但是,非所有战斧导弹都将进行升级,搭载平台也将由水面舰开始,随后是潜艇。据美国海军预算透露的计划,反舰型战斧将在2021年装备水面部队,用于实弹测试,随后部署到每艘能够发射战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空军与雷锡恩公司签署协议,向其订购"格里芬"A B Block Ⅱ/Ⅲ导弹以及其保障装备。合同价值8550万美元,雷锡恩公司将提供导弹及其工程、后勤以及试验设备。合同将于2017年1月完成,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市进行。雷锡恩公司的"格里芬"导弹可由空中以及海基平台发射。该导弹拥有4个改型,其中美国空军合同中的"格里芬"A为向后发射导弹,"格里  相似文献   

6.
军贸     
《太空探索》2013,(5):54-55
雷锡恩公司获得战斧导弹合同按照对外军事销售计划,美国雷锡恩公司获得了650万美元修订合同,将为英国政府提供4个鱼雷发射管发射战斧BlockIV型导弹。战斧BlockIV型导弹可以从配备了垂直发射系统(VLS)的水面舰艇、配备了密封舱发射系统(CLS)的潜艇,以及配备TTL发射系统的潜艇发射。建造工作将在多地进行,预计将在2015年2月完成。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负责管理此项活  相似文献   

7.
<正>雷锡恩公司与贝尔直升机公司成功完成了V-22鱼鹰多任务飞机发射格里芬B型导弹的两次试验。作为工业资助贝尔公司X工作的一部分,雷锡恩公司证明了格里芬B型导弹与V-22平台集成的易实现性。这是V-22首次前向发射导弹。V-22集成了易操作、低成本的精确攻击导弹,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4,(1):49-52
<正>要闻美国海军首次部署标准-6导弹美国海军目前正在首次部署标准-6导弹,标志着该导弹已经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标准-6导弹是美国海军最新、最先进的增程防空武器。标准-6导弹可在更远的距离上对抗地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或巡航导弹。单体和推进装置沿用了以往"标准"导弹采用的型号,并采用了与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RMAAM)相同的先进的信号处理和制导控制系统,制导方式为主动或半主动雷达制导。标准’-6导弹的部署标志着美国海军作战舰  相似文献   

9.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1,(6):40-43
要闻美国海军接收首枚标准-6导弹雷锡恩公司向美国海军交付了首枚标准-6导弹。雷锡恩公司空中与导弹防御系统生产线负责人表示,雷锡恩公司向美国海军承诺于2011年3月交付标准-6导弹,并已经兑现了承诺,也满足了系统研发和演示的成本预期。现在,美国海军已经拥有了一种能够应对所有空中威胁的导弹。标准-6导弹保留了标准系列导弹的弹体和推进组件,同时还加入了雷锡恩公司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先进信号处理和制导控制能力。标准-6导弹能够在主动和半主动模式下进行工作,这使作战人员在面对遥远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海军将在下一代空射和海基巡航导弹上采用大量通用部件,但这两种导弹可能采用不同的弹体外形和推进系统。美海军正在开展两个项目,用于发展下一代巡航导弹,替换现役相应武器,但这两个项目目前正处于初期阶段。下一代对陆攻击武器(NGLAW)计划发展未来可由水面舰和潜艇发射的导弹;而进攻性反舰战(第二阶段)项目将发展未来的空射反舰武器。这些武器最早将在20年代末服役。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海军负责水面作战的负责人称,希望能在2016年底前为近海战斗舰配备超视距反舰导弹。最终的导弹和舰艇配置方案将于此前开展的LCS-4试射康斯堡公司海军打击导弹密切相关。为近海战斗舰装备超视距反舰导弹的想法来自于构建一型基于近海战斗舰、防护和火力都得到增强的新型护卫舰。为近海战斗舰加装超视距反舰导弹可充分发挥这种舰艇40节的最高  相似文献   

12.
政策     
<正>美扩大美国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项目1月28日,美国国防部主管采办、技术和后勤负责人在美国国会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上既笼统地提到了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又特别提到了扩大美国海军的海军一体化火控-防空(NIFC-CA),并称它们对于支撑空海一体战概念所预想的协同作战行动而言是必需的。根据美国海军水面战中心达尔格伦分部在2013年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NIFC-CA项目旨在寻求部署可行且稳健的一体化火控体;根据美国海军在2013年8月发布的消息,其钱斯勒维尔号巡洋舰完成了首次NIFC-CA概念的海上演示验证,使用标准6导弹射击了一架靶机。其间,有议员想要了解美国国防部将如何为空海一体战概念  相似文献   

13.
对于苏联海军庞大的水下潜艇舰队,美国海军除了建造大量的“洛极矶”,级攻击核潜艇与之抗衡外,美国海军水面舰队的“斯普鲁恩斯”级导弹驱逐舰也是美国海军反潜力量的重要一环,该级舰建造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大量建造的“桑拿”级与“基林”级船驱逐舰已屈服役年限,但是越战吞掉大量美国国防预算,故美国不可能以一替一的方式购买新舰,故最后以高、低搭配,以“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与“佩里”级护卫舰相互搭配,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舰母战斗群最主要的护航舰种。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TRDI)、日本防卫省(MOD)和美国导弹防御局(MDA),宣布与美国海军合作成功完成"标准"3(SM-3)Block IIA导弹的飞行试验。此次试验,代号为SM-3 Block IIA协同发展控制试验载具-01,是SM-3 Block IIA的首次实弹试射。本次试验在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穆古岬试验场进行,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海军参加了本次试验。试验使用Mk 41发射器(主  相似文献   

15.
于蓝 《太空探索》2014,(7):47-47
美国海军于6月2日在大西洋海域利用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发射了两枚不装备弹头三叉戟II D5导弹,这两次试射是自1989年导弹定型以来的第149次和150次成功飞行测试,创造了大型弹道导弹新的可靠性记录。美国海军利用导弹的飞行测试监测导弹性能,以及核潜艇大修后部署的作战能力。测试用导弹上装有一系列安全装置和飞行遥测传感器。  相似文献   

16.
军事航天     
<正>要闻美国海军首次利用"标准"-6摧毁弹道导弹目标近期,美国导弹防御局对雷锡恩公司制造的改进型"标准"-6导弹进行了测试,以证明其反弹道导弹防御能力。试验中,由美国海军发射的导弹在海上拦截并摧毁了一枚近程弹道导弹靶标。除本次测试以外,美国导弹防御局还进行了三次试验,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正美国海军计划打造"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系统海军正在不断为海军一体化防空火控系统(NIFC-CA)扩展新型机载传感器和新式武器,近期的目标是F-35的射频传感器与标准-6导弹的反舰型。2016年1月,美国海军约翰·保罗·琼斯号驱逐舰(DDG-53)成功发射反舰型标准-6 Block 1导弹,不仅验证了这款反舰型导弹,同时还证明NIFC-CA不仅可用于防空,也可用于反舰。项目执行办公室集成作战系统(PEO IWS)未来作战系统项目经理表示,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太空探索》2014,(2):56-57
据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2013年11月5日报道,美国海军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雷锡恩公司交付了第3000枚战术战斧导弹。  相似文献   

19.
格里芬导弹由雷锡恩公司研制,采用GPS/INS+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用于打击地面目标,可根据目标情况选择空爆、触发及延期三种作用模式之一。该导弹主要是在早期弓箭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又借鉴了标枪反坦克导弹的尾部(包括火箭发动机)和该公司原前期研发的127毫米舰炮弹药——增程制导弹药(ERGM)的前部。  相似文献   

20.
9月5日,美国海军对标准-6增程型防空导弹进行了第二次试射。此次试射的导弹使用新研制的有源寻的器,导弹成功拦截了一架BQM-74空中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